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遞疼痛到自主修復,電子皮膚離人類皮膚還遠嗎?

2020-12-25 OFweek維科網

電子皮膚,是對人類皮膚進行模擬甚至是還原,從而使機器人擁有像人類一樣的觸覺。

通常情況下,為了模仿人類皮膚的功能和機械特性、能夠像衣服一樣附著在設備表面,電子皮膚多由輕薄、透明、柔軟、拉伸性優良的材料製成。

理想的電子皮膚應具有快速響應的觸覺感知和反饋能力、良好的擴展性和耐用性。

早在2018年,英國《每日郵報》6月22日報導稱,研究人員已經打造出一種能感知疼痛和觸感的電子皮膚,包裹這種電子皮膚的假體能夠有效幫助截肢者避免受傷。

這種電子皮膚是由橡膠和織物打造的薄層,它能夠覆蓋假手的指尖並且產生電脈衝。當電子皮膚與物體接觸時,這些微小的脈衝就會刺激假肢中的神經來模擬一種真實的觸感。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生Luke Osborn說:「感知疼痛對於功能齊全的肢體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躲避危險、保護我們的身體。疼痛當然是令人討厭的,但是它也是目前截肢者缺少的重要防護性觸感。」

該電子皮膚的問世,在很大程度上給截肢者帶來了希望,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截肢者可以想正常人一樣生活,進而放下心中的不平衡。

在2019年7月18日,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新一期美國《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從人類的感覺神經系統獲得靈感,歷時一年半開發出一種名叫「異步編碼電子皮膚」的人工皮膚。

該電子皮膚採用的是和傳統電子皮膚不一樣的構造。它的傳感器不像傳統電子皮膚那樣是互相連接的,而是讓所有傳感器都可以連接到一個共同的導體,且每個傳感器獨立工作。

這樣一來,只要傳感器和導體之間存在一個連接,ACES使能的電子皮膚就可以繼續工作,從而不容易受到損傷的影響,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擴大接收器數量,實現大範圍感知。

此外,該電子皮膚作為一種神經模擬架構,可以同時傳輸熱觸覺信號,同時保持極低的延遲。

基於它的構造,與傳統的電子皮膚相比,其最突出的優點就是超強的反應能力和抗損能力。

異步編碼電子皮膚是人類在電子皮膚領域的一大重要成果,意味著電子皮膚更進一步地接近人類皮膚。

在今年12月1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專家指出,現已研製出一種結實、有彈性、靈敏度較高的人造皮膚,可以自修復5000多次,未來可用於假肢修復。

該電子皮膚是由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學研製的。研究小組稱,未來這種電子皮膚可用於監控人體健康或者建造飛機,因為它和人類皮膚一樣敏感。雖然這不是科學家第一次嘗試以電子方式複製人類皮膚,但之前的嘗試都無法與該產品相媲美。

這款電子皮膚可以感知 20 釐米範圍內的物體,在 0.1 秒內做出反應,並自修復 5000 多次。這是此前任何電子皮膚都不能做到的。

從傳遞痛苦到可自主修復,電子皮膚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變,儘管目前電子皮膚離人類皮膚還相差很遠,但相信隨著人類不斷的深入研究,在未來的不久,電子皮膚一定會成為人類的福音。

