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9年,香港需珍惜眼前繁榮

2020-12-27 海外網

人常不能免俗,以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這種心理下,有人好高騖遠,有人緬懷從前,身在福中而不自知。香港有一小部分人,總覺得港英時代比現在好,大抵出乎此種心理。

毋庸諱言,香港從小漁村變成國際都市的過程,發生在港英時代。那個年代的香港猶如一部高性能跑車,有極具推背感的加速度。但是,絕不能因此認為回歸後的香港不如從前。回歸後的香港,早已過了猛烈加速的階段,但繁榮穩定更勝往昔,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和民主程度都遠高於從前,本身就是另一個奇蹟。

少數香港人緬懷港英時代,可能自己都不清楚在嚮往什麼。若說是懷念英國人的管治,那時香港人是二等公民,現在翻身做了主人;而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生活方式都沒有變,馬照跑,舞照跳。若說有所不同,最明顯的不同是從前的港督是英國空降,現在的特首是香港人自己選。港英時期的香港「有自由、無民主」,而回歸後,香港人才真正有了民主,可以自己管自己。

如此看來,這部分人似乎是懷念俯首帖耳的日子,但他們恰好又是民主訴求最激進的群體,比如要求香港特首普選非「公民提名」不可。這種自相矛盾,也證明這些人要麼是不懂歷史,要麼是盲目媚外,要麼是無法克服「得不到的才最好」的惡俗心理。

必須看到,回歸絕沒有拖累香港,而是為香港注入了正能量。如果沒有背靠內地的優勢,沒有中央的大力支持,香港必然會在亞洲金融危機、世界金融風暴等大劫難中大傷元氣,更別提取得今天的成就。

今天,香港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香港被國際投機勢力列為狙擊對象;而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香港卻成為相當一部分國際金融資金的避風港。美國《時代》周刊還創立了Nylonkong(紐倫港,即紐約、倫敦、香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這個新名詞。

內地遊客赴港自由行、內地企業在港上市、人民離岸業務等,對香港經濟是極大的挹注。港交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951家,佔香港上市公司數量的51%,市值約佔62%。2014年開通「滬港通」,截至去年底,滬股通的累計成交額1.64萬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為8000億港元。目前香港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今年1至4月,香港人民幣實時支付系統平均每天的結算量達9000億元。

今天,香港已連續22年被評為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前不久公布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繼2012年之後重奪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第一位。經濟上,香港雖然在國家經濟總量中的佔比下降,成就仍然十分可觀,尤其是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據統計,2015年香港GDP達24025億港元,人均32.9萬港元。這個數字比起香港回歸前夕的統計,分別增加118%和85%。

當然,香港不是完美無缺,如房價居高不下,年輕人上升空間不足,政治陷入惡鬥,政府受到掣肘,都是現實的問題。部分香港人想當然地把這些問題都歸咎於「一國兩制」,歸咎於中央的「幹預」。實際上,中央19年來對香港內部事務從未插手,香港保持了高度的自主和自由。香港的問題,其實在於民粹泛起、內耗加劇,以至於未能充分利用內地資源。比如反對派否定了政改方案,讓得到多數民意支持的特首普選付諸東流,就是最好的例證。

回歸19年,香港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智者應珍惜眼前,而非盲目他求。背靠內地,面向世界,香港仍具不可比擬的優勢,只要香港人合心一處,發揚獅子山下精神,東方之珠一定會更加璀璨。(文/黑白自在)

本文為海外網「港臺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欄目原創,如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放眼兩岸三地局勢走向,獨家評論港臺時事熱點,港臺腔還有更多精彩分析。

