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群裡都在討論:
2020年的計劃都完成了多少?
2021年的計劃都制定得怎麼樣了?
結果總會看到幾家歡喜幾家愁。
明明制定了計劃,卻總是完不成;
明明做了很多,卻還是老樣子;
明明知道要改變,卻不知道怎麼做;
……
這些困擾的根源是什麼呢?
最近在周嶺的書《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以下簡稱《認知覺醒》)中找到了答案:模糊,正是人生困擾之源。人生就像一場消除模糊的比賽,誰的模糊越嚴重,誰就越混沌;誰的模糊越輕微,誰就越清醒。
周嶺,36歲開始探索人生的無限可能,開啟了自我改變之旅。作為一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有知識、有深度,讀起來接地氣、極易懂,給人以醍醐灌頂、受益匪淺之感。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大腦構造、潛意識和元認知來認識自己;二是從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情緒力等方面來認識世界,借力前行。
既然人生是一場消除模糊,走向清醒的旅程,那麼我們該怎麼做,讓自己的2021更加清醒呢?作者周嶺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一、深度學習,讓知識為我所用
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課題。
一年閱讀上百本書,聽上百場演講,學習上百場網課……這些似乎成為了學習的標配。我們以為,只要讓自己馬不停蹄地接收信息,就是學習;殊不知,我們已經在「淺層學習」的路上越走越遠。
獲取知識,只是學習的第一步,是淺層的學習;如何將獲取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並解決自己和他人的問題才是關鍵所在,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深度學習。
作者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道,學習時遇到困難才是深度學習真正的開始!因為你必須動用已有的知識去解釋新知識,當你能夠把新學的知識解釋清楚時,就意味著把它納入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達到了可以教授他人的水平,並可能創造新的知識。
就像作者這樣,把自己讀過的書溶解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新的知識,不僅讓自己的人生實現了無限可能,還寫出了這本書,教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引導我們去實踐這些方法。
淺層學習滿足輸入,深度學習注重輸出。
對於如何進行深度學習,作者給出了三個步驟:
獲取高質量的知識,就是要多鑽研一手知識;深度縫接新知識,就是要用自己的舊知識來解釋新知識,即用自己的話寫出新知;輸出成果去教授,就是要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教他人,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刻意練習,不斷錘鍊深度學習的能力,才能逆流而上,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二、多角度看問題,做情緒的主人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掌控情緒,才能掌控人生。
1.三重大腦
作者周嶺在書中說道,我們有「三重大腦」: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由於本能腦和情緒腦歷史久遠,而理智腦相對年輕,所以在力量上本能腦和情緒腦要更勝一籌。
當壞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的理智腦還沒有做好準備,本能腦和情緒腦就已經做出了反應。當理智腦反應過來的時候,我們發現事情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抑制本能腦和情緒腦,而是用知識武裝理智腦,用理智腦來驅動本能腦和情緒腦來為我們服務。
2.用多維視角,看待多維的世界
面對眼前的這個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單一視角,當我們用習慣的單一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一切時,總會有很多東西與我們的視角不符,此時壞情緒油然而生。如何讓壞情緒消失呢?轉換視角,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多維的世界。
習慣的單一視角之所以難以改變,是因為我們在不停地使用,使它越來越強。所以,我們要想跳出原有的單一視角,學會使用多維視角,不妨試試作者周嶺給出的「六原則」。
跳出習慣的單一視角,使用多維視角看待這個多維的世界,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眼前的一切,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成為人生的主人。
三、寫下具體目標,讓行動充滿動力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在制定出目標的那一刻動力滿滿,可是轉眼就把目標拋之腦後,刷起了手機,等再想起目標時,已經毫無動力可言。
作者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道,動力不足的真正原因在於選擇的模糊。當我們沒有足夠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標時,就很容易選擇享樂,放棄那些本該堅持但比較燒腦的選項。
1.目標細化,小之又小
足夠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才會毫不費力。
我們的目標經常是這樣的:我今年要養成讀書的習慣;我今年要減肥;我今年要學習寫作……
結果書籍在書架上呼呼大睡,體重遲遲居高不下,文章遲遲沒有開頭……
作者周嶺向我們介紹了《微習慣》的作者史蒂芬·蓋斯的方法:每天只讀一頁書、每天只做一個伏地挺身、每天只寫50個字,就是這些毫不費力的一小步,讓他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擁有了良好的身材,還寫出來了自己的書,邁向了人生的一大步。
將大目標拆分成足夠小的步驟,才能一步一步從小到大。
2.寫下來,眼見為實
我們的大腦是健忘的,想像的都是虛無縹緲的,只有寫下來,白紙黑字,才是眼見為實。目標也不例外。
作者周嶺在書中介紹了他自己「寫下來」的方法,用一本普通的A5卡面抄,將頁面對摺,並分成以下4個部分:
待辦事項計劃完成實際完成備註
寫下來,不僅讓我們的大腦更加清醒,而且讓目標更加清晰可見,讓我們更加充滿動力。
認知越清晰,行動越堅定。
寫在最後
作者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道,你陷入怠慢、懶散、空虛的情緒中動彈不得時,往往是因為你的大腦處於模糊狀態。大腦要麼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要麼同時想做的事太多,無法確定最想實現的目標是什麼;要麼知道目標,但沒想好具體要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去實現。
讓大腦從模糊走向清晰,人生才能充滿動力,實現無限可能。
如果你正在糾結2021年的目標如何制定,不妨翻開這本書,開啟自己的覺醒之路。
我是@Helen告2,一起讀書,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