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位於我國首都北京,設清源、康莊、燕山三個校區,總面積466畝。學校堅持走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多學科相互滲透,具有鮮明工程實踐特色的普通高等學校。
1978年,北京石油化工專科學校創辦於燕山,兼辦北京化工學院第二分院(現211北京化工大學),開始同時招收本、專科學生。1985年,學校的管理權劃歸至中國石化總公司,在中國石化總公司的努力下,學校由燕山搬遷至大興新校區。
1992年,學校不甘人後,趁著高校大發展時期,升格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2000年,學校管轄權再次劃歸至北京市。2011年,學校獲得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2018年,學校獲批北京市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設有14個教學院(系、部),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工商管理等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材料與化工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7個本科專業和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北京市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院)。
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電子工程、環境工程;北京市特色專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為了建設好相關專業,學校設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石化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並分別於與中關村軟體園、燕山石化共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學校的宇波老師獲得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宇波老師、楊憶新老師、孫東亮老師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則有環境治理與調控技術教學團隊、工程教育教學團隊、機電測控技術基礎課程群教學團隊、電工電子教學團隊、化工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
為了更好地搞好科研工作,學校建有北京市級重點科研平臺有光機電裝備技術實驗室、恩澤生物質精細化工實驗室、特種彈性體複合材料實驗室、深水油氣管線關鍵技術與裝備實驗室、燃料清潔化及高效催化減排技術實驗室、能源工程先進連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現代產業新區發展研究基地。
在這些科研平臺的加持下,學校參與了諸多國家級科研項目。劉珊珊老師的《兩類新型稀土金屬有機離子磁體的設計、合成與調控》、詹敏述老師的《高溫熱解氣旋風分離—移動床顆粒過濾複合除塵機理與性能研究》、鄒玉老師的《超急速爆發沸騰微觀機理分子動力學研究》等均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另外,學校的新發明也是頗多。諸如《製備液化石油氣所用的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局部乾式自動焊接排水裝置》、《摩擦疊焊實驗裝置》、《汙水預處理多功能固液分離器》等等。
考生如果希望從事石化相關行業,且希望能夠在北京讀書學習,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