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實用的高校項目課題申報操作指南「依竹期刊」

2020-08-28 依竹學術

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項目申報至關重要。項目申報流程如何操作?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申報項目?這都是技術活。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科研項目與課題申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項目申報至關重要。項目申報流程如何操作?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申報項目?這都是技術活。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科研項目與課題申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01

項目VS課題


課題,是人們從事研究前人或同時代的人還未認識或解決的問題,它具有較為單一而又獨立的特徵。


項目,是指事物分成的門類或者說是由若干個彼此有聯繫的課題所組成的一個較為複雜的、帶有綜合性的科研問題。


課題與項目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一方面,課題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單元,課題的有機組合形成項目;另一方面,課題與項目的劃分標準也是相對而言的。對某一個研究者或研究群體來說,也可以從單個的課題入手,不斷深入,形成系列的課題,從而組成項目,或者承擔一個項目後,分成若干個課題逐一進行研究,最終取得較大的突破。


02

如何申報項目?


一、提前了解項目申報的信息。獲取信息的主要有兩個途徑:


關注、搜集政府部門網站信息。搜集政府部門網站信息(發改委、科委、經信委、商委等),國家級到區縣級都要關注,做成信息簡報。包括:來源網站、發布日、連結、截止日等信息。這樣做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及時了解信息;第二是每年項目申報季節都差不多,可以為明年的申報工作提前做計劃。


加入行業協會或者聯盟。有時候可以聯合申報項目與科技部門相關人員建立良好關係,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往往能在網站更新之前得到信息,及早準備有的行業龍頭企業可以在政府立項之前影響指南所指向的領域,這需要企業高層去攻關了。


二、項目可行性初步判定,這要根據自己的科研實力確定。


三、決定報之後,就要先了解項目指南,把所有要準備的資料列好清單,召集相關部門開會協調工作內容和時間,比如,查新、研發專項審計、報價單等工作要提前,項目預算要儘量貼近真實。


四、準備資料、送審。


五、關注相關網站看公示。(沒成功就要了解失敗的原因,認真總結,歸檔資料)。


六、申報成功——立項——開啟動會——跟科研和財務部門溝通工作細節,及時劃歸財務數據和科研進展中期報告等。


八、項目驗收——科研和財務準備審計材料。


九、結題——獎勵相關人員——歸檔資料。


03

如何申報科研課題?


1、怎樣選擇課題?


課題的選擇不是空想出來的,自己主觀想什麼樣的課題好,押寶式的選題,很難評上。


申報課題應有三個條件:


第一,你對申報的課題已經開始或正在研究的課題,應有前期成果。我們在評審時是先看申報者是否有前期成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除了自己的前期成果外,還應了解國內對這個領域的研究情況。


如華中師範大學農村問題研究基地,把國內發表的有關農村問題的文章全部收集起來,然後把這些文章按內容分成幾類,掌握這些情況,對申報這個領域的課題非常有利。


第二,對申報的課題有實地調查的資料,或總結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資料。也就是說,申報的課題要有特點,沒有實地調查的資料就沒有特點,如湖北省一個單位申報的一個課題:《山區鄉鎮政權建設研究》,他們除調查了湖北省山區的情況外,又調查了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山區的鄉鎮政府情況,有這些實際資料,誰也拿不到,只有這個單位才能拿到,這就說明有特點,必須批。


西北師範大學王宗禮申報的《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政治意識研究),他把西北牧民的政治觀念、意識資料情況掌握了,就評上了。


