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北京大學(毛澤東)
1949年12月,北京大學籌備第51周年校慶期間,決定用北大全體師生的名義,給毛澤東寫封信,請他回來參加校慶,並請他給北大校徽題字。毛澤東外訪近三個月後回國才收到信,僅在12天之後,3月17日,毛澤東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把親筆書寫的四個遒勁有力的校徽題字「北京大學」函發到了北大校長辦公室,毛澤東青年時,曾就職北大圖書館管理員,「北京大學」四個大字,飽滿生動,一氣呵成。
清華大學(毛澤東)
1950年6月,毛澤東應張奚若教授轉達清華師生員工的請求,為清華大學題寫了校名,他一連寫了六個「清華大學」,謙遜地自薦「右下草書似較好些」。如今,毛主席親筆題寫的原件,珍藏在清華大學檔案館,「清華大學」四字清秀飄逸,是毛字中的精品。
北京師範大學(毛澤東)
1950年8月30日,在舉國上下喜氣洋洋迎接新中國誕生一周年之際,北京師範大學擬改換校徽。林礪儒校長致函毛主席,請主席題字。不日,毛主席為北京師範大學題寫的校名送到學校。毛主席共寫了三行,橫書,由上至下一行較一行字稍大,右上角寫有「送師大林校長」,並在其中一行字後劃一圓圈,寫著「一般用」,即表示他較滿意的一行題字。北京師範大學成為毛主席最早題寫校名的高等學校之一。
中央戲劇學院(毛澤東)
1949年11月,受命擔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的著名老戲劇家歐陽予倩上書毛澤東主席,請他為中央戲劇學院題寫校名,不久,主席回信曰:「信已收到,照寫如另紙。」 紙上用毛筆寫著4條「國立戲劇學院」,供選用。後來中央戲劇、美術、音樂諸學院統一稱謂,「中央戲劇學院」即用現名,在製作校徽、校牌時,「戲劇學院」4 字選用毛主席原書,「中央」二字參照中央美術學院集字。
中央美術學院(毛澤東)
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1949年11月29日,毛澤東為「國立美術學院」題字並致信徐悲鴻。1950年4月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與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併正式成立中央美術學院,掛起毛主席為中央美術學院的題詞。「中央」兩字為集字。
南開大學(毛澤東)
「南開大學」——校門上的四個大字金光閃耀,飄逸瀟灑,神採飛揚,是南開大學的標誌。更讓南開人自豪的是,這校名是毛澤東專為南開大學題寫。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此時的南開,還是一片瓦礫,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南開師生決心再造一個漂亮的校園。可是,當時的學校連正式的校門牌都沒有。於是有人寫信請毛主席為校題名。毛主席回信時,專門寫了橫豎不同的幾幅「南開大學」的字樣,讓同學們挑選。於是,南開大學,在毛主席的題字中,得到了新生。
復旦大學(毛澤東)
1950年,復旦大學為換校門匾額(原匾額「國立復旦大學」六字為于右任於1946年題),由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陳望道寫信恭請毛主席為復旦題寫校名。次年復旦接到內裝有毛主席題寫在白宣紙上的「復旦大學」四字的親筆函後,立即放大複製成校門匾額、縮小複製後用於校用信封、信箋、校徽、畢業證書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原跡由榮寶齋精裱後珍藏於校檔案館。
北京交通大學(毛澤東)
1950年,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改名為「北方交通大學」,定名後,師生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請毛主席為學校題寫校名。1951年4月24日,北方交通大學收到了毛主席的題字,在一張「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信箋上,寫了兩行「北方交通大學」,毛澤東自己圈定了第二行。題字一到學校,師生一片歡騰,備受鼓舞。半個多世紀以來,領袖的關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刻苦求知,勇擔重任,成為中國鐵路建設的棟梁之才。如今的校名墨跡仍沿用當年毛主席的題字,只是當年的「方」改為「京」,而毛主席題名的「交通大學」四字被其它交大借用。
貴州大學(毛澤東)
1951年,毛主席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用箋寫了「貴州大學」。貴大的校牌、校徽、招生簡章等資料上「貴州大學」字樣使用的都是毛主席的題字。每一位進校的新生都知道這是一代偉人對學校的關注和鼓勵。這將讓每一位貴大人乃至每一位貴州人都為之驕傲自豪。
廣西大學(毛澤東)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楊東蓴出任廣西大校長。1952年,楊東蓴校長給毛主席寫了封信,請求毛主席為廣西大學題寫校名,很快,毛主席就給楊校長回了信,並題寫了廣西大學校名,從此,毛主席親筆題寫的廣西大學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安徽大學(毛澤東)
安徽大學原名安徽省立大學,後經歷了更名、停辦、復校、遷址等歷史風波,1956年5月20日,現安徽大學曾擬定校名為合肥大學。1958年7月5日,國務院決定任曾希聖合肥大學校長。
同年9月16日,毛主席來到合肥視察,當曾希聖請毛主席題寫校名時,毛主席說:「還是『安徽大學』好。」1958年9月16日晚7時許,毛主席從安慶乘汽車經舒茶公社到達合肥,下榻「西苑」。曾希聖請毛主席為安徽大學題寫校名。毛主席不顧視察的疲勞,於16日深夜一揮而就。
山東大學(毛澤東)
毛澤東致高亨函封
「山東大學」的題字出自於毛澤東寄給山大文學院著名的古文字學家高亨先生的一封親筆信。毛澤東讀過高亨關於《老子》和《周易》的著作;並對高先生的成績給予了肯定的評價。高先生為此激動不已,返回山大後,遂將自己的著作《諸子新箋》、《周易古經今注》等6種,連同一信,寄請當時中宣部副部長周揚轉呈毛澤東主席。大約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收到了毛澤東主席的回信。山東大學四個字雖取自毛主席的信封,不是專門題名,但和集字還不一樣。
毛澤東的書法採千古之遺韻,熔百家於一爐,龍蛇飛舞,俏俊飄逸,大氣磅礴,豪放酣暢,深受人們的喜愛。北京師範大學(1950)、貴州大學(1951)、南開大學(1950)、北方交通大學(1951)、湘潭大學(1958)、清華大學(1950)、復旦大學(1951)、 中央戲劇學院(1950)、廣西大學(1952)、湖南大學(1950)、安徽大學(1958)、西安交通大學(拼掇)、北京大學(1950)、南京大學(拼掇)、雲南大學(拼掇)、浙江大學(拼掇)、華南農學院(1952)、湖南農學院(1951)、哈爾濱工業大學(拼掇)、北京語言學院(1974)、華中科技大學(拼掇)、上海交通大學(拼掇)、天津大學、濟南大學、江蘇科技大學(拼掇)、武漢大學、蘭州大學、魯迅藝術文學院(1938)均採用的毛體。其中部分高校沒有毛主席題字的報導,不能確定是不是集字而成。
更多毛體高校題字欣賞
1952年,毛澤東為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親自題名
1952年,毛澤東為華南農學院(今改名華南農業大學)親筆題名
1958年,毛澤東為湘潭大學親自題名
1951年,毛澤東湖南農學院(今湖南農業大學)親筆題名
1950年毛澤東題「第一師範」
來自:高考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