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從模糊到清晰的旅程

2020-12-16 Helen告2

最近看到很多群裡都在討論:

2020年的計劃都完成了多少?

2021年的計劃都制定得怎麼樣了?

結果總會看到幾家歡喜幾家愁。

明明制定了計劃,卻總是完不成;

明明做了很多,卻還是老樣子;

明明知道要改變,卻不知道怎麼做;

……

這些困擾的根源是什麼呢?

最近在周嶺的書《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以下簡稱《認知覺醒》)中找到了答案:模糊正是人生困擾之源。人生像一場消除模糊的比賽,誰的模糊越嚴重,誰就越混沌;誰的模糊越輕微,誰就越清醒。

周嶺,36歲開始探索人生的無限可能,開啟了自我改變之旅。作為一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有知識、有深度,讀起來接地氣、極易懂,給人以醍醐灌頂、受益匪淺之感。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大腦構造、潛意識和元認知來認識自己;二是從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情緒力等方面來認識世界,借力前行。

既然人生是一場消除模糊,走向清醒的旅程,那麼我們該怎麼做,讓自己的2021更加清醒呢?作者周嶺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一、深度學習,讓知識為我所用

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課題。

一年閱讀上百本書,聽上百場演講,學習上百場網課……這些似乎成為了學習的標配。我們以為,只要讓自己馬不停蹄地接收信息,就是學習;殊不知,我們已經在「淺層學習」的路上越走越遠。

獲取知識,只是學習的第一步,是淺層的學習;如何將獲取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並解決自己和他人的問題才是關鍵所在,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深度學習。

作者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道,學習時遇到困難才是深度學習真正的開始!因為你必須動用已有的知識去解釋新知識,當你能夠把新學的知識解釋清楚時,就意味著把它納入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達到了可以教授他人的水平,並可能創造新的知識。

就像作者這樣,把自己讀過的書溶解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新的知識,不僅讓自己的人生實現了無限可能,還寫出了這本書,教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引導我們去實踐這些方法。

淺層學習滿足輸入,深度學習注重輸出。

對於如何進行深度學習,作者給出了三個步驟:

獲取高質量的知識,就是要多鑽研一手知識;深度縫接新知識,就是要用自己的舊知識來解釋新知識,即用自己的話寫出新知;輸出成果去教授,就是要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教他人,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刻意練習,不斷錘鍊深度學習的能力,才能逆流而上,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二、多角度看問題,做情緒的主人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掌控情緒,才能掌控人生。

1.三重大腦

作者周嶺在書中說道,我們有「三重大腦」: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由於本能腦和情緒腦歷史久遠,而理智腦相對年輕,所以在力量上本能腦和情緒腦要更勝一籌。

當壞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的理智腦還沒有做好準備,本能腦和情緒腦就已經做出了反應。當理智腦反應過來的時候,我們發現事情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抑制本能腦和情緒腦,而是用知識武裝理智腦,用理智腦來驅動本能腦和情緒腦來為我們服務。

2.用多維視角,看待多維的世界

面對眼前的這個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單一視角,當我們用習慣的單一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一切時,總會有很多東西與我們的視角不符,此時壞情緒油然而生。如何讓壞情緒消失呢?轉換視角,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多維的世界。

習慣的單一視角之所以難以改變,是因為我們在不停地使用,使它越來越強。所以,我們要想跳出原有的單一視角,學會使用多維視角,不妨試試作者周嶺給出的「六原則」。

跳出習慣的單一視角,使用多維視角看待這個多維的世界,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眼前的一切,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成為人生的主人。

三、寫下具體目標,讓行動充滿動力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在制定出目標的那一刻動力滿滿,可是轉眼就把目標拋之腦後,刷起了手機,等再想起目標時,已經毫無動力可言。

作者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道,動力不足的真正原因在於選擇的模糊。當我們沒有足夠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標時,就很容易選擇享樂,放棄那些本該堅持但比較燒腦的選項。

1.目標細化,小之又小

足夠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才會毫不費力。

我們的目標經常是這樣的:我今年要養成讀書的習慣;我今年要減肥;我今年要學習寫作……

結果書籍在書架上呼呼大睡,體重遲遲居高不下,文章遲遲沒有開頭……

作者周嶺向我們介紹了《微習慣》的作者史蒂芬·蓋斯的方法:每天只讀一頁書、每天只做一個伏地挺身、每天只寫50個字,就是這些毫不費力的一小步,讓他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擁有了良好的身材,還寫出來了自己的書,邁向了人生的一大步。

將大目標拆分成足夠小的步驟,才能一步一步從小到大。

2.寫下來,眼見為實

我們的大腦是健忘的,想像的都是虛無縹緲的,只有寫下來,白紙黑字,才是眼見為實。目標也不例外。

作者周嶺在書中介紹了他自己「寫下來」的方法,用一本普通的A5卡面抄,將頁面對摺,並分成以下4個部分:

