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詩卉,浙江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樓神」研究所研究員,專注於都市圈發展研究。】
2017年1月,武漢轟轟烈烈的啟動了「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這個工程計劃在5年內留住100萬名大學生。
100萬名大學生?
武漢有沒有那麼多大學生呢?
答案是:有的。
武漢擁有89所高校,高校數量排名全國第二(第一是北京,有91所)。而且光是985大學,武漢就有2所;211大學,武漢有7所。
2018年,武漢在校大學生有110.7萬,在校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二(第一是廣州,有118.8萬在校大學生)。
可是,怎麼留住這100萬大學生?
說說容易,做做難。
想當初,武漢也一直是想留住大學生的,但大多數在畢業之後就遠走高飛了。
比如,2016年,武漢有26萬大學畢業生,而選擇留在武漢的,只有37.3%,也就是9.7萬人。
另外16.3萬大學生跑到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杭州等其他城市。
還有兩個數據:
一是2007年的。那年,大學畢業生留漢就業的比例,是55.3%。
一是2011年的。那年,大學畢業生留漢就業的比例,是47.04%。
總之,留人沒有那麼容易。這麼多年,留住大學生的比例,應該沒有超出過55.3%。
為此,2017年1月,武漢啟動了「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不僅出臺了大學畢業生最低年薪標準;而且大學生買房租房都可以打8折,甚至還可以零門檻落戶。
這就是後來媒體所謂的「搶人」了。
要怎樣才能搶到人?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顯示了你們對一個人的認識的深度。
如果你以為,給點獎勵、給點補貼,就可以讓一個人留下來不走,那是遠遠不夠的。
真正要留住一個人,只有靠兩個字:工作。
只有一份工作,只有一份滿意的工作,才能讓一個人,真正的留下來。
而工作,就關係到企業!
只有有企業,才會有工作。
那麼,一個企業,可以留住多少人?
當然是小企業留住少量的人,大企業留住大量的人。
而如果武漢有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那就可以留住當年畢業的所有大學生!
這話一出,你肯定很驚訝:什麼意思?一個阿里巴巴,就可以留住所有的應屆生?
答案是:的確如此。
我們以武漢在校大學生總數110萬除以4,以每屆27.5萬計算,看看一個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能不能留住這27.5萬大學生。
這話說起來不可思議,一個阿里巴巴可以留住27.5萬大學生?
要知道,阿里現在的員工總數,也就是9萬左右,杭州的阿里員工總數,是7.3萬。
它怎麼可能留得住20多萬大學生?
答案很明確:就是留得住。
因為,阿里不僅僅是阿里。
阿里不僅僅是阿里,它是一個集群,可以叫做阿里集群。
首先,阿里集團有很多子公司,如阿里巴巴B2B、淘寶、天貓、阿里媽媽、阿里雲計算、螞蟻金服、支付寶、飛豬旅行、蝦米音樂、UC、菜鳥物流、阿里影業、阿里健康、餓了麼、盒馬鮮生等等。
其次,從阿里出去創業的人,已將近10萬,成為了杭州創業「新四軍」(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海歸系)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僅杭州一地,就有360家「阿里系」創業公司,知名的有挖財、有贊、緹蘇、如涵、丁香園等等。
這其中,還不包括阿里人在北京的157家創業公司,廣東的112家,上海的85家,江蘇的28家等。
第三,跟上述阿里直系公司、「阿里系」公司相關的上下遊產業鏈公司,約有700家(這裡不包括阿里平臺上的商家)。
總之,杭州目前擁有近4000家網際網路公司,佔全國網際網路公司的6.5%。這4000家中的四分之一,都跟阿里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也就是說,阿里集群,有1000多家的網際網路公司。
同時,杭州目前擁有近180萬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其中阿里集群佔到三分之一,即60萬左右。
而且杭州網際網路從業人數,還在以每年20%的速度迅猛增加,僅2018年一年,就新增30多萬個就業崗位。
此外,在全國,阿里平臺直接或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達到3300萬,其中杭州就有近200萬。
這麼算下來,阿里集群,每年吸收30萬大學生,是完全可以的。
換言之,以武漢當前每年近30萬大學畢業生的速度來看,5年內要留住百萬大學生,未來留住更多大學生,一個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就足夠了。
那麼,武漢有沒有這樣的企業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能留待下篇文章了。
來自公眾號「樓神」 | 人文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