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同學吧今年
第8篇復旦信息學院16屆優秀畢業生
職業規劃篇
更多精彩文章將在
每周三、周六定期推送
蔡華 師兄
復旦大學 光科學與工程系博士
德國亥姆霍茲聯合研究中心 聯合培養博士
博士生國家獎學金
KLA-Tencor冠名獎學金
復旦大學第七屆「學術之星」
(全校理工科每年僅10個)
2016年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
這位師兄
除了各種獎項拿到手軟
還手握30+篇發表文章的優秀畢業生級別
工作後更是輕鬆轉身大熱的算法工程師
作者|復旦大學信息學院
卓越工程師生涯發展工作室
編輯|Harper
排版|飛魚
研究生入學以來,除了修第一,二年的專業課程外,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實驗和寫論文,因為我研究的方向是偏實驗方向,要有實驗數據,也要看文獻。而且,對於理工科的同學來說,做科研一定要有勤奮踏實的態度,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科研上面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個人的專業學識都是在點滴中積累形成的。在實驗過程中,不要想著偷懶或投機取巧。
畢業前的暑假,我開始自己的職業規劃,其實也不算規劃,就是想著馬上要找工作了,必須有所準備。但在準備工作前,我已確定往技術方向發展。
雖然自己手裡有點成果,但找工作過程中,還是挺曲折的。比如,因為專業不對口,學歷不對口,都收到過HR的拒絕。老實說,這時候還是會略略不服氣的,因為明明自己可以勝任這份工作呀。也有風塵僕僕趕到面試現場,和面試官聊了兩三句,就明顯感覺到這個工作機會黃了。這些時候,心情就挺低落的,尤其是一個offer都沒有時,心情會更受挫。
回去的路上,我會給自己復盤,事後覺得被拒絕也很正常,求職是雙向選擇的過程。有時候,也許並不是自己不行,而是這個崗位可能真的不合適我。把不合適的人招進公司,對公司對求職者都是不小的損失。
選擇某個崗位,我覺得首先要自己滿意,至少要有點興趣。記得秋招,我拿了4個offer,都是科研崗位。我選擇offer的主要標準主要有:1.我能不能真正接觸到公司的科研核心;2.工作的地域問題,我比較傾向於投遞長三角的工作崗位。因此,最後我選擇了中芯國際的offer。
話說回來,畢業三年後,我慢慢發現,自以後的路其實不止有工作,還有家庭和生活。但往往這些都建立在工作的基礎上,所以需不斷提升自己,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學會怎樣高效地工作,為其他事情留出空間。
經過兩年的職場生活,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划進行了一定調整。故從中芯國際離職後,我轉行入職了達觀數據做算法工程師。
換工作時,我拿到三四個offer。我選擇一家企業的話,主要是看這家公司有沒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達觀數據在中國自然語言處理方面排名前列,2018年末,它斬獲中國智能科技最高榮譽吳文俊人工智慧獎,是上海唯一一家獲獎的企業。
面試達觀數據一共經過了四輪面試:首先是HR電話面試,其次是主管面試,再次是CTO面試,最後是CEO面試(因為我是博士,所以要CEO面試,一般是到CTO)。
主管的面試題目是:從一個無序數組中找到最長連續子序列,還問了PCA和SVD降維。
CTO的題目是:把一個字符串中的連續的多個空格字符變成一個空格字符。即字符之間只能存在一個空格,字符串最前面和最後面沒有空格。
CEO問的題目:是邏輯回歸和支持向量機的區別。
相比於現在算法非常熱門的盛況,我求職時算法還沒有那麼火。15、16年很多初創公司開始成立了,到17、18年對算法這個崗位的需求就開始比較強烈了。我原來在中芯國際的話是做數據建模方面的工作,和算法有一點點相通。
其實,算法也是通過對數據的建模進行預測。它也需要大量的數據,在中芯國際我有兩年的python上處理數據的工作經驗。同時,我也自學了半年到八個月的時間,把網上的書和視頻都系統地學了一遍。
稍微小一點的初創企業對算法工程師的要求可能不會太高,並對編程能力要求稍微要弱一點,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邏輯能力。相比之下,大公司對編程能力、算法和邏輯性都要求都比較高。
1、轉算法小貼士
如果想轉算法工程師,需要做一些相關項目或是自學。先確定往哪方面的算法轉,是計算機視覺還是自然語言處理,然後從GitHub上下載相關代碼,自己對代碼進行優化。
以下是我學習參考的資料,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網站:LeetCode刷一些常見的算法題,選擇一門自己熟悉的程式語言(Python或C++);
書籍:
