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進入九寒天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12月21日下午6時02分,迎來 「冬至」節氣。這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從「冬至」開始,就要進入 「數九寒天」時節了,民間俗稱 「進九」。冬至,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習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冬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圖片來源:山東教育發布)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而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圖片來源:山東教育發布)
冬至在人們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它的討論也一直未曾停歇。吃餃子、吃湯圓……對很多人來說,在這個時候來一份屬於冬至的美食,代表的也是對不久之後春節團圓的期盼。山東各地在冬至來臨之際,也舉行了各種送溫暖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
冬至一家親,餃子暖人心
冬至來臨之際,泰安市粥店街道堰嶺社區帶領金秋志願團和鄰裡幫志願團聯合開展了「冬至一家親,餃子暖人心」活動。堰嶺社區老幹部將煮好的水餃為轄區高齡老人和殘疾人送去家裡,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讓轄區高齡老人和殘疾人在寒冷的冬日裡感受到了濃濃的關懷和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圖片來源:AI岱嶽)
快樂迎冬至,老年歡樂多
歡樂迎冬至,冬至前夕,「日照市文化館老年藝術大學第五屆冬至包餃子比賽」活動舉行。參加本次活動的既有文化館老年藝術大學的學員,還有文化館公益培訓班學員。一聲哨響,比賽開始,每組選手都認真參與,隊員間分工明確,配合相當默契。擀麵杖滾動聲、碗盆磕碰聲、嬉笑交談聲……現場氣氛熱鬧非凡!冬至的溫暖與快樂充溢在每個人的心裡,也包進了每一個玲瓏可愛的餃子中。
(圖片來源:日照文化館微信)
「暖行304」,五年不間斷
12月20日上午,在冬至來臨之際,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巴士第五分公司「暖行304」的志願者們與青島市消防支隊市南區大隊團島中隊的消防隊員們一起,包好「暖心餃子」送到市南區臺西老年公寓南陽路院,和老人們一起提前感受冬至的氣氛,至此,「暖心餃子」送到敬老院活動已堅持五年。
(圖片來源:信網)
餃子「包」濃情,越吃越覺香
「自己一個人在家總是覺得麻煩,今天在這裡和一群老姐妹們吃上了今年冬天的第一頓餃子,越吃越香,感謝鎮上的志願者們!」12月17日上午,在德州樂陵市鐵營鎮辛莊村村委會辦公室,村民張希英吃著剛出鍋的水餃高興得合不攏嘴。志願者們與10幾名村內留守婦女一起操持包餃子,氣氛愉快而活躍,迴蕩著歡聲笑語,洋溢著「家」的味道與溫暖。不一會,熱騰騰的餃子新鮮出「爐」,濃濃情感隨著餃子的陣陣香味瀰漫在空氣中,大家吃著熱騰騰的餃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圖片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社區送表演,朝氣又陽光
12月19日,聊城大學體育學院秘書處聯合龍獅協會、音樂舞蹈學院在聊城市利民社區舉辦「冬至社區送溫暖」主題活動。伴隨著音樂聲響起的龍獅社團為大家獻上精彩的舞獅表演,形態多樣的龍獅表演不斷吸引社區附近的老人們前來觀看,不斷響起陣陣掌聲。之後大學生志願者們與老人互動,一起合唱經典老歌。志願者們還與現場的許多小朋友玩起套圈遊戲,讓現場小朋友們在遊戲中露出欣喜的笑容。
(圖片來源:齊魯網)
冬至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氣,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吃餃子也好,吃餛飩也罷,人們在意的並不僅是味蕾的滿足,更是寄託了千萬中國人深切真摯的情懷。冬至過後,隨著時間推移,白晝漸漸變長,夜晚漸漸變短,春天的腳步也慢慢地近了。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包春玲 綜合山東手機報、中新網、齊魯網、日照文化館微信、信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