此外,廣東中山大學及一些教學科研單位有關「珠江三角洲」各個方面的研究;江蘇省的教學科研單位關於「蘇南模式」的研究等課題都容易被評上。


這些都說明,申報課題,要有實際調查。到實際中去,有實際調查的資料才能申報出你所報課題的特點,否則你的課題就不能打動人。


第三,申報的課題要符合「課題指南」的要求。當然不是說,我們申報課題,要用「課題指南」題目作為課題,而是說,申報的課題要符合「課題指南」的範圍。


全國社科基金是每年制定一次指南,教育部的課題是每個五年規劃,委託各學科學者制定五年規劃的諮詢報告,提出五年內各學科應研究的主要問題。


為什麼必須符合「課題指南」的要求呢?因為,「課題指南」所提出的題目都是當前需要研究的基礎理論問題和現實中的重要問題。特別是重點課題是國家急需研究的問題。


如我們政治學科提出的「行政體制改革」問題,因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行過幾次行政機構改革,但哪次也不徹底,原因是沒有正確的符合國情的行政體制改革的理論做指導。所以,我們申報的項目一定要不脫離指南,不是說必須和指南上的一模一樣,但也要圍繞指南來選題。


2.課題論證


課題論證非常重要,論證好壞是決定你能不能被評上的前提條件。


怎樣論證?我們看論證的主要幾點:


第一:你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

第二:你所研究的課題,主要解決什麼問題;

第三:解決主要問題的難點是什麼,怎樣解決,如何突破;第四:前期成果。


所以,在論證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周到,能讓評委很清晰地知道你這個課題所要解決的是什麼,難點是什麼,表明你可以解決。


3.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成員的材料是衡量課題組成員的水平能否完成課題任務。


為什麼對課題組成員這樣重視?因為當前的課題研究應當是集體研究,一個人或兩三個人,很難研究出精品的。只有大家合作,互相討論,發揮集體智慧才能出精品。


如我們組織幾位博士研究符合中國國情的公共管理理論。經過初步合作討論,都覺得收穫很大。一個人單獨研究是不行的。我們曾經碰到過這種情況,論證得非常好,課題組成員僅一兩個人被拿掉的。


研究實際問題的課題,成員中除理論工作者外,應包括一些實際部門的工作人員,這樣便於調查。


研究基礎理論的課題,成員中應有這方面造詣較高的教授,還要有從事這領域理論研究的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學者。


4.教師的課題觀念問題


我們要樹立課題觀念。我是經常到國內一些學校去,遇到很多教師同我交談,主要談他們現在做什麼課題。有的是國家、教育部或省、市被評上的課題,多數是在從事自己學科領域自立的課題,無論問哪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他們都有課題,課題觀念很強。


我希望,我們文科教師要增強課題觀念。把課題研究作為一項重要職責,這對有國家、教育部或省、市課題的教師完成課題是必要的;對沒有課題的教師,應自立課題,這對今後申報課題是重要的。


同時,還應認識到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提高我們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指導研究生所需要的。如果教師自己沒有進行過課題研究,怎麼會指導好研究生?因此,我衷心希望我們文科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增強課題觀念,多拿課題,多做課題,根據課題進行研究,推動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發展。


04


課題與科研項目常用的研究方法


很多老師在申報課題時,對研究方法的名稱寫得不規範,故發如下內容以供參考:


研究方法不出「硬傷」 :


1、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研究法、教育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比較研究法、敘事研究法等。


2、研究類型或途徑、或某種提法口號不等於具體的研究方法。如實證研究,調查研究、理論研究不能與具體的研究方法並列;理論聯繫實際、以點帶面、上下結合等不是研究方法。


3、準確把握每種研究方法的概念特徵、步驟方法。


文獻研究法:


A.概念特徵:主要指圍繞某個教育問題,搜集、鑑別、整理相關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閱讀與研究,形成對教育問題及其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


B.主要渠道:

1)書籍;

2)報刊;

3)檔案(含文件);

4)非文字資料(圖片、音像、實物、歌曲等);5)網絡資料庫,如中國國家圖書館:http://opac.nlc.gov.cn;北京大學圖書館:http://www.lib.pku.edu.cn;湖南師範大學圖書館:http://lib.hunnu.edu.cn;中國期刊網:http://www.cnki.net;


C.查閱核心:

1)代表著作和論文;

2)研究問題的程度和主要觀點;

3)存在的不足或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D.成果形式:

文獻綜述、研究述評或研究背景等。


教育觀察法


A.概念特徵:是指主持人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工具,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教育現象進行系統觀察,從而獲得關於某一事物或者問題的第一手資料,並得出分析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