待辦事項計劃完成實際完成備註

寫下來,不僅讓我們的大腦更加清醒,而且讓目標更加清晰可見,讓我們更加充滿動力。

認知越清晰,行動越堅定。

寫在最後

作者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道,你陷入怠慢、懶散、空虛的情緒中動彈不得時,往往是因為你的大腦處於模糊狀態。大腦要麼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要麼同時想做的事太多,無法確定最想實現的目標是什麼;要麼知道目標,但沒想好具體要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去實現。

讓大腦從模糊走向清晰,人生才能充滿動力,實現無限可能。

如果你正在糾結2021年的目標如何制定,不妨翻開這本書,開啟自己的覺醒之路。

我是@Helen告2,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人生就是一場美好的旅程,也是一場坎坷的修行
    人生就是一場美好的旅程,也是一場坎坷的修行。這是很好的一句話,也說得很貼切。人生既是旅程,也是修行。沿途同樣是風景,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都是同樣在經歷,去修行那個更出色的自己。彼此之間相處時,越是積極熱情的主動找你,足以說明內心對你充滿愛,想要用自己的空閒時間和精力,全部集中到彼此相處的階段,只有主動找你才不會錯過愛的幸福生活。愛只有主動中抓住機會,既會享受愛的溫暖,也能用行動表達自己對愛的熱情。
  • 人生就像一場旅程,摩旅就是享受人生
    我愛摩旅 因為我愛人生它給我帶來了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感受...象徵著獨立自由勇敢和毅力.....或風雨中一路前行,或陽光中信步徵程,又或者在山景中悠然自步,此刻,只有你最懂我的心……摩旅,對我來說一個人、一輛摩託車、一條路,在這段充滿激情的旅程中
  •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即興演出,直到每段旅程,變成我的舞臺!
    可我們都會是一度迷失掉自己清晰頭腦的無能的傢伙。於是,哪怕你不認識我,也想告訴你聽,哪怕你身邊有別的女孩子,也想告訴你聽,哪怕我們在兩個空間裡相安無事只能用陌生人來闡述彼此的關係,也想告訴你聽。忙碌的時候感覺特別好,覺得沒辜負早上化的妝,沒辜負中午吃的兩碗飯,也沒辜負晚上犧牲的睡眠,所以人一定要前進啊。
  • 人生的意義:人生就是一場旅行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人生怎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如此的豁達?人生就短短的這幾十年如流星一閃而過。在此你將會遇到你一生所要遇到的人,經歷一生所必須經歷的事。
  • 《抓落葉》:人生就是一場旅程,抵達終點就是人生的意義
    因為這世界不允許規則外的東西存在,就好像了28歲了就要結婚,30歲就要生孩子一樣,這是大部分人生活的軌跡,一旦你沒有在適合的年齡做這些事,好像就是不正常的,父母也會心急如焚。艾略特無聊至極,就偷偷跑到鄰居家愛瑟爾的後院森林裡,在那裡他讀到一本書,關於「永恆之境」,他也痴迷地相信那片森林就是永恆之境的入口。愛瑟爾是一個離婚女人,同樣被世人冷落,她理解艾略特,並願意聽他講述永恆之境的神秘,可以說,她是第一個理解艾略特的人。
  • 積極心理學:放任「模糊」,就是放縱人生
    不知道你在工作學習中,是不是常常會遇到以上的類似情況,《認知覺醒》中,作者將這種現象稱為「模糊現象」,也就是因為意識的分層,所帶來的副作用。這種模糊,讓我們的生活工作受到很多困擾,從而最終影響我們的人生走向。既然模糊會對人生造成困擾,那麼如何去消除模糊呢?
  •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轉身便是旅程中的故事
    秋天來了,南京美成了金陵,西安美成了長安,世界很大,風景很美,心情不好的時候,就看看窗外,或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有人說,等我有錢了,等我退休了,等孩子長大了,我就可以說走就走,去外面看看了,我想說人生很短,不要蜷縮在一小塊陰影裡!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歲月便成了風景。你們說的等到了,你的人生也就失去了很多。我們的這一生就是一條坎坷曲折的路,即使不斷跌倒,也一定要爬起來。
  • 心理表徵|從模糊到清晰,從陌生到熟悉
    雅高學院線上小課堂第十三期,我們邀請陽澄湖費爾蒙酒店的高級學習與發展經理、雅高集團大中華區學習與發展大使Michael Guo,和我們分享《心理表徵|從模糊到清晰,從陌生到熟悉》。Hello,大家好,我是來自陽澄湖費爾蒙酒店的Michael Guo。今天和大家聊聊認知心理學方面的話題——心理表徵。
  • 時與:人生就是一場敢於做夢的旅程
