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去年11月發起的黃馬甲運動在兩周前又開始愈演愈烈,本來長舒了一口氣的馬克龍不得不縮短假期去應對這個燙手山芋。
細心的讀者是不是感覺有些似曾相識呢?
如果大家對法國歷史有所了解,巴黎從來都不是一個讓人省心的地方。巴黎人民總是走在社會前列,在一次次的歷史轉折點中找到最醒目的位置。
不談法國大革命之後,就是波旁王朝時期巴黎人也沒閒著,這不,因為當時一覽大權的紅衣主教馬薩林要求高等法院法官停俸,試圖從中撈油水。
第一次投石黨之亂
法官們努力抗爭之後有些被逮捕,一直忍氣吞聲的法國人民很快坐不住了,於1648年8月26日,發動了武裝起義。他們用投石器來宣洩自己的不滿,此次運動也因此得名。
幾個月後國王路易十四及其王室被迫離開,馬薩林也被第一次流放。此時法國終於也體會到內亂的痛苦,籤訂《威斯特法利亞和約》結束三十年戰爭。與法國開戰的西班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見此良機當然希望一勞永逸,把這個東北方的硬釘子拔掉。法國由此陷入內憂外患之中。
1649年1月從前線抽出身來的大孔代率軍包圍巴黎。加之國外形勢(英國國王被處決),歷來意志不堅定的貴族和資產階級於是背叛起義群眾,與國王妥協。
1649年3月11日,雙方籤訂和約。孤軍奮戰的起義軍最終失敗。
第二次投石黨之亂
在鎮壓過程中戰功卓著的孔代親王參與權力爭奪,1650年1月,馬薩林拘捕孔代親王及其同謀者,馬薩林迫於壓力第二次被流放,孔代親王也被釋放。
但馬薩林在1651年12月被召回巴黎。孔代親王現在已經由一位大眾心目中的英雄轉變為叛國賊,聯合敵國西班牙入侵法國。由於叛軍的節節勝利,王室被迫再次逃出巴黎。
蒂雷納率王室軍隊與孔代親王軍作戰,終於遏制了進攻的勢頭。馬薩林以退為進,第三次離職,使投石黨內部矛盾激化。
1652年10月,十四歲的路易十四被厭倦內鬥的人民迎回巴黎。孔代親王流亡國外直到被路易十四寬恕。
可惜馬克龍馬薩林雖然同姓(滑稽),但是二者不可同日而語,馬克龍會採取怎樣的措施,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