B.研究步驟:

①明確觀察目的;

②編制觀察量表;

③組建觀察團隊;

④實施觀察過程;

⑤整理觀察材料;

⑥分析觀察結果。


C.案例描述:

觀察目的、過程描述、觀察數據表、事實描述、結論分析;


D.成果形式:

觀察日記、觀察筆記、觀察報告。


個案研究法


A.概念特徵: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可以是個人或者團體機構)進行深入而具體研究的一種方法。又稱「解剖麻雀法」和「個案蹤法」,其特徵是個案的典型性、深入性、全面性。


B.研究分類:

1)追蹤法:確定追蹤研究的課題、實施追蹤研究、整理和分析資料、提出改進意見。

2)追因法:確定問題、假設原因、設置對比、數據檢驗、結果分析。

3)產品分析法:通過分析學生的活動產品,如,日記、作文、書信、作業、自傳、繪畫、特長等,以了解學生的能力、傾向、技能、知識、情感等。


C.研究步驟: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搜集個案資料;

③分析個案資料;

④實施個案指導;

⑤追蹤指導研究;

⑥撰寫個案研究報告。


經驗總結法


A.概念特徵:是指通過調查、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教訓,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及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其特徵是經驗的新穎性、普遍性、實踐性、發展性、實用性。特別注重經驗的轉化。


B.研究特點:

概括主題、歸納要素、形成觀點、揭示規律、驗證理論;


C.基本步驟:

①確立總結對象;

②搜集相關材料;

③現場相關調查;

④分析關鍵資料;

⑤撰寫總結報告。


敘事研究法


A.概念特徵:是指通過描述和分析有意義的教學事件、師生生活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來發掘或揭示內隱於日常工作、事件和行為背後的意義、思想或理念,從中發現教育問題,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動特點和規律的一種方法。


B.研究特點:以「故事」為研究載體,以敘事為主要研究途徑,採用口述、現場記錄、日記、開放式訪談、自傳等方式開展研究。


C.基本步驟:

①確定研究問題;

②選擇研究對象;

③記錄教育故事;

④分析得出結論。


行動研究法


A.概念特徵:是指由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教學管理者共同參與,從教育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教育工作中進行研究,使研究成果為教育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實施,從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研究方法。


B.方法緣由:始於英國的「教師即研究者運動」,強調行動與研究的結合,「為行動而研究、在研究中行動,在行動中研究」。


C.基本步驟:

第一輪:

①計劃:比如問題:學生認為科學只是回憶事實,而不是探索事實!怎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研究?計劃:改變課堂提問策略。把提問的中心轉移到鼓勵學生為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尋找答案。


②實施:在課堂教學中,經常設計這樣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能夠使他們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能夠自己嘗試歸納答案和結論。


③觀察:通過錄像和錄音,記錄孩子們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各自的表現,特別留意學生與以往不同的行為,關注那些利於達成目的的行為。


④反思為了使全班學生按照教師的意圖走,我認為還要適當地加強引導,適當加強情景控制,但是,過分的控制會破壞探索性提問。


第二輪:

① 計劃:繼續貫徹原初的基本設想和計劃,適當減少控制性陳述;

② 實施:在以後的課堂中減少控制性陳述;

③ 觀察:記錄學生在控制性陳述減少的情境下的表現和行為;

④反思。


實驗研究法


A.概念特徵:指借鑑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在教育實踐中採取的「假設→求證」的方式,來揭示教育規律的過程。教育實驗只能是準實驗。


B.教育實驗與自然科學實驗的比較;


C.基本步驟:

①提出研究假設

假設:對數學作業題結構進行調整,即每次作業模仿性練習和創造性練習題的比例為7:3或8:2,就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和質量。

自變量:原因變量;

因變量:結果變量;

無關變量:教師、學習內容等


②選擇實驗對象:

高一(1)班為實驗班;高一(2)班為對比班。兩個班級平時的數學學習成績相近。


③進行實驗前測:

