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mmer專攻穿戴式傳感器 打造開源技術平臺

2020-12-12 電子發燒友

Shimmer專攻穿戴式傳感器 打造開源技術平臺

發表於 2017-12-19 09:05:53

  愛爾蘭醫療傳感器大廠Shimmer,在劍橋、麻州、吉隆坡皆設有分公司,專門針對臨床研究開發各式模塊感測裝置,可記錄心電圖(ECG)、對肌電圖(EMG)和呼吸等,尤其適合大規模實驗計劃。

  據報導,Shimmer專攻穿戴式無線傳感器,為客戶帶來新的解決方案、洞見和意義。Shimmer傳感器屬於開源韌體,公開於GitHub,使用者可自行改裝和改寫程序,加上採用常見的語言和平臺,適用於其它軟體接口,以便調整感測資料的儲存和顯示。

  Shimmer目前持續革新傳感器,以提升質量、完整性、穩定性和開放性。該公司亦擅長跟研究者共同開發符合需求的技術平臺,亦提供系統集成建議,量身打造應用程式和硬體。Shimmer開發套件亦可協助使用者看清可能性,界定需求和思考如何達成。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可穿戴技術公司Shimmer推出醫療可穿戴傳感器算法開源計劃
    可穿戴傳感器通過將連續的、真實的數據納入臨床和研究,有可能徹底改變臨床試驗和醫學,一般來說,可穿戴傳感器用連續、客觀的措施取代偶爾的、通常主觀的健康指標。但目前,缺乏公認的臨床標準將成為可穿戴傳感器在臨床試驗中不能廣泛使用的主要障礙。換句話說,儘管可穿戴傳感器的使用繼續增長,但傳感器算法標準的缺失有時阻礙了它們在臨床試驗中的使用。
  • 可穿戴設備用光學式脈搏傳感器技術難點及應用事例
    近年來,搭載市售光學式脈搏傳感器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中,考慮到與皮膚間的穿戴性能和負荷,主流產品大多選用使用綠色光的反射型光傳感器。由於綠色光對生物體的穿透深度較淺,不易受血液以外的組織影響,另外,血紅蛋白的吸光係數較大,因而可測量脈動成分較大的脈搏信號。
  • 穿戴式傳感器直接列印在皮膚上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科學家研發出一項能直接在人體皮膚上列印傳感器的新技術。科學家結合聚乙烯醇與碳酸鈣打造的輔助層,能在低溫下協助傳感器的金屬材質完成燒結,避免高溫傷害人體皮膚。 目前已有不少能穿戴在身上,就像是第二層皮膚的醫療傳感器。賓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則更進一步,開發出能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傳感器。
  • 微軟穿戴式傳感器Digits 為3D導航開路
    首頁 > 外聞 > 關鍵詞 > 微軟最新資訊 > 正文 微軟穿戴式傳感器Digits 為3D導航開路
  • 傳感器技術之柔性壓力傳感器
    傳感器技術是機器人技術持續發展的重要推手,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面對越來越多的特殊信號和特殊環境,對各種傳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希望傳感器還能夠具有透明、柔韌、延展、可自由彎曲甚至摺疊、便於攜帶、可穿戴等特點。隨著柔性基質材料的發展,滿足上述各類趨勢特點的柔性傳感器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
  • Sleepace小Z睡眠檢測儀:在穿戴式時代做非穿戴式產品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穿戴式設備都有睡眠監測功能,但該產品偏偏走了非穿戴式的路線。筆者特別採訪到了該產品的創始人黃錦鋒,他告訴筆者非穿戴式才能夠提供更加準確的睡眠數據。為什麼將睡眠監測功能獨立出來?「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深厚的積累的話,很難在某個領域裡做成標杆,所以我們打算簡化我們覆蓋的領域。」
  • 可穿戴式科技亞洲會議臺灣站詳情回顧
    Christian還描繪了穿戴式未來的願景:主要著點於穿戴式技術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穿戴式設備如何跨越鴻溝向多數人群推廣,以及在受大多數人歡迎的設備和未來的市場份額。的一些傳感器產品,這些產品參與了穿戴式創新世界盃的展示。
  • 一種新型可穿戴式發電機可為現有的無線傳感器供電
    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助理教授高偉一直在開發一系列廉價的可穿戴傳感器,以及利用人體為其供電的方法為可穿戴傳感器供電。如何為隨身設備供電一直是科技業界最大的挑戰,雖然電池是一種選擇,但由於電池體積大,而且電池會耗盡電量,所以並不理想。
  • 基於MEMS六軸傳感器的可穿戴運動監測系統設計
    可穿戴設備的功能日趨強大與其內部使用的可穿戴傳感器數量的增加和性能提高息息相關。本文基於MEMS 六軸傳感器技術,目的在於設計出一套可以用於運動軌跡檢測的可穿戴設備。利用現有的藍牙4.0 技術,將六軸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實時傳送到上位機,通過MATLAB 等仿真軟體以及合理的數據處理,得到最接近現實的運動軌跡。
  • 歐萊雅推出首款可穿戴微流體傳感器,可測皮膚pH值