責編:王書央

30053926,.回歸19年,香港需珍惜眼前繁榮,.2016-07-01 06:29:48,.204127,.王書央

相關焦點

  • 香港回歸5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根據基本法規定,香港回歸祖國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那麼,香港回歸5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7月13日,在北京與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張榮順交流時,香港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英業小學五年級學生陳夢醇如是問道。當天,2017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學習團的百名香港小學生來到清華大學,參加張榮順的講座。
  • 1997年:香港回歸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資料圖片)  1997年6月30日,被稱為「日落儀式」的英方告別儀式在香港添馬艦東面舉行。(資料圖)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警察更換帶有紫荊花圖案的新警徽。
  • 香港元朗區啟動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活動
    新華社香港4月19日電(記者李凱、趙丹平)香港元朗區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活動啟動儀式19日舉行。據活動籌委會介紹,從當天起至7月,元朗區各界、各階層、各社團將舉行近50場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  活動統籌委員會主席、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梁志祥在啟動儀式上表示,20年來,香港雖然經歷了一些風雨,但國家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使香港保持了繁榮穩定,並且在經濟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今年的兩會上,國家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相信香港定會抓住新的機遇,取得更大發展。
  • 理解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嶄新課題
    怎樣理解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  要理解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必須先了解「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獨創性。這是因為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關鍵是要貫徹實施好「一國兩制」方針。鄧小平同志集中全黨的智慧,以尊重歷史和現實的科學態度,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   這一構想始於對臺灣問題的思考,而首先運用於解決港澳問題的實踐。
  • 芝加哥僑團辦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活動 中領事出席
    中國僑網4月19日電 據駐芝加哥總領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4月16日,芝加哥香港華協會(以下簡稱香港會)在中國城希林中心舉辦「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紀念聯歡晚會」新聞發布會。駐芝加哥總領事洪磊、香港華協會會長趙伊齡、名譽會長晚會總幹事朱慶龍、大芝加哥地區華僑華人聯合會汪興無主席、芝加哥僑團代表及華文媒體等參加了新聞發布會。洪磊總領事在致辭中表示,香港回歸20周年是歷史性的重要時刻。香港會舉辦隆重慶祝活動,反映出香港會熱愛祖國、熱愛香港的情懷,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讚賞。
  • 香港教育局長:香港群眾在國慶日應該感恩和珍惜
    香港教育局長:香港群眾在國慶日應該感恩和珍惜 2020-10-01 0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香港五大支柱產業「明星」見證香江十年繁榮(圖)
    中新網7月2日電 200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十年。回歸十年,受益於內地的鼎力支持,香港經濟才得以走出低谷,再創輝煌。香港《商報》選取香港金融、貿易、航運、旅遊及房地產五大支柱產業中的五大傑出人物,以期從其經歷透析香港過去十年的繁榮。
  • 散文: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猛然覺得,萬千年來,書裡談的總是過去的人和事,當然也有例外,人們可以想像未來,但都是基於假設;人們所談論的未來,從來都是不可靠的。俗話說「光陰似箭」,射出去的箭只能向前,也就是說時間是有方向性的,並且永遠向前。時間是人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記錄物質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在時間這個概念裡,一切的東西都在有序的 向前。
  • 香港回歸20年變與不變:從「馬照跑」到「港女北嫁」
    新華社香港5月31日電 題:香港回歸20年的變與不變  開欄的話: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回歸祖國20年來,在中央的真誠關心和內地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帶領全體香港民眾,勠力同心,奮發有為,譜寫出動人的發展樂章。