實驗前,運用有關心理測試量表、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測試量表,對兩個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水平等進行測試;


④ 嚴格組織實驗:

高一(1)班的數學作業題結構進行調整,即,每次作業模仿性練習和創造性練習題的比例為7:3或8:2。

高一(2)班仍用以前的作業布置方式;


⑤進行實驗後測:

實驗結束後,運用有關測量工具,對兩個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水平重新進行測試;


⑥ 分析檢測數據:

對實驗前測和實驗後測所獲得的各種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分析;


⑦ 撰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的要素:問題的提出、研究的假設、實驗的設計、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果、分析與討論、實驗結論、參考文獻。

相關焦點

  • 科研基金項目申請書該怎麼寫?看這篇就夠了「依竹期刊」
    了解更多論文寫作乾貨,關注依竹期刊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請書課題論證有一段話: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及研究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點難點、主要觀點(也稱基本觀點)及創新之處;前期相關研究成果和主要參考文獻。論證大體上包含以下的11個方面的內容。
  • 外文文獻查找整理閱讀指南「依竹期刊」
    ①本領域核心期刊的文獻。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這裡也不能一概唯IF論了。當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有哪些,這個就要靠學長、老闆或者網上戰友的互相幫助了。②本領域牛人或主要課題組的文獻。
  • 「依竹期刊」在職研究生碩士學位評職稱認可嗎?
    內容來源:依竹期刊公眾號(ID:yizhuqikan)學位證書是無可避免的考察依據,有時候期刊論文也是很多院校的硬性要求。持續關注依竹期刊,了解更多職場論文的知識~
  • 課題申報 | 趙晶課題申報經驗分享
    迄今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8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請您簡要介紹一項您成功申報的課題,包括課題級別、課題名稱、申請時間、課題概述、是否結項等。本人於2018年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一項,課題名稱為「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話語的對外翻譯和國際傳播研究」。
  • 掌握這10個實用技巧即可「依竹期刊」
    關注依竹期刊即可一場好的學術報告,不僅可以通過交流激發出新靈感,還可能打開合作之門,為科研人員帶來新機遇。而現實卻是學術報告常常讓人感到無聊、困惑以及冗長。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看完這篇文章會找到答案。一場好的學術報告,不僅可以通過交流激發出新靈感,還可能打開合作之門,為科研人員帶來新機遇。
  • 項目課題|3/29: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申報通知
    二、申報內容本次項目申報不設申報指南(專項任務項目除外),申請人根據自身的研究基礎和學術特長,認真凝練、自行擬定研究課題。申報課題要立足「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體現鮮明的時代特徵、問題導向和創新意識。研究課題名稱應表述規範、準確、簡潔。
  • 「攻略」2020年最詳細職稱網上申報流程指南,快轉發
    如果你是後兩個階段的,請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幫你理清思路,輕鬆申報~如果對您有所幫助,請幫忙點讚、轉發哦一、登錄階段今年的職稱申報全部改成了線上,登錄「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使用「我的南京」app掃碼登錄即可,具體如何操作請看這篇文章→「申報」南京職稱申報平臺是什麼?
  • 迷惑:這本奇葩期刊表示「只接收雙一流高校的作者投稿」
    在很多人眼中,高校教師是很不錯的職業,因為很自由。的確,做學者的方式很多,可以很平庸,也可以很酷,選擇餘地很大。但唯一繞不開的,恐怕是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最近有網友爆出自己給某高校期刊投稿被拒,而拒稿信中回復的理由是該期刊「只接收雙一流高校的作者投稿」。
  • 每項50-100萬,之江實驗室2019年度第四季度開放課題申報通知
    meta分析」星 標 我 們  來源:之江實驗室網站  各有關高校、科研機構:  之江實驗室是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共同舉辦的新型研發機構。  為充分發揮之江實驗室的開放平臺效應,之江實驗室將於每一季度發布一批開放課題。現發布2019 年度第四季度開放課題指南,有關事項如下:  一、開放課題資助範圍  本次開放課題圍繞四大領域設立12個課題方向,每個課題方向資助不超過3項。
  • 2013高校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課題開始申報—新聞—科學網
    、新教師類課題、優先發展領域課題以及與香港研究資助局研究用途補助金合作項目四類。請各高校教師於2013年2月1日開始從《基金項目網絡申報平臺》(http://211.68.23.117/xmsb)「模板下載」欄目中下載。