相關焦點

  • 日本發明電子皮膚!比人類皮膚還薄10倍,還帶屏幕能顯示圖案
    柔性電子「」是可以變得跟手機膜一樣輕薄,還能像橡皮一般有彈性的電子器件。在「柔性電子」的應用方面,「電子皮膚」是最不可忽視的。它是一種可以讓機器人產生觸覺的系統,從結構而言相對簡單,可以被加工成各種形狀,能夠讓機器人感知到物體的地點和防偽以及硬度等信息。
  • 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皮膚,還需要「電子皮膚」嗎?
    這要歸因於她一身的「黑科技」,其中就包含比人類還靈敏的觸覺,這就是傳說中的「電子皮膚」的未來應用場景之一。電子皮膚可不僅僅是科幻中的想像,而是正在變成現實。 甚而,它還具備強於皮膚的方面,比如,幫助人類獲取環境和人體中的物理化學信號,提升人類與環境或自身的交互能力。那麼,電子皮膚如何實現這些功能呢? 電子皮膚如何擁有觸覺?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是觸覺的載體,為我們提供環境中的物理信息。而這些物理信息又包含著哪些關鍵因素呢?
  • 新型「電子皮膚」問世:自我修復 5000 次,拉伸 28 倍,靈敏度驚人
    北京時間 12 月 1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專家指出,現已研製出一種結實、有彈性、靈敏度較高的人造皮膚,可以自修復 5000 多次,未來可用於假肢修復。它被稱為 「電子皮膚」,是由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學研製的。研究小組稱,未來這種電子皮膚可用於監控人體健康或者建造飛機,因為它和人類皮膚一樣敏感。
  • 可100%回收的電子皮膚:可自我修復
    為了打造更加環保的電子設備,研究人員們設想了一種可以完全回收的「電子皮膚」。而且即便被撕裂,e-skin 也能夠自我修復。據今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所述,該設備本質上是一片裝有傳感器的薄膜,能夠測量壓力、溫度、溼度、以及氣流。
  • 新突破:電子皮膚來了,還可以自己供能
    其實,除了人工義肢、醫療檢測和診斷等方面的應用前景,電子皮膚還能應用於機器人——提升機器人的柔韌性和延展性,甚至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在面對疼痛時做出反應。· 在遊戲方面,eSkin 還可用於手勢識別控制。電子皮膚的未來:大規模製造,廣泛應用在鮑哲南獲得2017[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的獎項時,UNESCO就表示過,這一獎項是為了表彰她在開發電子皮膚領域做出的貢獻,她領導的團隊開發出的這種能夠感知壓力並與大腦溝通的電子皮膚,也許有一天會幫助用假肢的人獲得真實的觸感。
  • 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防水電子皮膚,終於來啦!
    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防水電子皮膚,終於來啦!慄子責任編輯:liwenjing1 【PConline資訊】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組科學家從水母無脊椎動物(如水母)中獲取靈感,創造出具有類似功能的電子皮膚
  • DNA修復缺陷破壞人類皮膚結構和功能
    DNA修復缺陷破壞人類皮膚結構和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17:24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Susanne I. Wells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你真的了解疼痛嗎?人類不得不知的五大疼痛!
    你知道止痛藥的全球年銷售量是多少嗎?超過500億美元。這說明很多人都在遭受痛苦。大多數人遭受了慢性或周期性疼痛的爆發,世界上有很多人有偏頭痛,大約六分之一的人患有關節炎。人們經常感到疼痛,而對於慢性疼痛的受害者,非處方止痛藥通常是無效的,嗎啡和其他麻醉劑有成癮的副作用。
  • 有著人類觸覺的電子皮膚機器人,將效增進協作性、安全性與有效性
    可以感知輕觸、壓力、溫度與振動並附著在任何平面與曲面的電子人造皮膚「我們開發電子皮膚的主要動機來自於大自然,併集中在我們人類如何與周圍環境交互的問題上,」研究員Florian Bergner表示:「雖然人類主要依賴視覺,但只要涉及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式接觸,觸覺便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 皮膚曬後臉癢怎麼辦 曬後修復皮膚泛紅髮癢的方法
    曬後不妨儘量塗抹上曬後修復啫喱,或者使用涼水鎮靜皮膚,幫助皮膚舒緩不失感。或者使用蘆薈、黃瓜等敷臉,具有一定的鎮靜消炎作用。皮膚曬後發癢發紅怎麼辦冷敷鎮靜肌膚夏天皮膚曬後有刺痛感怎麼辦呢?紅茶舒緩曬後肌膚皮膚曬傷後怎麼辦呢?不妨採用給浸泡後的紅茶包敷於臉部皮膚上。紅茶富含的可可鹼能幫助皮膚帶走太陽熱量,同時也能修復肌膚曬後損傷的部位。對於曬後嚴重的部位可直接使用茶葉敷在曬傷不妨,大約15分鐘後冷水洗淨即可。
