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豹,又稱中國豹。是中國特有的、以華北山區為主要活動區域的大型猛獸,歷史上,首都北京及周邊也曾是華北豹的重要分布區域之一,由於各種原因,如今它們已經蹤影難覓,被列為世界級瀕危物種。而最近的監測數據發現,華北豹在以前曾經絕跡的地區,不斷重新出現,而且這些新出現的區域與北京越來越近,大有「回歸」的趨勢。
不久前,在河北省平泉市道虎溝鄉翟家溝村,當地村民的攝像頭記錄下一隻壯碩的華北豹進入羊圈偷襲大羊的珍貴鏡頭,留下了近數十年內華北豹這一珍稀物種在燕山山脈存在的首個確鑿視頻證據。這次華北豹距離首都北京僅約100公裡。在北京周圍,這並不是孤例。近些年,環京地區的南部、西南部、北部山區,不斷記錄到華北豹的出現,有些地區距離北京僅有咫尺之遙。
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副教授、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秘書長 張立:華北豹實際上以前是以北京為中心的, 整個華北地區都有分布的。現在我們看到的離北京最近的,在河北的小五臺。跟我們直線距離是40多公裡,就有華北豹的檢測地點。在駝梁,河北的太行山脈,直線距離離我們大概有200多公裡,在承德地區離我們直線地區100多公裡也有華北豹的新記錄了。
華北豹與首都北京,可謂是淵源極深。據考證,北京最早有華北豹分布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元代;在京郊地區的地方志中,上世紀70年代還有豹的存在。不少當地居民現在還保留著對華北豹的記憶。
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副教授、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秘書長 張立:我印象最深的是1992年密雲縣一個老太太下地幹活還打死過一隻華北豹。
記者:是她打死的嗎?
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副教授、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秘書長 張立:對,當時1992年還有華北豹在密雲被人打死,在過去30年裡面北京周邊實際上就沒有豹的分布了。
據專家介紹,從元代到清朝,北京經歷了四次大規模的樹木砍伐,加上近代的山林開墾、道路建設等,導致華北豹棲息地大量喪失或者割裂成碎片,它們只能選擇離開北京,或者在孤島狀的領地上獨居,因無法實現種族繁衍而逐漸消失。同時,老百姓的傳統觀念中,也一度將華北豹列入「害獸」名單進行獵殺。
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副教授、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秘書長 張立:實際歷史上,虎、豹這些捕食者捕食動物,老百姓認為它吃了我的羊、吃了我的牛,就是一種害獸,所以歷史上有打虎隊,打豹的獵人,實際上把它當成害獸來處理的,來對待的。
各種因素導致華北豹種群進入了一個快速衰退的時期。近三十年,京郊地區再也尋覓不到華北豹的蹤影。與此同時,原本有華北豹分布的甘肅、河南、寧夏等地也相繼絕跡。2012年,華北豹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華北豹種群不斷「消退」的趨勢,在我國「大保護」的環境下出現了轉折點。華北地區的森林面積大幅度增加,生態系統不斷恢復,華北豹的主要食糧——食草為生的有蹄類動物——種群回升,華北豹的身影也在一些曾經絕跡的地區重新出現,在近幾年的科學監測中,呈現數量增加,活動範圍逐漸擴大,不斷「收復歷史棲息地」的趨勢。
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馮利民: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華北豹的種群在它歷史很多的一些棲息地,燕山山脈,太行山脈,包括呂梁山、子午嶺、黃龍山這些地方出現的越來越多。
那麼,華北豹回歸故土北京還需多久?專家認為,北京雖然尚未觀測到華北豹出現的影像,但是當前的生態環境,已具備充足的條件「待豹回京」。
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副教授、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秘書長 張立:實際上在北京周邊,北京師範大學也做過動物檢測,雖然目前沒有豹子的分布,但是我們發現在北京的百花山,野豬、狍子的數量是呈一個恢復趨勢的,這些都是華北豹的重要的食物資源。如果我們的生態環境持續的要改善的話,華北豹回到北京,回到原來的故土、家鄉,這是指日可待的。
(總臺央視記者 李剛)
(編輯 何芊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