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自己小時候的課本還有沒有印象?在七八十年代的小學課本裡有一段來自某個紀錄片的解說詞。在這篇課文裡,記錄了一個解放前的大地主——劉文彩。課本裡描繪了這個地主奢侈富裕的生活。
如果只看這個名字,你可能會覺得劉文彩這人應該是文質彬彬的,像個搞學術研究的人。但事實並非如此,他是個實打實的地主,經過商,也做過官。
劉文彩這個人呢,是上個世紀的人了。
劉文彩很''幸運'',一不小心就成為''名垂青史''的大地主,因為中國有千千萬萬個地主,並非所有人都有出名的機會,他本人佔有的土地為八千多畝,在四川的大地主中排名第33位,但排名在他前面的32個人卻都沒有他的名氣大。
不過劉文彩的出名並非全是自己的努力,主要還是「沾光」自己的弟弟劉文輝和堂侄劉湘將軍。劉文輝與劉湘都是四川軍閥,曾經在四川一手遮天,但是他二人後來的人生結局不同。
劉文彩有五個兄弟。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他的弟弟劉文輝了。
劉文輝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了川軍旅長,是個有些實權的人。有這樣一個有權有勢的弟弟,劉文彩的日子自然就很好過。
他先後在當地政府擔任了多個職位,在此期間還從事了多項商業活動。在權勢的支撐下,他賺了不少錢。後來因為與侄子劉湘的糾紛,他離開了宜賓,回了老家。臨走前,他還憑藉原有的權力撈了一大筆錢。
回了老家以後,他就進一步買田置地,做起了大地主。
靠著前些年做官經商,積累下來的雄厚資本。回了老家,劉文彩購買了大約有一萬多畝土地。有了這麼多土地,自然收的租子就很可觀了。
除了買田收租,他還幹起了老本行。他在老家盤下了很多店面,開了許多鋪子。有新式的洋行,也有舊式的當鋪等等。
他不僅掙錢,還開始享受生活。劉家老宅原本是個老式的院子,劉文彩富裕了以後,又在別處另買了地皮,修建了佔地面積極大的新房子。除了自己新修的,他還購置了許多現成的屋舍。總得算起來,房產有二十幾處。
而有了精緻的大房子,自然就少不了侍侯房子還有房主的僕人了。要照料這樣一個大房子,他請了不少僱工和傭人,差不多有六七十個。他自己住在這房子裡,加上妻兒也沒多少人。
想想這成日裡,就是幾十個人圍著那麼一點人轉,這樣的日子怕是古時候某些高門貴族都比不上。
除了這些傭人,他家裡還養著一批護院和打手。這些人裡自然不乏有真本事的人,而有真本事的,花的錢也就不少了。
劉文彩除了原配妻子,還謀了幾房姨太太,養育了七個子女。這些姨太太過得都是精緻的日子,兒女也是精心照料著的。這其中需要花費的錢財必不在少數。
不僅如此,劉文彩家中還收藏了大量的古董文物、金銀珠寶。家具是上好的木材,很有年頭,價值很高。除了這些放在明處的供人使用的家具,還有專門放起來,叫人閒暇時賞玩的玉器、牙雕等等。這些東西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東西。
劉文彩的女人們
中國式富豪有了錢大概率就要追求享受,妻妾成群,劉文彩也不例外,他前前後後一共娶了五房妻妾。
劉文彩的大老婆呂氏跟自己是青梅竹馬,但這個女人沒有福氣,為劉文彩先後生下兩個孩子都夭折了,也許是經受不了打擊,呂氏30歲那年就離開人世。
三年之後,劉文彩又從呂氏老家娶來第二任妻子楊仲華,跟劉文彩倒是相濡以沫,接連生下七位子女,但在劉文彩死後四年後也去世了。
至於她的死因,有人說是無法習慣從大富大貴到窮困潦倒的轉變,有人說是經不起人們的指指戳戳飛短流長。
故時一流人物都喜歡演藝界的名流或者風塵女子,劉文彩也不例外。
劉文彩的第三個老婆就是青樓女子,名叫凌君如。這個女的不僅長得標緻,而且能歌善舞,很討劉文彩歡心。可惜她與正房楊仲華不合,後來嫌棄農村居住條件,想去成都生活,劉文彩阻攔住之後,她為求自保,把自己的表妹梁慧靈介紹給劉文彩做了填房,以便結伴對抗楊仲華。
凌君如與梁慧靈最終在劉家都是匆匆過客,之後都分別改嫁他人,隱姓埋名生活。
劉文彩第五個太太叫王玉清,是窮人家的孩子,也是劉文彩的最寵愛的小老鄉。
據說劉文彩在下鄉視察的時候,偶遇上山砍柴的王玉清,對他一見鍾情、從此念念不忘,就託人去王家提親。
王玉清開始的時候死活不願意,經不起劉文彩的軟磨硬纏還是答應了。
過門後,這個苦出身的王玉清對劉文彩非常好,關懷無微不至。兩人可以說是相敬如賓、相濡以沫;尤其是劉文彩病重的那些日子,都是王玉清日夜守在身邊照料。
劉文彩去世後,年輕的王玉清並後來也改嫁,再嫁的丈夫去世很早,她一個人活到了2005年,享年92歲。
七位子女的現狀
劉文彩生前聚斂的巨大財富,死後被人民政府充公,劉文彩的子女沒有分得什麼財產。
劉文彩的七位子女都是楊仲華所生,三個女兒分別是劉憶雲、劉婉蘭和劉婉蕙,因為受出身影響,都非常低調,生活沒有出現什麼波瀾,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
大兒子劉元龍出生在劉文彩這樣的大戶人家,沒有學會什麼生存技能,不能自食其力。解放後不甘失勢,參加了地方上的反叛活動,後來獲得寬大處理,1952年,在保外就醫的時候病死,距離劉文彩死去的時間不過三年。
二兒子劉元華是個軍人,曾經上過黃埔軍校。由於出身不好,又在劉文輝軍隊當過軍官,劉元華除了接受改造,規規矩矩參加勞動,別無它路。七十年代劉元華進入一家工廠上班,了此餘生。
三兒子劉元富是個浪蕩公子,整日混跡在花街柳巷,徜徉於女兒國裡。據說有一天劉元富愛上了一個川劇演員,這女子竟然是父親的相好,爭又爭不過,竟然一生未娶,離家出走。
四子劉元貴也是一名軍人,在叔叔劉文輝麾下效力。解放後,劉元貴到鐵路部門任職,後來死於一場事故。
需要指出的是,劉文彩還有一個孫子叫劉曉飛(劉文彩二公子劉元華的兒子),是個讀書人。
改革開放後,他一直致力於為爺爺劉文彩「翻案」,說自己的祖父的「事跡」和「證據」,很多都是被人為編造、羅織而成,跟劉文彩無關。甚至還把劉家當年的老長工和保姆召集到一起舉行記者招待會,讓他們對記者說,當年自己在劉家沒有受到非人待遇,還可以經常吃肉,穿旗袍什麼的。
但劉曉飛的努力註定是徒勞的,因為劉文彩的八千多畝土地在那裡明擺著,這些財富的獲得與職務地位之間的因果關係也牢不可破,不是能靠一句從事過慈善事業、建設學校、解決過鄰裡糾紛,就可以輕描淡寫地改變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