蒙山,古稱東蒙、東山,為泰沂山脈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1125平方公裡,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它在山東省臨沂市境內,綿亙於魯中南大地,跨平邑、蒙陰、費縣、沂南等縣,層巒疊嶂,雲霧瀰漫,千峰聳峙,萬壑爭流,常陷人於山重水複、進退無路之境地。
同事林江兄,是一位熱愛自然的人,喜旅遊、愛攝影,前些日子他去了費縣境內的蒙山,回來後和我說,那裡非常值得一去。
趁著一個周末,駕車前往。 臨沂和我們連雲港東海縣接壤,所以,路途並不遠。只是高速修路,生生三個小時多才到得山下。
上山是一條九曲十八彎的山路。女兒膽子也算大了,駕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盤旋。 車在莽莽大山行進。山巒如海,小車如舟,別有一番滋味。
蒙山在古代曾是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有「岱宗之亞」的稱號,近代又因是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而聞名遐邇。
真要贊林江,怎麼找到藏在深山裡的這個村莊的,就在群峰交錯的山間,四山環繞的一個緩坡間,有一個村莊赫然入目。
看路邊的牌子,居然叫周莊,完全不是江蘇的周莊。那裡曲水流觴,吳言軟語,這裡大山凜冽,民風素樸。
林江兄推薦了這家名為「農家小院」民宿。還在高速路上的時候,我們就打電話給他,讓他家把小雞燉上。這是山裡的名吃。用山裡野生的蘑菇燉的,非常鮮美。
店家是一個純樸的農家大嫂,有一個漂亮的女兒,人很熱情。吃住都不貴,住一晚120元,吃的都是山珍野味(非野生動物)
吃飽喝足,我們登山觀景。這個山村有一鮮明特色,滿村都生長著紫藤。這一叢,那一片,有自然生長的,有人力而為的,有蒼老,有年輕,繁茂地開著。
花香清冽。宗璞《紫藤蘿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我覺得它像一串串葡萄,有摘來入口的衝動。
很多了,有的開在農家的圍牆邊,有的綻放在藤架上,有的乾脆就臥睡在路旁。
人太多,我沒來得及問這裡為什麼有如此多的紫藤。
是大自然的恩賜,還是後人們引種?不得而知。
這裡崇山遠隔,以前的人們如何生活的呢?問村民,沒有答,他們只說,俺們這裡十多年前就通公路了,出來進去,很方便的。
現在這裡成了景區。據說,當下是旺季,一直要到秋天,每天都有不少遊客過來。
村民們依然樸實,路邊有不少村民在賣山貨。量不大,多是自己或家人在山上採的,很便宜,我問了,一株一米高的四季桂花樹苗,只要十元錢。
最大的問題的山裡人的旅遊意識還比較差,正是旺季,進村的路原本就窄,卻在此時修下水道,土石都堆在路上,難走,車堵得密不透風。還沒人指揮,秩序非常不好,很影響旅遊體驗。
吃住條件還可。但,畢竟是要進得來,才行。
大嫂說,5月下旬的時候,山裡全是大櫻桃,她要我們那時再來。但想想進村出村的艱難,仍心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