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自元臨《九成宮醴泉銘》的得失,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2020-12-24 書法田園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是楷書的典範之作,歷代臨習取法者極多,但化出來的人極少。柳公權學歐化出,可謂是集歐顏而成。有的學歐字則未必直接從楷書方面體現出來,比如米芾和鄭孝胥,主要體現在行書方面。清代黃自元一生將歐書奉為圭臬。巧合的是,兩人是湖南同鄉。黃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九成宮醴泉銘》臨本,書於光緒壬午(1882年)秋,時年46歲,但最終卻被人斥為「館閣體」。得失之間,各有見解。

黃自元

黃自元出身名門望族,耳濡目染,言傳身教,苦讀經史子集之餘,傾心書法。清同治帝生母病逝,經人推薦,奉詔進宮書寫《神道碑》,跪地懸腕,做到字跡工整停勻、秀雅美觀,深得天子賞識,賜以「字聖」稱號,故「書名滿天下,婦孺皆得知」,以至於效仿者不計其數,漸成社會通用規範,尤其是成為書生考取功名時必須的書寫標準。

皇帝以九五之尊推舉,自是常人難及。然而對比來看,因為李世民的推崇,王羲之登上了「書聖」寶座。時過境遷,則需因時而論。晚清的「館閣體」和「八股文」自此登峰造極,最終物極必反。有鑑於此,書家的明智之舉是把握時代潮流,因時而化,但黃自元並未察覺,其楷書更多是實用。用筆講究筆筆中鋒,清晰均勻,工整美觀,但缺少變化,結字上中宮緊縮,不偏不倚,不免失之刻板,雖然總體上來說,端莊秀蘊、雅俗共賞,藝術性卻已大打折扣。

首先要承認,黃自元功力過人,基礎紮實,然鮮見個人性情,以至於千字一面。原因有二:一是失去了古,二是失去了趣。歐陽詢的楷書用筆和氣息與很多唐楷明顯不同,筆畫瘦硬,結體險峻,鉤畫短、寬、銳,這些特徵都是六朝和隋碑遺意,內含隸書韻味,高古渾穆,臨摹起來難度很大。後世習歐體者,若無隸意,必定失去高古厚重之感,筆畫尖薄生硬,筆法單調,變得如同白開水,索然無味。歐陽詢楷書雖歸為唐楷,實際上他進入唐朝時已是暮年。真正意義上的唐楷是從褚遂良開始的。

其次是實用價值的評價。黃一生致力於實用推廣,42歲時出版《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類似的還有明代李淳的八十四法,表面上看起來脫胎於歐陽詢,實際上已經具體化、瑣碎化,將書法中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意味分割成具體的條塊,可能對有些入門者有點幫助,更多則是削足適履。黃之楷書刻板正源於此。

歐陽詢所言「如高峰之墜石,如長空之新月,如千裡之陣雲,如萬歲之枯藤,如勁松倒折、如落掛之石崖,如萬鈞之弩發,如利劍斷犀角,如一波之過筆」,留有想像的空間。到了《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中,處處是「實」,毫無想像和發揮的餘地。黃字有法度不假,但「學書貴在法,而其妙在人」,前半句和後半句不能割開,個人書法中能見意趣非常重要。有法而無趣,就是呆法、死法,有意有法,方為活法、妙法。

當然,黃自元作為學歐的代表性書家,得失成敗,對於後世不乏一定的啟示:

請點擊輸入黃自元臨《九成宮醴泉銘》圖

首先是取法乎上的問題。

有的書家覺得要走捷徑,先易後難,先學黃再學歐,實際上大錯特錯。黃自元和歐陽詢是兩回事。黃一生學歐體,已是習氣纏身,不如直接取法歐體。

其次是李邕曾說過「學我者死,似我者俗」。

黃取法歐體,不越雷池,難免俗氣。歷代書家中,常因膜拜而畢生只取一家者,除了黃自元外,如吳踞之於米芾,黃葆鉞之於伊秉綬,華世奎之於顏真卿。因功力和才情等各種原因,往往難以相頡頏。華世奎和黃相似,雖功力過人,然亦步亦趨,遂成館閣之弊。同樣是學顏,譚延闓昆仲要高明許多,平生規模顏魯公,又從錢灃和翁同龢二人處加以借鑑,有了取捨,可見個人性情。李邕八字箴言後可以續上一句「化我者生」——轉益多師,先專後博,囊括萬象,化裁一家。

