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胎毛
歐陽躍親文/圖
二月二、龍抬頭,剃個喜頭好兆頭。
農曆的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預示著春天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風調雨順是人們最大的期盼,而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龍一抬頭,雨水自然會逐漸多起來,預示著這一年的收成向好。
祈禱農事順利的同時,人們不忘期盼自己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二月二「剃龍頭」或「剃喜頭」的習俗由此衍生。大人如此,寶寶亦是。
在北門街道有一家周樹生理髮店,今年已經88歲高齡的周樹生老人自豪地在招牌上寫上幾個大字「可剃胎頭」。
採訪他的那天正巧看到他給一個寶寶剃胎毛。儘管寶寶在外婆懷裡不斷扭動著脖子,哭天搶地,但周樹生老人卻鎮定自落,勝似閒庭散步,不到二十分鐘,就把寶寶的胎毛剃得溜溜光光。
直到老人家放下剃刀,大氣都不敢喘的我才遞給他一支煙,聊了起來。
老人家從十四歲就開始學剃頭,原來在大集體工作,後來大集體解散,他就在北門街上租了個門店,自個幹起來了這「頭等大事」,至今有74個年頭了。
「頂上功夫」自然不在話下,剃胎毛可不是一般剃頭匠敢攬下的,幾個月的寶寶嫰得能掐出水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傷到孩子。「沒有金剛鑽,不敢攬那瓷器活」老話說得一點沒錯,大部分剃頭師傅都不敢接這活,即使給再多的錢也只能「望錢興嘆」,現在的時尚美髮店裡的年輕師傅更是直接拒絕。
周大爺是北門街道一帶鼎鼎有名的剃頭師傅,哪家有寶寶需要剃胎毛,理所應當去找他。
「去年的二月二,我一天給9個寶寶剃了喜頭。」說起剃胎毛的事,周大爺滿臉溢出自豪。他還告訴我發生的一件趣事:有一天,一位大娘抱著寶寶前來剃頭,周大爺問是不是剃胎毛,大娘小氣,說已經剃過了胎毛,這是第二次。照著老規矩,剃胎毛要討彩頭,給的價錢要高些,而且要給個吉祥數,帶著2、6、8、9,普通人家給個六十元、八十元、九十元;大方點的就給個126元,寓意兒孫順順利利;土豪直接就給268元,希望兒孫順順利利,發發發。
周樹生伸手輕輕一摸寶寶的頭,就果斷地說這孩子沒剃過胎毛。看到實在瞞不過,大娘只好連連自嘲說是開玩笑的。
我也疑問老人家怎麼一摸就知道寶寶沒剃過胎毛?周樹生解釋說,沒剃過胎毛的寶寶頭髮發梢是尖的,而且特別的柔順,剃過的摸起來扎手,發梢也變鈍了。雖然只有細微的區別,但幾十年的剃頭生涯讓周樹生能明察秋毫。
平磨抖宕,緊繃皮,刀快手輕。周樹生剃胎毛時牢記他師傅的教導。首先磨刀要平,完了還在磨刀石上頓一頓,那樣走刀才能平順;由於寶寶頭皮鬆軟,剃胎髮的時候要用手指繃平頭皮,需要精細處理的點位,更要用手抻住頭皮,快速下刀卻不要忘記動作要輕,以防走刀時傷著寶寶頭皮。而最重要的是心要靜,無論寶寶吵鬧、還是蠕動,內心都要平靜如水,那樣手才不會抖。
我慢慢環顧了一圈小店,臺架上靜靜排列著一把把老式的土剃刀,這些剃刀伴隨了周樹生的大半生。周樹生說,他剃胎毛時不用電推子,因為寶寶的皮膚很敏感,土刀剃髮可以減少不適感,悄無聲息就給寶寶剃了胎毛。假如用電推子,不僅產生振動,發出的聲音也會嚇到寶寶。
剃胎毛也有些老規矩,比如,剃下的胎毛不能任其掉落地上,更不能讓人踩著,那樣寶寶以後就不好帶大。剃下的胎毛不可隨意丟棄,要悉心收藏。民間保存胎髮,主要為了闢邪壓驚,需要用紅布或紅紙包好,然後縫綴在孩子枕頭裡或衣服內,或者放在褥子下面,或者掛於家堂高處,或者送入家廟。有些寶寶的胎毛則由祖父母或父母擇做成胎毛筆,為寶寶開運避邪,願寶寶平安長大,飛黃騰達,珍藏一輩子的文昌運。
時至今日,有些地方的師傅還流行邊剃胎毛邊說吉祥話的習俗。比如:
寶寶剃龍頭、全家樂悠悠,剃頭開財路,祛病又去晦。
新剃頭,打三下,不打三下不像話;剃頭打三光,不長禿子不長瘡。
金鉤掛起銀羅帳,請出小官坐明堂,昨日朝中剃宰相,今日又剃狀元郎。
當我問起吉安會說些什麼吉祥話時,周樹生張口就來:「活到300歲,歲歲平安,長大會當官,提攜媽媽做貴太太。」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剃頭師傅對寶寶的良好祝願。
時代在變,如今科學育兒實踐證明,寶寶還是儘量不要剃胎毛,畢竟胎毛是寶寶頭皮的第一道屏障。如果因為各種原因爸爸媽媽必須給寶寶剃胎毛,在剃完胎毛後,一定要注意對寶寶頭皮的護理,洗頭時用清水小心擦洗,輕柔擦乾頭皮後,給寶寶的頭皮擦上一層潤膚油。
一切安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