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 李玉坤)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昨日在溫州開幕。來自百餘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藝術家代表參會,其中約70%為45周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
昨日,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鍾南山發表線上主旨演講。攝影/新京報記者 張璐
鍾南山:新冠防治青年起到主力軍作用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進行線上主旨演講時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經過全國上下努力,疫情防控取得第一階段的初步勝利。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中,我國接待了6.37億人次國內外旅遊者,充分證明疫情得到很好控制。
鍾南山說,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不管在醫療方面還是在科學領域,青年科學家和醫護人員佔了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在疫情早期社區層面的群防群控、建立方艙醫院及時將患者和健康人分開、及時救助重症病人、早期快速診斷、預測病情、救治手段、疫苗研發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其中特別是依靠先進的科技,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高通量的分子測序、抗原抗體的優選分離等先進技術,在預測疾病發展規模、重症發展可能性,機器人咽拭子採樣、新型藥物包括中藥、西藥研發,單克隆抗體製作以及在我國5種類型疫苗研發上都起了很關鍵的推動作用。在9個月的新冠防治中,青年醫生、青年科技工作者起到了主力軍作用。
李蘭娟:及時發現、隔離輸入病例是關鍵
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大健康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李蘭娟表示,要加大科研攻關,為打贏抗疫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她認為要對發熱患者進行常態化監測,設置發熱門診非常重要,讓新發突發傳染病「前哨」更響。同時要加大對冷鏈載體、物流貨物、交通工具等的檢測力度。
李蘭娟表示,我國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不能麻痺大意,因為境外疫情還在大規模流行,一旦有境外輸入病例不加嚴控,還有可能傳播流行,所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能放鬆。
總的來說,國內已經比較安全,大家提高防禦能力,一旦境外有輸入(病例)要就地隔離觀察,精準防控,不導致大規模傳播,我們的生產、上學等就可以照常進行。
這次國慶長假證明我國開展一般旅遊活動、會議活動等,只要所有人都有健康碼、進行體溫測試、流行病學調查等,在嚴格控制傳染源的情況下,這些活動可以照常進行。
李蘭娟說,目前國內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關鍵是境外輸入病例要及時發現、隔離,不造成蔓延。我們不用過度害怕,主要是不能疏忽大意。
焦點
張文宏:新冠病毒已成常駐病毒
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大健康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進行主旨發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對近日大家關注的新冠疫情相關問題予以回應。
目前考慮病毒變異致二次感染為時過早
近日,全球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過40萬例。張文宏表示,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很多流行病學專家一致同意,它已經成為一個常駐病毒,就像流感病毒一樣。我們得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
張文宏認為,到目前為止,海外報導的二次感染病例不超過10例。如果有越來越多這樣的病例,會重新評估感染以後的免疫能持續多久。目前,考慮因為病毒變異或者免疫力缺失導致的二次感染為時過早。
青島疫情提醒院內感染要高度重視
針對近日青島發生的疫情,張文宏表示,青島案例所有數據還有待於中國疾控進一步統一公布,按照目前我們得到的信息,主要病例源於輸入病人在醫院引起的院內感染的風險比較大。這裡有兩點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第一個輸入性病例風險是存在的,同時院內感染要引起高度重視。
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院內感染病例繼續傳播給社區或者傳播給其他城市,只要疫情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最終都會得到很好的控制。
預計明年上半年公眾能打上新冠疫苗
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說,今年年底,中國很多疫苗數據會公布,並申請上市。屆時,國產疫苗的安全性數據、有效性數據會一目了然。下一階段,要推廣國內重點人群首先接種,然後逐漸推開。
美國也表示美國的疫苗將在年底或者明年一季度上市。預計明年上半年,大家可以打上安全性良好的新冠疫苗。
浙江部分地方已經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對此,張文宏稱,國家關於疫苗注射基於應急接種原則,比如近期準備出國可以打新冠疫苗,如果沒有計劃出國,打疫苗的時間節點是可以討論的。現在離疫苗上市也不會太久了,可以等三期試驗結束後接種。
■ 相關新聞
青島胸科醫院未現新增病例
昨日16時,青島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據介紹,青島市胸科醫院全員已完成五輪核酸檢測,未發現新增陽性檢測結果。
青島市副市長欒新表示,青島五天之內完成千萬人檢測,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同時,五天之內找到零號病人,確定社區感染風險不存在。
欒新通報,10月18日,一位重症病例已轉為普通型。截至10月18日12時,青島市共有13例確診病例在院治療,其中危重症1例、重症2例、普通型8例、輕型2例。
會上通報,青島正在高新區建設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感染性疾病診療為特色,以綜合性診療為主體,作為面臨重大傳染病發生的後備醫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佔地180畝,建築面積約16.9萬平方米,投資15.8億元,共有1000張床位,預計2022年底竣工,2023年初投入使用。
患者康復出院後會不會有潛在傳染風險?如何管控風險?青島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孫運波介紹,一般患者出院後第14天、第28天、3個月和半年還要進行隨訪和複診,包括查血常規和核酸檢測。
新京報記者 張璐 李玉坤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