再次是不要把歐體定位成「入門」範本。

這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不獨歐,顏、柳、趙等很多時候被視為初學範本,有時確實可以說是,如周星蓮云:「字有九宮,分行布白是也。右軍《黃庭經》《樂毅論》,歐陽率更《醴泉銘》《千字文》,皆九宮之最準者。」以大師的代表作作為範本,路子正、起點高。但也可以說不是,因為是大師的經典之作,取法經典,是向經典看齊。有的人寫了一輩子顏、柳,也可能未入門。從規矩入手不假,但規矩中也有千變萬化。說到底,只不過這些碑帖眾所周知,更為熟悉罷了。作為經典,少年可學,晚年也可學,一輩子也學不完,差別在於,不同人生階段對經典有不同的理解而已,對於經典而言,正是經歷這樣一個漫長過程淬鍊出來的。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一銘:《九成宮醴泉銘》
    在麟遊,有號稱「離宮之冠」的九成宮遺址博物院,院內樹木參天、花團錦簇,古樸幽雅、氣勢恢宏,碑亭豎立著被稱為「三絕」碑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引得國內外眾多書法家來此頂禮膜拜。>在九成宮碑亭,九成宮醴泉銘碑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唐王朝遺留在九成宮遺址上的一座耀眼豐碑。
  • 《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之第12個缺字「泰」
    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12個缺字「泰」字進行解析和意臨。首先我們看一下《九成宮醴泉銘》裡面殘缺的「泰」字和楷書小李意臨的「泰」字。現在我們對「泰」進行一個對比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裡泰字一共有三個,其中第二十頁和四十七頁的兩個泰字是比較清楚的,今天楷書小李要臨寫的是第九頁的泰字,臨寫的時候主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泰字右下邊的殘缺部分,另一方面是對泰字第四畫「撇」做了一個特別說明。
  • 《九成宮醴泉銘》出版: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
    《九成宮醴泉銘》碑原碑作為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不僅為歷代書法大家所推崇,還特別適合初學者臨習,故千百年來代代相傳,是公認的「楷書第一帖」。上海圖書館藏本的傳奇經歷《九成宮醴泉銘》的唐代拓本早已佚失,現存世者以宋代拓本最為珍稀,價值連城,在2016年的北京匡時十周年秋拍會上,一冊宋拓《九成宮醴泉銘》拍出了1725萬元的天價。其舊藏者便是民國大收藏家龔心釗。
  • 《九成宮醴泉銘》原文及譯文01| 九成宮寫了些什麼你知道嗎?
    作為歐陽詢的代表作,臨摹學習《九成宮》的書友應該是最多的,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九成宮》究竟寫了些啥?最近,本人將對《九成宮》做一個翻譯。在我看來,我們練書法的人,不光光要寫好字,而是要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和文字功底。
  • 《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之第66個缺字「斯」
    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66個缺字「斯」字進行解析和意臨。(文後含臨寫視頻)#九成宮醴泉銘#首先我們看一斯《九成宮醴泉銘》裡面殘缺的「斯」字和楷書小李意臨的「斯」字。九成宮原帖現在我們對「斯」進行一個對比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裡斯字一共有四個,其中三個「斯」字是比較清楚的,其中第三十七頁的 「斯」字只有小部分缺失
  • 一本十分珍貴的《九成宮醴泉銘》字帖
    這本字帖一面是《九成宮醴泉銘》印本,一面是鄧散木先生臨本,互相對照。學者臨寫時遇到印本有剝蝕模糊之處或看不清怎樣下筆的字,參看臨本就可懂得寫法。剛開始臨帖的人,尚未摸到門路,可先照臨本摹寫,俟寫熟後再臨印本,就不會茫無頭緒。臨本右旁有○數號的,表示這字已經簡化,有○數號的表示這字是通行繁體的異寫。簡化及繁體正常寫法,附見頁末。有些特殊筆順的字,在臨本的天頭裡,畫有示意圖,標明下筆次序。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高清大圖賞析含釋文 墨客書院
    >《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徵撰文,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九成宮醴泉銘》用筆慎重、嚴謹,沒有過分的表現,被視為「楷書法的極則」,也就是說是楷書研究的出發點、終點站,是歷代學書者的楷模。《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七十五歲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書法水平,《宣和書譜》譽之為「翰墨之冠」,趙孟說:「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 《九成宮醴泉銘》高清大圖逐字解析(全乾貨)
    《九成宮醴泉銘》原石存於陝西省麟遊縣,殘損嚴重。其拓本多為重刻本,而珍貴的宋拓本極少。校世人皆知書法作品《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寫的,但是內容書寫者並不是歐陽詢,而是魏徵(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縣)人,青年時曾為道士,後投奔唐高祖李淵。