中文:李航的《統計學習方法》,《python大戰機器學習》,周志華的西瓜書《機器學習》,還有《數據結構》python實現,花書《深度學習》;
英文:Peter Harrington的《Machine Learning in Action》Christopher M.Bishop的《Pattern Recon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未看完;
課程:李飛飛的CS231課程,吳恩達的《Machine Learning》。
具備技能:我覺得要會一門程式語言,對數據結構有一定了解,對一些比較常見的算法可以用代碼實現,比如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選擇排序,堆排序等,比如樹結構的深度優先遍歷和廣度優先遍歷等。
我在平臺研發部門,處理圖像識別的工作,也做文本處理的工作實現關鍵欄位抽取形成結構化數據。
主要是研究算法,工程應用也有,比如說OCR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文檔關鍵信息抽取等。
平臺研發組是為公司的應用支撐服務,我們組有做大數據Spark,Hadoop還有K8s運維的,也有研究算法的。
算法工程師在我們組,主要是利用算法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和客戶基本沒有接觸,和同事會有交流,基本上是自己寫代碼想辦法解決問題。從技術層面上來說,算法工程師最後有可能會成為數據專家,具體的職業發展也取決於個人選擇。
平時,我們用了場景文字識別的CRNN算法,AttentionOCR算法,Mask-rcnn,pixellink算法,還有文本的TextCNN算法,還有Bert模型等。
在工作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不少困難,比如在一個項目過程中,我們需要識別文檔中的手寫籤名,苦於沒有數據,需要收集很多人不同的手寫數據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後需要像發傳單那樣去收集不同人的手寫字體。當然還有模型泛化能力不夠的問題,需要自己對算法進行優化等。
在復旦,我最大的收穫是受到了復旦文化的薰陶。在這樣的環境中,使我有更大的動力去拼搏。同時,復旦提供了資源和學習的平臺。我也遇到一位好導師,導師嚴謹踏實的工作和科研態度都深深地影響了我。
在工程師的工作環境中,其實同事的關係都是比較簡單的,一般就是項目的合作,還有個人工作的展示,需要接觸其他部門的人員,關鍵還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對於個人成長方面,要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自我驅動,每天進步一點點,不要想著在公司混日子。
對於和我類似的職位來說,提高專業技能需要時常看論文,了解前沿的研究狀態;學會思考和總結;認真對待每一次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因為每一次展示都是歷練和成長。
雖然這世界上最殘酷的事實
莫過於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要努力
但每一個在為自己目標默默努力的人
都值得遇到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自己
加油!!衝鴨!!
1.專業不對口,如何進華為海思做封裝工程師?
2.小白博士畢業一年,看他如何從講師升級為副教授!
3.在國外頂級名校做博士後,他這樣評價自己的科研之路……
4.在百度最賺錢的部門做算法工程師,是一種什麼體驗?
5.放棄繼續科研,博士的他如何成功轉行做軟體工程師?
6.理工科生想跨專業發展,人工智慧等高科技投資人了解一下!
7.如何申請到卡耐基梅隆大學的EE方向博士,快來聽聽學姐怎麼說!
名企實習群丨公眾號後臺回復「實習」,獲取最新名企實習信息;
秋招備戰群丨公眾號後臺回復「秋招」,即可進2020秋招備戰資源群;
行業交流群丨公眾號後臺回復「行業」,獲取行業資訊、社招信息、行業乾貨;
20屆就業群 | 公眾號後臺回復「20屆」,獲取名企實習信息、技術課程、面經筆經等;
實習時間表丨公眾號後臺回復「時間表」,獲取最新實習時間表;
2019薪資丨公眾號後臺回復「薪資」,獲取48+名企薪資;
10萬字畢業論文免費查重券丨公眾號後臺回復「查重」,獲取免費查重券;
知網查重60元代金券丨公眾號後臺回復「424」,獲取知網查重代金券。
大同學吧,是全國100+重點高校IT電子類等理工科大學生都在關注的校招、內推、實習的求職服務平臺,提供海量網際網路及半導體行業實習、校招等招聘信息,免費分享面經筆經、求職內推、行業乾貨,助力學子順利拿下理想offer!!我們歡迎任何形式的合作,發布招聘信息,請添加微信號:lgsdt188。
特別鳴謝摩爾精英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