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說】註冊會計師考試學習方法:知識點影像化......
學習注會是有方法和訣竅的,靈活學習,善於思考,學習運用相結合,高效備考註冊會計師考試。
一、經濟法分段背,就是拆分知識點,破產、票據和證券,合同物權能理解,不用背兩個月左右背完經濟法,最後三章刷客觀題。
二、結合生活經驗理解知識點
比如你按財管流程來,首先你想買電腦。你第一步要做預算,然後就開始考慮錢從哪兒來?第二步開始籌資活動,先靠自己工資,這叫內部留存;第三步向爹媽要,這叫股權籌資;第四步找外人借,借錢都有成本的,就是籌資成本。第五步有錢了,就可以買電腦了,這叫投資活動,然後後面電腦壞了要大修,然後有經營活動掙錢,然後掙了錢分紅,最後出報表。
比如,保安檢查戴口罩,這就屬於內控,你可以穿行測試,跟他一樣做一遍,如果有漏的。可能扣他工資,影響的報表項目可能就是應付職工薪酬。
再比如,你囤的這麼多口罩,啥時候才能賣出去,賣出去之後,應收的錢什麼時候收的回來,這是營運能力,然後就是掙錢的盈利能力,最後上市,市價比率,難一點的就是管理用報表,管理用報表就是把經營和金融分類,收益率和利潤率
三、費曼學習法:知識點影像化
很多時候背不下來,因為不知道背的啥,課件明白了,就是不會做題,因為你習慣了依靠老師的思路,沒有轉換成你自己的,老師說什麼,你就記什麼,但是你不一定知道,因為你缺乏自我吸收的過程
@累感不愛考注會:所以我一直在推薦一個方法,費曼學習法:我是把知識點影像化,然後自己給自己講,培養獨立思維能力。學的不僅是知識點。更主要的是思維能力。
如果你們給賣菜大爺大媽講這個知識點,他們怎麼聽得懂,他們都是沒學過注會的人,他們賣菜知道去人多的地方才掙錢,這不就是戰略知識點麼,他們也沒有這些學習的過程,都是根據生活經驗總結的。
你記住的生活影像,絕對比你記的文字多,昨天做的夢或許你記得,但是昨天背的書不一定記得
四、知識變常識
知識都是如此,你讓一個退休大爺去管倉庫,需要告訴他應該登記領取,要數清楚,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學的,把知識變為常識的過程
看過的陳情令,慶餘年,記住了帥哥的臉,記不住臺詞說了啥,說明你不是記性不好,而且方法不對。
數學變形計算,自己學不懂的時候,就想想周圍的賣菜的人,他們怎麼那麼博學,因為他們有經歷,所以知識變常識很重要,常識轉化為知識的過程也很重要,因為還是需要專業性
知識轉化為常識,是輸入的過程,常識轉化為知識,是輸出的過程,也叫知識專業化的包裝
專業的話說出來,更有人信服,但是純走理論原話,非專業的又聽不懂,所以,需要解釋。
比方咱們備考注會。你計劃每天學三個小時。那麼每天早上你一睜眼,你就欠著注會三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你就背著負債。如果這一天你完成了計劃,那麼就把債還了,這就是償債能力。學習的時候,你是怎麼安排的?是否精力集中?學習效率如何?這就是營運能力。然後晚上你回顧今天的知識點,記住了多少?掌握了多少?這就是盈利能力。
所以說,衡量我們備考的效果,就要同時衡量這三個能力。企業經營也是同樣的。當過老闆的都知道。每天都有運營成本的。早上一睜眼想的,就是今天欠多少錢?怎麼賺回來?能不能多賺點兒?
五、(1)注會戰略先背主謂賓,再填寫定狀補,原來主謂賓定狀補不僅在英語和語文的語法中才有,學習注會同樣可以有。
(2)注會經濟法只背關鍵詞,其他語法結構,自己填進去(框架+關鍵詞,先搭架子,再填肉)
原句多讀幾遍,儘可能讀熟了,然後挑出關鍵詞來,只背關鍵詞。然後用自己的語言組織這句話。儘可能的與原句靠近。法學的語言結構有自己的特點。多讀幾遍慢慢就掌握了。然後自己也能說出類似的話來了。這樣考主觀題的時候把握就非常大。
考試的時候首先反映出考點,就是那個關鍵詞,請把這個關鍵詞寫出來。這道題的分數基本就拿到了。然後再把全句補齊就可以了。答題速度也很快的。因為在平時背誦的時候,就在培養這種反應能力和反應速度。
一般來講,多讀誦幾遍以後。我會默想。把講義扣上自己默默地把關鍵詞想出來。我經常進行這種訓練。建立這種思維的線索,考試的時候就很穩定。
每天睡覺前要把今天學的知識點默默的想一遍,都能想起來了再睡。每天早上起來要把前一天學的再看一遍,每天這樣重複基礎就很牢固,利用晚上睡覺的時候潛意識會融會貫通。
這樣學習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文科特別容易考那種層次之間混淆的多選題。框架和關鍵詞清晰以後,知識的層次感就特別好。無論你在學什麼,都知道你處在哪個點上,上下左右是什麼,知識的關聯性是怎麼樣的?這樣學起來頭腦特別清晰,而且很容易融會貫通,穿成一條線隨時提著走。
學習方法再多,都少不了每日的堅持和積累,30天考霸打卡計劃第13天了,你堅持了住了嗎?
高效備考,從每日打卡開始,掃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