  • 科學家發現人類汗腺已進化出修復皮膚損傷功能
    人類的汗腺隨著進化已經具備了修復皮膚的功能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的汗腺隨著進化已經具備了修復皮膚的功能  人們通常認為人類自身對於例如褥瘡、表皮傷口等疾病的治癒在方式上與其他動物是一樣的。而來自美國密西根州大學的科學家羅蘭•如裡蒂(Laure Rittié)和他的同事們通過研究發現,在自我治癒的過程中人類有一種類型的汗腺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
  • 工業之美丨能感知疼痛的機器人已來,擁有情感的仿生人還遠嗎?
    如果它們有了疼痛的感知,甚至擁有了情感,和人類相處會變得如何?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日前,日本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以感覺到「疼痛」的機器人,它在遭受到電荷刺激時,人造皮膚會明顯收縮,在表情上表現出疼痛。2月15日,在美國西雅圖舉辦的科學促進年會上,日本大阪大學的機器人研究團隊向外界介紹了他們正在從事的這項研究——如何讓機器人感到「疼痛」。
  • 電子皮膚讓假肢也有真實觸覺 未來還能長期監測生命體徵和慢性疾病
    現在,科學家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將這些進步整合到一個單一的設計中。並且他們必須表明,這種類似皮膚的設備可以做的不僅僅是單個時間點的醫學測量,以及使人造皮膚本身足夠耐用,可以長時間佩戴。此外,不僅人類的皮膚提供了靈感,研究人員一直試圖模仿章魚等生物如何改變它們的外觀。
  • 神秘遺傳因子使成年人皮膚像新生兒皮膚自動修復和再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科學家最新發現的一種遺傳因子可以讓成年人皮膚像新生嬰兒皮膚一樣自動修復,該發現對於更好的皮膚傷口治療及防止皮膚老化具有重要意義。
  • 暴曬之後,皮膚有損傷?這4步跟著走,好好修復皮膚
    夏季的紫外線非常強烈,出去一圈有可能會導致皮膚的曬傷曬黑及曬紅等,對皮膚帶來一定的損傷。夏季出門時必須要做好防曬工作,若不小心受到暴曬後,要了解其相應的曬後修復工作。暴曬後如何來修復皮膚?第一步、幫助局部皮膚降溫暴曬後皮膚處於發紅和發熱狀態,此時不能盲目的塗抹各種護膚品,因為皮膚非常的脆弱,受到護膚品刺激可能會加劇疼痛感,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局部皮膚進行降溫。具體的方法是用清水對局部皮膚進行衝洗,然後使用冰在冰敷10分鐘即可。
  • 2歐元硬幣大小的六邊形傳感器構成電子皮膚
    GlGedncBergner說:「人類不僅可以分辨不同種類物品的觸感,而且可以分辨它們的位置。除了複製此功能外,電子皮膚系統還應承受物理接觸的壓力,具有可伸縮性,並以最小的動力將各種功能綜合在一起。」GlGedncBergner及其同事開發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由六邊形的傳感模塊組成。每個模塊大約是2歐元硬幣大小。
  • 電子皮膚終於突破:太陽能供電 可用於腦機接口
    其實,除了人工義肢、醫療檢測和診斷等方面的應用前景,電子皮膚還能應用於機器人——提升機器人的柔韌性和延展性,甚至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在面對疼痛時做出反應。電子皮膚發展至今,其厚度、響應速度等性能不斷提升,但作為移動電子設備,電子皮膚的續航問題也是一大關鍵。為此,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研究團隊提出了一項方案:利用太陽光,向電子皮膚供能。
  • 皮膚屏障受損怎麼修復?
    -缺水是所有問題的答案嗎?很多人說你的肌膚問題全是因為缺水,但他們沒有告訴你其實是屏障功能的問題,而保溼才是修復屏障功能的重要途徑,肌膚屏障功能正常了,很多的問題都不容易發生。(想像你的皮膚是那塊蛋糕,皮膚屏障就像玻璃罩,旁邊的貓就是各種外界刺激物。)
  • 這種皮膚讓機器人擁有像人類一樣靈敏的觸覺
    我們來看下它的工作原理:這種新型的可拉伸的電子皮膚,由華盛頓大學的華盛頓納米實驗室製造的。它是用在遊泳鏡中使用的矽橡膠製成的。橡膠內含細小的蛇形通道——大約是人類頭髮寬度的一半——充滿了導電的液態金屬。當皮膚被拉伸時,這種液態金屬不會開裂或疲勞,就像固定的電線一樣。
  • 幹細胞在皮膚損傷修復、癌症和皮膚穩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研究者Elaine Fuchs因發現成體皮膚幹細胞在機體平衡、傷口修復、炎症和癌症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於近日獲得了2020年加拿大蓋德納國際獎,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科學家們理解成體幹細胞形成、維持和修復組織的分子機制,同時也為發現其它幹細胞系統特殊通路提供了新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