    由理膚泉帶來的My Skin Track pH再次開創了可穿戴傳感器以及陪伴應用程式的新先河,可供輕鬆測量個人皮膚pH值,並形成定製化的產品推薦方案,實現更好的護膚效果。My Skin Track pH已榮獲可穿戴技術產品類別中的CES 2019創新獎。這款傳感器由歐萊雅護膚品牌理膚泉合作開發。該品牌與皮膚科醫生長期密切合作,開發安全有效的護膚產品,致力於讓消費者直接獲益於科技進步的前沿成果。
  • 科學家研製出可穿戴的汗液成分傳感器
    科學家研製出可穿戴的汗液成分傳感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6 21:13:05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高偉團隊研發出一種雷射雕刻的可穿戴傳感器,其可用於靈敏檢測汗液中的尿酸和的酪氨酸
  • Bosch Sensortec看好傳感器未來,為可穿戴、AR/VR及IoT推產品
    三款新型傳感器  Bosch Sensortec展示了三款核心產品,主要圍繞可穿戴、AR/VR和物聯網(IoT)應用。  可穿戴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無論可穿戴設備應用於何處,都有一個共同的因素:消費者持續要求更長的電池壽命,那麼,產品製造商如何能夠真正降低功耗,以打造此類新型設備呢?運動傳感器是可穿戴應用中不可或缺的組件。  為了克服上述長期存在的障礙,Bosch Sensortec設計出了BMA400,獲得了2018年消費電子展(CES)創新獎。
  • 生活中用到的可穿戴傳感器的類型有哪些?
    【IC交易網】可穿戴電子設備是指具有集成電子技術或其他提供智能功能的計算設備的紡織品和服裝。這些智能紡織品增強了創造力,智力,溝通能力,記憶力和身體感官。該定義不僅適用於服裝,還適用於可以穿在身上的所有物品。一旦與電子技術相結合,例如手錶,帽子,襯衫和眼鏡,都可以構成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廣泛領域。
  • React Native、開源:MDCC平臺與技術Android專場全揭秘!
    今年大會設置了以「萬物互聯,移動為先」為主題的主會,以及平臺與技術(iOS)、平臺與技術(Android)、平臺與技術(跨平臺)、產品與設計、硬體開發與技術、嵌入式開發、遊戲開發、虛擬實境、企業移動化9大技術專場。
  • 智能柔性穿戴傳感器領域的領軍企業BeBop 宣布已成功完成了A輪融資
    打開APP 智能柔性穿戴傳感器領域的領軍企業BeBop 宣布已成功完成了A輪融資 工程師4 發表於 2018-04-26 09:10:00
  • 好看書單·Arduino&Raspberry開源硬體技術|共18部
    其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Arduino開源硬體與Arduino開發板、開發環境及程式語言,介紹了開源硬體開發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包括開源硬體的發展、常用的開發板以及ArduinoIDE的使用和相關的程式語言等;Arduino開發產品的基本方法,包括硬體設計方法Fritzing的使用、Arduino入門程序設計和擴展板的使用;外圍硬體及傳感器使用方法,包括智能開源硬體平臺、傳感器和模塊,從功能、電路連接和實例程序等方面介紹其使用方法
  • 東集穿戴式語音揀選方案
    針對這一問題,東集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與探索,推出一款針對前置倉作業的語音揀選解決方案,優化企業揀貨環節,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東集穿戴式語音揀選方案,是一個集方法論、軟體系統、硬體系統及全過程服務的整合方案,在不影響日常運營的情況下,可提供重塑現存倉庫流程和系統的機會。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可穿戴式生物傳感器前途無量根據來自Grand View Research的市場報告,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約為1.5億美元;預計其將在2025年達到28.6億美元。新增市場規模中的很大一部分預計將由可穿戴生物傳感器構成。雖然可穿戴無創生物傳感平臺的商業化速度慢於預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預期。
  • ams集成式生命體徵傳感器AS7024如何直擊用戶痛點?
    打開APP ams集成式生命體徵傳感器AS7024如何直擊用戶痛點?可穿戴醫療市場的爆發,對高性能傳感器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ams近日推出首款基於AS7024的集成式生命體徵傳感器參考設計,可以實現全天候精確、快速且便利的無袖帶式血壓測量 IDC„預測可穿戴市場2021年將增長到2.223億部,年複合增長率為18.4%。目前可穿戴設備正處於一個龐大發展的時期,普遍來講,用戶對可穿戴設備期望最高的領域是醫療健康。
  • 超音波傳感器顛覆人機互動
    gIgEETC-電子工程專輯技術傳承自學術研究gIgEETC-電子工程專輯Chirp Microsystems是一家位於加州伯克利的新創企業,目前共有15名員工,在今年的MWC推出該公司首款針對可穿戴設備開發的高精確、低功耗超音波感測開發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