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造陸或者說圍海造陸,是人類向海洋要陸地的一種方式。當然填海造陸往往需要人類付出巨大的勞動成本,所以多是發生在人口稠密,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區,像俄羅斯那樣地廣人稀的區域,幾乎不太可能發生填海造陸的現象。
日本機場分布圖(紅色圈內為大阪關西國際機場)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有關填海造陸方面的實例,日本關西國際機場:一個完全由填海造陸而建設的飛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和神戶國際機場
日本關西國際機場是全世界第一座百分之百填海造陸而成的人工島機場,它同時也是全世界一座大型海上國際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
但海上機場並非等同填海造陸,世界第一座海上機場是1975年開始營業的長崎機場,長崎機場並不是百分之百填海造陸,它是以海上0.9平方千米的箕島,填擴到2.44平方千米而成。
長崎國際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距離大阪市約38千米,距離大阪市中心只需約1小時的車程。機場於1987年動工興建,於1994年9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機場的營運單位為新關西國際機場株式會社。
關西國際機場衛星圖
關西國際機場仍是一項建築傳奇。由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Piano)設計並於1994年9月22日正式開業,機場的外形有如一個超大飛機機身(超過一英裡),屋頂則向綿延不斷的浪波。國際旅客從機場的頂樓出發,可以瞧見建的築整體架構,精緻間複雜,別有一番特色。
關西國際機場航站樓
土地是日本的稀缺資源,為此,工程師選在大阪灣東南部的泉州海域離岸大約3英裡(約合5公裡)的海面上建造這個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航站樓全景
關西的人造島長2.5英裡(約合4公裡),寬1.6英裡(約合2.6公裡),由於面積巨大,我們足以在太空中看到它的身影。建造過程中,工程師遭受一系列挑戰,其中包括地震、危險的氣旋、不穩定的海床以及抗議者的破壞企圖。
關西國際機場與連接的城區
關西國際機場的國際貨運航班數量不斷刷新最高記錄。其中,面向中國的貨運航班網絡可譽為日本最大,並且通過同日本國內貨運航班的聯合,作為「日本的門戶」將日本全國的航空貨物運往亞洲各地以及北美、歐洲等地,從國際國內兩方面發揮著中繼物流據點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