  •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關於《九成宮醴泉銘》一帖,本文的重點將放在對於本帖的臨摹的分析上,有關它豐富的背景資料當然很重要,但由於不是本文的重點,我們暫且略去。 無論是對《九成宮醴泉銘》一帖還是對於其它的經典法帖而言,我們在臨習之時,都要解決臨摹中 「像」的問題。
  • 歐陽詢楷書入門,首選《九成宮醴泉銘》字帖,初學者的經典作品
    初學書法選擇字體字帖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步驟,很多人建議學習先學顏體,也有人建議學習歐體,各有各的優勢在這裡不多解釋,如果我們選擇歐陽詢的楷體學習的話,入門臨摹字帖首先應該是《九成宮醴泉銘》。《九成宮醴泉銘》被書法人認可稱為天下第一銘,九成宮醴泉顧名思義講述的記錄的在九成宮發現了醴泉的這麼一個故事。故事是發生在唐太宗麟遊縣避暑的時候發生的故事。
  • 歐陽詢:不要把我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當印刷體來練
    《九成宮醴泉銘碑》,讚譽非凡,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史稱「三絕碑」。說的是唐太宗的事情,魏徵來撰文,歐陽詢寫就而成。其是歐陽詢的書法代表作,七十五歲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書法水平,《宣和書譜》譽之為「翰墨之冠」,趙孟說:「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之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
  • 欣賞:清代馮文蔚小楷《九成宮醴泉銘》(附原文)
    《九成宮醴泉銘》由唐朝名臣魏徵撰寫而成。這是唐太宗李世民給魏徵的一個命題作文,後由書法家歐陽詢書寫並刻碑而流傳於世。此小楷作品,由清代書法家馮文蔚書寫而成。 馮文蔚(1841年-1896年),字聯棠,蓮塘,號修庵,浙江湖州人,光緒二年(1876年)探花,工書法,宗米芾、董其昌。
  • 臨寫歐體名家姚孟起與黃自元範字,學習歐陽詢楷書毛筆字筆墨法則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晚清歐楷書法家黃自元楷書《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也被稱為《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尹、走、山、老、矢、外、勻、皆(尹、走、山、老、矢、外、勻、皆)(1994年1月31日-13歲)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晚清歐楷書法家黃自元楷書《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原著者為乾隆四十九年進士<榜眼>楷書大師邵瑛,由清末民初書法家、實業家即翰林院編修黃自元臨摹。)
  • 九成宮第57個缺字,「及」字新思路這樣寫
    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57個缺字「及」字進行解析和意臨。首先我們看一及《九成宮醴泉銘》裡面殘缺的「及」字和楷書小李意臨的「及」字。《九成宮醴泉銘》原帖現在我們對「及」進行一個對比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裡及字一共有三個,其中兩個「及」字是比較清楚的,其中第三十一頁的第一個
  • 歐楷首臨九成宮,難題一一化解,81字殘缺之第64個缺字「休」
    楷書小李 九成宮81字殘缺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64個缺字「休」字進行解析和意臨。《九成宮醴泉銘》裡面殘缺的「休」字和楷書小李意臨的「休」字。九成宮原帖現在我們對「休」進行一個對比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裡休字一共有四個,其中三個「休」字是比較清楚的,其中第三十六頁的第二個「休」
  • 選擇繁體字還是簡體字也是個問題,九成宮臨帖第67個缺字「屬」
    楷書小李 九成宮81自殘缺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67個缺字「屬」字進行臨寫、對比和解析。楷書小李臨帖九成宮原帖現在我們對「屬」進行一個臨寫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的碑文裡「屬」字只有一個,所以對於同個字來講沒有對比也沒有差異化的處理,「屬」字的大部分已經殘缺,我們只能根據歐陽老先生用筆的特點及其可見的殘餘部分進行了理解
  • 臨帖有方法,從局部和整體多角度思考,九成宮第59個缺字補寫解析
    楷書小李 《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59個缺字「貢」字進行臨寫、對比和解析。首先我們看一下《九成宮醴泉銘》裡面殘缺的「貢」字和楷書小李意臨的「貢」字。
  • 參考同類型字差異化處理,九成宮第61個缺字解析
    楷書小李 九成宮81字殘缺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61個缺字「疾」字進行臨寫、對比和解析。#首先我們看一下《九成宮醴泉銘》裡面殘缺的「疾」字和楷書小李意臨的「疾」字。九成宮原帖現在我們對「疾」進行一個臨寫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的碑文裡「疾」字只有一個,所以對於同個字來講沒有對比也沒有差異化的處理,原帖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