  • 鄧小平大智慧處理香港回歸
    鄧小平正是以「這樣的氣度」縝密地思考香港回歸的問題。4月6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他們之間的對話已經勾勒出「香港回歸」的基本路徑。希思回憶起1974年與毛澤東會見時,毛澤東所談香港回歸的往事,他問:「現在離一九九七年只有二十四年的時間了,你是如何考慮在這個期間處理香港問題的?因為很多人都要在香港投資,怎樣才能使投資者不要擔心呢?」
  • 香港電影票房總榜1997年 回歸後的香港
    劉德華1991年創建天幕製作有限公司,曾經風光過,但也幾乎讓劉德華破產,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而在這一年,僅僅50萬投資的小成本《香港製造》,拿到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 ,讓劉德華在香港回歸當年搶了個頭彩。周星馳的97《家有喜事》也算是比較好反映當時香港人民對回歸生活的態度。
  • 東方之珠:香港之歌,回歸之歌
    對於全球華人來講是個極其重要的年份,就在這一年的7月1日,中國南方美麗的港口城市香港,終於結束了長達百餘年的受英國殖民歷史,正式回歸祖國的懷抱。這既是現代中國強盛繁榮的國力標誌,在管理香港問題上實施其一國兩制的方針,更為未來海峽兩岸的統一,確立了一個方向。同年,一首名叫《東方之珠》的歌曲,也因為代表性的呈現出香港的滄桑變化,因此在回歸的氣氛中重新流傳起來,更在未來成為所以香港主題的流行音樂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首歌曲。
  • 內地與香港心連心——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成就展側記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記者劉歡)「我與香港心連心。」今年67歲的朱旭明為了參觀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成就展,專程從江蘇鎮江趕來北京。站在入口處的「同心圓」互動裝置前,他按下觸摸板後發出感慨,並久久不願放手。
  • 香港回歸文化館在滬開幕 免費對公眾開放
    人民網上海6月23日電  今年,香港回歸祖國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由上海香港聯會會長姚祖輝發起,一批愛國愛港的在滬港人共同策劃的香港回歸文化館於在滬開幕,生動展現了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的方向,滬港政商界逾80位來賓出席開幕儀式,並參觀主題為「175年,我們走過的日子」的展覽。
  • 港澳臺辦公室舉行紀念黨的生日、香港回歸主題黨課
    主題黨課活動現場饒戈平以「『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昨天、今天和明天」為主題,以香港回歸23年的歷程為主線,通過縱向的歷史視角總結「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的成功經驗,剖析「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內在規律饒戈平講授黨課饒戈平指出,「一國兩制」方針是一個充滿政治想像力、政治底氣和膽略的偉大構想,為香港順利和平回歸和持續繁榮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
  • 慶祝香港回歸22周年 香港市民在維園參加「我愛香港」主題活動
    7月1日上午,為慶祝香港回歸22周年,4000多名香港市民來到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參加「我愛香港」主題活動,在現場他們擺出「我愛香港」的圖形,表達對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的喜悅心情。在活動現場,市民們分別穿著紅色和白色的上衣,在廣場上有秩序地進行排列,從空中俯瞰,可以看到人群組合成大型的英文文字和紅色心形圖案,意思是「我愛香港」。而地面上的數字70和22,分別代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香港市民邵先生表示,今天香港回歸整整22周年了,很高興,心情很激動。因為,也是難忘的時刻。
  • 注意珍惜眼前人
    如果你是男生,無論你愛與不愛,都請你珍惜那個勇敢地對你說出愛的那個女孩子。對於大多數女孩子來說,其實是說出對另一個人的愛,而且這個人還不是她的父母親人的時候,其實是很難的,因為羞澀,因為害怕,還因為膽怯。
  • 香港小學生對話張榮順:回歸50年會是什麼樣子?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題:香港小學生對話張榮順:回歸50年會是什麼樣子?  作者 陳小願 陳詠姿  「根據基本法規定,香港回歸祖國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那麼,香港回歸5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 聽香港大學生說:19歲的我和特區一起成長
    從孩提懵懂到心智成熟,第一個19歲總是令人印象深刻。   作為一個普通的19歲香港大學生,我經常聽家人說,19歲是成人禮之後最關鍵的一年,既要和過去的青澀稚嫩告別,又要學著像大人一樣看待世界。站在19歲的起點往回看,成長路上有太多難忘的畫面。
  • 新界鄉議局慶回歸18周年:基本法是香港「定海神針」
    中新社香港6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香港新界鄉議局主辦、新界27鄉鄉事委員會協辦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8周年酒會,於香港回歸祖國紀念日前夕的6月30日下午在新界鄉議局大樓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