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近,一個網紅吃播引起了全網熱議。
她叫佩琪,今年只有3歲,體重卻高達70斤,像她這個年紀的女孩,正常體重是25~32斤。
由於過於肥胖,她的身體出現了嚴重的健康隱患,明顯能看出來小腿有些變形,連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當家長的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沒有控制好體重,成年後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會比正常人高很多。
而她的父母,依然在不停地投餵......
吃播佩琪
70斤的3歲女孩
1歲半時,佩琪的體重還是正常的,頂多算是個肉嘟嘟的小孩子。
父母經常在網上分享她的日常,佩琪吃東西的可愛模樣讓不少網友大呼解壓。
漸漸地,他們不滿於目前的流量和關注度,有意把孩子打造成網紅吃播。
佩琪吃得越多,播放量越高,她的父母就越興奮。
2歲半時,佩琪的體重已經飆升至50斤。
然而,她的父母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蛋糕、漢堡、炸雞、薯條、烤腸、烤肉.......不是高鹽高熱量的東西完全入不了他們的眼。
短短半年時間,佩琪又重了20斤。
父母不僅把體重當作噱頭來博眼球,「2歲半50斤」,「3歲已經超過60斤」,「70斤」,「馬上突破100斤」,而且直呼她為「胖子、「胖妹」。
胖成這樣完全是因為佩琪貪吃嗎?並不全是。
在某條視頻裡,佩琪反覆央求媽媽「別弄了」,媽媽一邊滿口答應,一邊把空盤子加滿。
一個三歲的孩子食量能有多大?
就算她不想吃,父母也會半哄半騙著讓她吃完,而她毫無反抗之力。
更震驚的是,有一次佩琪中暑了,胃口不太好,爸爸為了讓她恢復戰鬥力竟然想給她吃補藥。
孩子是叫佩琪,但孩子是人啊!
動畫片中的小豬佩琪有疼愛她的爸爸媽媽,現實生活中佩琪的父母只想把她當豬養。
有好心的網友留言,提醒父母注意孩子的飲食健康。
佩琪父母要麼視若無睹,要麼輕飄飄回應幾句,下一個視頻繼續讓孩子胡吃海塞。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父母的小寶貝,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那麼幸運,能碰到疼愛她的父母。
別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長大,這對父母並不把孩子當人,還瘋狂榨取孩子身上的價值。
不把孩子當人的父母
不止他們
在生活中,像佩琪父母一樣拿孩子不當人的父母,不在少數。
臺灣著名童星小小彬,曾憑藉可愛的外表和超強的哭戲火遍兩岸三地,一年能掙1800萬。
小小彬從小父母離異,爸爸要養他和弟弟,生活非常艱難。
為了賺更多的錢,小小彬幼兒園都是缺席的,快上小學了連26個英文字母都背不出來,經常被記者拍到趕通告面露疲態。
後來,他的爸爸娶了小十歲的嫩模為妻,兩個人不工作,一起花小小彬掙來的錢。
小小彬本該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卻被迫早早承擔起養家的重任,成為父母的賺錢工具。
前段時間,「2歲小孩被生父抱摔致死」的新聞讓無數人憤怒。
視頻的中小孩在沙發上哇哇大哭,一個男子突然將他高高舉起,然後重重摔在沙發上,動作之狠厲、決絕,完全不像是人能幹出來的事。
更令人髮指的是,該男子劉某是小孩的生父,當天因孩子的撫養問題與孩子生母發生爭執,一怒之下,將孩子狠狠甩在沙發上。
怒火中燒的那一刻,或許在劉某眼中,孩子就不是人,是一個可以隨意發洩怒氣的出氣筒,孩子的性命更是微如草芥,不值一提。
在江蘇,一位父親為了拿到彩禮,逼著15歲的女兒相親結婚。這種行為,和人販子有什麼差別?
歸根結底,這些父母把兒女當做自己的財產,潛意識裡覺得自己生養了孩子,就能夠對孩子任意處置。
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孩子不是人,是賺錢機器,是洩憤工具,是可以隨意丟棄、買賣的商品,
這樣的父母讓人感到窒息。
不被當人的孩子
有多痛苦
幸運的孩子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
當孩子身上的價值被榨乾,剩下的殘局卻還要他們自己買單。
韓國有個網紅模特叫李恩採,6歲起就跟著媽媽學化妝。
她每天在鏡頭前教大家怎麼化妝、做髮型,吸引了無數粉絲的追捧。
火了以後,媽媽便開始為她接廣告代言,培養她做模特。
奇怪的是,李恩採的個子比同齡人矮了不少,並且從10歲以後幾乎不長個了。
媽媽帶她去醫院檢查,得到了一個晴天霹靂:恩採再也不會長高了。
醫生說,由於她過早使用化妝品,導致雌性激素過多攝入體內,出現了骨齡超前的情況。
大人的欲望被強加在孩子身上,最後留給孩子的,只有一片狼藉、殘破的人生。
不被當人的孩子的痛苦遠遠不止身體上的,還有精神上的。
還記得那個日作詩3000首的天才少女岑怡諾嗎?
那些金光閃閃的履歷,都是父母為了斂財編造出來的。
一個14歲的少女,本該天真爛漫,可她一張口就充斥著成功學的套路,一舉一動都透露著超出年齡的油膩。
有網友扒出了她5歲時參加少兒朗讀大賽的視頻,吐字清晰,颱風大方,能看出來有天賦。
過早被父母推入社會,她已經失去的原有的靈氣,被徹底帶偏,更重要的是,對她三觀產生的深遠影響,一旦見識過投機帶來的巨大金錢衝擊,以後估計很難甘心一點一點賺錢了。
早已賺得盆滿缽滿的父母,想必根本不會在意,孩子付出的代價以及被毀掉的未來。
畢竟,他們的想要的已經到手了。
不把孩子當人的人
不配做父母
血緣關係決定了父母對孩子有養育的責任,但並不意味著孩子是父母的私人物品,更不意味著父母可以由著自已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人生。
正如紀伯倫在《先知》裡說,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在2008年的奧運會上,因為一首《歌唱祖國》,讓林妙可和楊沛宜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登上舞臺的林妙可,一炮而紅,在父母的安排下,代言產品、出演廣告、參與電影電視劇、商演......不斷在大眾面前刷臉。
隨著加錢門、站臺門、陪酒門和奢侈品門等負面的爆出,她的人設全面崩塌,被越來越多的人嫌棄。
而在幕後獻聲的楊沛宜,則低調了很多,爸爸尊重她的意見,婉拒了商家的合作,並讓她以普通學生的身份重新回到學校。
如今的她,並沒有放棄音樂,學習之餘自己組建了樂隊,擔任主唱,她很喜歡唱歌,但理想卻是進哈佛深造而不是進娛樂圈。
為了一己私慾而毀掉孩子一生的人,本質上是被私慾控制的怪物,不配為人父母。
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他們的人生。身為父母,要做的是讓天真可愛的孩子,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引導他們走正確的路。
希望所有人在成為父母前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