    ▲ 電影《大魚》海報電影講述了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父親愛德華,生性熱愛自由,成年之後,他選擇離開家鄉,踏上了環遊世界的旅程。當愛德華歷經艱辛終於尋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女子時,她已和別人訂婚。但愛德華並沒有放棄,反而對女主進行猛烈的追求。
  • 環遊青海湖,人生就是一場不可逆轉的旅程
    旅行就是到別人稱為「活膩了」的地方。 旅途變化不大。 如果要說到改變,可能是你的錢包和朋友圈。 但是有時候,年輕人感到對了就出發,生活就在路上。朝聖塔爾寺遠離世界,帶著敬拜的希望,高原的暖風。只要放牧的時候有500隻羊,歸牧的時候就有500隻羊,那就是牧民的幸福。 還有通往西藏的鐵路。 藏人在夢見西行的夢中醒來,藏人不怨春歸晚,這可能是許多人的夢想。與這個清澈的湖相鄰的是金色的沙丘。 坐在沙洲上,從左向右眺望深藍色的湖泊,我們面前的藍色世界就是我們所擁有的。 從湖上的沙洲看,像詩裡說:「沙漠裡的沙像雪,月亮像燕山的溝。」 值得你懷念。
  • PS讓模糊照片變清晰
    菜菜:我最近出遊拍的好多照片的表情和姿態都不錯,可就是由於光線和對焦不是很好,照片有點模糊,真是太可惜了。    祁老師:是嗎,讓我看看。啊!問題不大,還有救,我教你三種方法,你就可以將它們變清晰。
  • 人生,就是一段不斷失去的旅程
    ……一個朋友在得知兒時的夥伴猝然離世的消息後,在朋友圈裡寫道:"人到中年,我們開始走上了不斷失去的旅程。"不是人到中年我們才開始失去,而是人到中年我們才體悟到失去的切膚之痛。回望來路,不止是中年,我們的一生,其實就是一段不斷失去的旅程。
  • 【朗讀者第13期】仰恩大學生與你分享:人生是一場旅程
    【朗讀者第13期】仰恩大學生與你分享:人生是一場旅程 2018-08-11 1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猝不及防的告別
    每說一次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雷蒙德.錢德勒在《漫長的告別》1很久沒聽曉希了,然而就在剛剛打開喜馬拉雅,卻聽到一場猝不及防的告別。曉希要離開了。從2014年到2020年,六年,2000多個日夜,或孤獨,或失意,或開心,或難過,或平靜,或輾轉難眠的時刻,是曉希溫柔的聲音陪著我走過來的,帶給我安慰和力量。雖不曾見過她,可在某種程度上,她早已經是我生活裡的一部分了。為什麼心裡會如此難過呢。其實,這一年,聽曉希已經聽得很少了,只是偶爾想起來才聽。
  • 《燃情歲月》:人生,就是一場不停歇的旅程
    其中所向我們傳達的關於親情,友情,愛情還有人生的頓悟,都令每一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內心有所成長。從劇情上看這部電影講述了西部草原一位父親和他三個兒子的故事。四個男人彼此不同的性格和人生規劃,讓每個人都遭遇了不同的人生轉折。著名的演員布拉德皮特在這部電影中還十分的年輕,他飾演的是角色威廉上校的二兒子。
  • 人生本就是場挑戰自我的旅程
    ▼一場帶著挑戰色彩的旅程喬一卡,曾經的雜誌編輯、曾經如廣告狂人中一樣為創作偉大的廣告而奮鬥著。那一天,與平常沒有什麼不同,她卻停下來,走出了平凡日常中的冒險一步,辭職,離開舒適圈,她迎來一場帶著自我挑戰色彩的出走。
  • 人生就是一個不停探索的旅程
    不知道答案並沒有什麼可感到羞恥的,去學習、去尋找答案,人生就是一個不停探索的旅程不是嗎?
  • 人生的選擇: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正確的模糊
    第二類,不易變化的目標:最典型的就是興趣愛好——前提是你有明確的興趣。第二個例子是撰寫方案。我發現,工作中所有平庸的方案有一個共同點:先是按照經驗寫一些放之天下皆準的套路,再把大家都知道的內容填進去,最後按照工作要求,從結果倒推一些分析。這些方案看上去都是完整的,但仔細分析,都是證據不充分,論證不清晰,邏輯跳躍,完全是為了完成而完成。
  • 【技能】模糊圖片變清晰,像素差圖變清晰
    分析:1、 這是一幅彩色圖,但是核心內容顏色很單一,就是黑色簡筆畫。也就是很符合矢量圖的那一套邏輯,矢量圖,對,就是路徑!2、雖然是彩色圖,但其實其中的綠色是雜色,如果能將綠色變成白色就最好了!對!紅綠藍通道,綠通道裡面綠色不就是顯示為白色(高亮度的灰色)嗎?請看:
  • 感悟:人生旅程中奔波累了?何不駐足欣賞,一切源於永無止境
    人生是一場旅程,而我們始終奔波在路上。這段旅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一旦開始,便是一生。於是,我們便心甘情願用一生的年華奔赴這一段旅程。人生旅程中奔波累了?何不駐足欣賞,一切源於永無止境 學習是場人生旅程  從咿呀學語到大學畢業直至踏入社會,好像一直都是學無止境。於是,我們一直奔波在學習的路上。我們這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幾乎都與學習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