  • 高校教師如何夯實科研能力,提升項目選題申報與論文寫作能力?
    學術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的重要性無論是對於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還是科研能力的提升都至關重要。為提高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與學術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科研與教學的協同發展、科研課題的發現與項目申報、科研課題的研究與結項、科研論文的寫作與發表為主線,幫助廣大高校教師培養科學研究思維,創新科學研究方法,提升科學研究能力,高教國培特舉辦「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夯實——項目申報與論文寫作」線上工作坊。
  • 關於發布《2019年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課題指南》及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公告 第 4 號關於發布《2019年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課題指南》及受理課題申報的公告根據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管理辦法5.課題題目:《課題指南》為課題的研究範圍,重點課題和一般課題申報題目原則上從《課題指南》中選定,也可對申報題目作適當調整;有重大研究價值的課題,可不受《課題指南》限制;中青年課題和專項任務課題題目可以自擬。6.課題不資助博士論文,不能以博士論文相同或相似的內容參加課題申報。
  • 【項目申報】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項目(課題)負責人限申報1個項目(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以下簡稱「改革前計劃」)以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在研項目(含任務或課題)負責人不得牽頭申報項目(課題)。
  • 科學網—2012高校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課題開始申報
    一、2012年博士點基金分博導類課題、新教師類課題及優先發展領域課題三種: (一)博導類課題申報條件: 1.凡在高校科研第一線工作、經正式批准具有指導博士生資格的教授,均可申請資助(已退休者不得申請)。
  • 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夯實—項目申報與論文寫作研修班在海口圓滿結業
    2020年12月5日-12月6日,由高教國培舉辦的「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夯實——項目申報與論文寫作研修班」在海口圓滿結業。本期研修班特邀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胡娟、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長熊慶年、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長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金髮擔任主講嘉賓。
  • 澎湃圓桌︱歷史教師的苦惱①:唯課題論與權威期刊的「槽點」
    高校的歷史系教師,他們的工作狀態如何?又有哪些職業「槽點」不吐不快呢?「澎湃新聞·私家歷史」邀請在高校歷史系、人文學院等從事歷史教學的四位老師,通過線上圓桌的形式,分享他們的見聞與思考。「吐槽」之外,或許能引起更多共鳴與討論,為解決一些共有的問題提供一定「助推」作用。四位老師以甲乙丙丁代稱。以下為本次圓桌會議上篇,主要討論課題與期刊問題。
  • 科技項目申報必知基礎知識:橫向縱向課題、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地方科技計劃
    申報科技項目知道什麼是橫向課題、自然基金、面上項目?
  • 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2020年開放性課題申報通知
    一、申報要求  (一)項目責任人具有較強的政治素養、學術道德和創新能力;  (二)項目責任人需嚴格遵守《武漢研究院開放性課題管理辦法》及湖北省教育廳各項科研預算管理、績效管理、財務制度,信守合同,按期結題;  (三)重點課題選題必須是課題指南規定的題目。
  •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開始申報|項目課題周報(0125)
    省市廳局※8、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21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究專題項目申報;9、北京市人力局:開展2021年國家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高級研修項目選題申報工作;10、山西省工信廳:開展2021年省級數字經濟相關政策項目資金申報工作;11、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21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 成功申報課題應避免走入這些誤區
    高校參與教學研究的隊伍人數,與其獲得立項課題的數量呈正相關。例如,江西省的高校教學研究每年基本保證省級教研課題600項,各高校校級教研項目根據其重視程度確定立項總數(少則10項、多則五六十項),每個項目按5個研究人員計,每年每批次約有近萬人(次)經常進行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