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學習,對作業「選擇性失憶」,家長這樣引導更好

2020-12-24 木蓮媽媽

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對於每一位家長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大事。但是大部分的家長卻在這個問題上經常是事倍功半,很頭疼。

明明已經很努力的去教育孩子,甚至是「嚴防死守」的管教孩子,卻還是收穫甚微,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教育孩子並沒有一把萬能鑰匙,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在逐漸成熟以後,都會形成自己的人生觀、思想觀和價值觀,也就是通常我們口中說的「三觀」。

這種價值體系的形成和其自身的經歷、生長環境以及個人與生俱來的特性密不可分。因此,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性」和「唯一性」。

面對孩子的「選擇性失憶」,家長們在摸清發展規律和不可迴避的「大眾性問題」以後,還要因地制宜,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甚至自己的情況,對症下藥,這樣才能夠最有效的解決問題。

有時,家長以為自己很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其實在孩子逐漸長大以後,更多的時間在校園裡和老師還有同學們在一起。很多心理上的變化和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上的變化,都是家長們無法預料到,甚至沒有察覺到的。

在孩子逐漸長大以後,家長的注意力不要完全放在孩子一個人身上,而是要儘量多和學校的老師定期進行溝通。還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要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孩子身邊的朋友們。

可能很多家長看到標題中「選擇性失憶」會覺得非常困惑,認為這是一種「疾病」,與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沒有任何聯繫,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孩子的「選擇性失憶」只是一種生活表現。

那麼,應當如何及時發現孩子的這一變化呢?

一、 如何辨別孩子出現「選擇性失憶」

1、 即使對原來很喜歡的東西也失去學習的興趣

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是驅使孩子們學習的原動力,無論是在學校的書本知識,還是課餘特長,那種求知慾和好奇心在孩子心中不斷生長。

而孩子一旦出現了「選擇性失憶」的情況,他們會失去這種寶貴的好奇心,剩下的只有「玩」這一件事。很多家長都輕描淡寫的說一句「這孩子玩心太重,都不愛好好學習了」,卻從不去仔細探究其背後的原因。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失去了好奇心的孩子就失去了求知慾,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會不自覺的把學習新知識視為痛苦的事。

而大腦的自然反應就是抗拒所有讓自己覺得不開心的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不愛學習的壞習慣。

2、開始撒謊、沒有耐心

在孩子變得不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自然會引發一系列「蝴蝶效應」。成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生活習慣改變、父母交代的事沒辦法好好的完成,這些都是來自生活中負面的影響。

在這些變化產生的過程中,孩子的內心也會感到不安和惶恐,但是卻沒有解決的辦法,因此變得沒有耐心、脾氣暴躁。

二、孩子變得認玩不認學,原因究竟有哪些

1、 不喜歡複雜的事情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便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濃烈的好奇心,從會看、會觸碰、會爬、會走、會跑…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對一切未知的探索。

等到他們再長大一點以後,他們開始有意識的去模仿身邊大人的行為舉止。正是這種求知探索的心理,支撐著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和成熟。

等到孩子長到一定的年紀,這種好奇心會隨著對周圍一切的熟悉而變得逐漸微弱。這時,愛玩的心就逐漸佔據主導位置。而玩是大腦能夠接收到最簡單直接的信號,也最容易引起身心愉悅的反應。

2、抗壓能力弱,無法接受失敗

破繭成蝶的過程是痛苦而又美麗的,在一個人成長的路上,必然會經歷許多令自己不開心甚至是焦躁、憤怒的事情。

或許這些事會讓我們覺得世界都是灰暗的,但是只要堅強的迎接挑戰,毛毛蟲才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不是嗎?

有一部分孩子,抗壓能力比較弱,內心的勇氣不夠支撐自己面對這些困難。

這時,他們自然而然地會選擇逃避,「選擇性失憶」便以一種「保護」、「防禦」的姿態出現了。孩子們選擇更容易、更簡單的「玩」來替代「學習」和「挑戰」。

三、這種心理帶給孩子的負面效應

1、 自卑、膽小

孩子一旦產生「選擇性失憶」這種所謂的自我保護機制,生活和學習上必須要面對的很多問題被他們自動忽略掉。

他們停止學習、停止探索,拒絕接觸新鮮的事物。這種模式一旦建立,孩子的生活便會發展出一系列惡性循環。

2、學習成績下降,張口便是謊言

對於學習成績變差,生活習慣變壞這些負面的表現,孩子會給自己找許多開脫的藉口,畢竟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知道這種變化是不好的,是不被大人認可的。從此開始,一個接一個的謊言便脫口而出。

這個變化的過程是緩慢的,當家長發現的時候,孩子通常已經偏離軌道很遠或很久了。無論孩子與之前有怎樣巨大的反差,身為家長都不應當過分指責孩子的缺點,因為此時的指責和打罵只會讓孩子與你的距離越來越遠。

四、如何解決孩子的這一問題,家長要了解

1、 了解自己,了解孩子

孩子如果有這些變化,家長應當從首先做自我檢查。是不是最近一段時間忽視了孩子的生活,是不是最近對孩子的態度有所冷淡?這些情況都能夠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表現。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的認為學習枯燥乏味,家長可以用自己的陪伴溫暖孩子,投其所好,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重新點燃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2、小遊戲,小技巧,與孩子共同改變

或許持續的負能量已經讓孩子疲憊不堪,但是家長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反而要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與孩子的良性溝通中。

可以和孩子一同定製一些小遊戲,建立獎懲制度,一些微小的獎勵和微小的懲罰就能夠充分的調動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

用正向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而不是用打罵、壓制的方式。或許這種壓制在短期內能夠看到效果,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卻是更大的隱患。要用尊重、平等的心態與孩子共同成長,共同改變。

3、多溝通

如果不和孩子多進行深度溝通,就無法知曉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孩子逐漸長大,很多情緒也會像成年人一樣隱藏起來。如果家長只看表面,而不去探究孩子的內心世界,那麼所有的溝通都是無效的。

每一個孩子生來都是天使,他們尋尋覓覓的找到自己心愛的爸爸媽媽,為的就是能夠在此生與我們並肩同行。

既然我們充滿感恩和歡喜的迎接了屬於我們的小生命,就要拿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去呵護、陪伴這個小天使。

讓他們陽光、快樂的成長為參天大樹。「選擇性失憶」的孩子並不可怕,他們只是在成長的路上短暫的迷失了方向,只要爸爸媽媽願意付出愛心和耐心,孩子一定會重新回到正軌。

相關焦點

  • 孩子厭惡學習,對作業下意識「失憶」,家長這樣引導會更好
    這時候再面對家長的質問,很容易變得沒有耐心。02孩子為何會厭惡學習,對作業下意識「失憶」呢?04孩子總對學習「失憶」,有何壞影響?一. 容易陷入到自卑的情緒之中由於孩子選擇性失憶,導致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喪失興趣,不願意嘗試,也不願意為之努力,自然能夠掌握的事情越來越少。
  • 幼兒園家長這樣引導孩子做作業,孩子輕鬆愛上學習
    在家長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做作業父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孩子的作業問題真的這麼難嗎?當然,也有家長提出過這樣的疑問:幼兒園的孩子就開始做作業真的可以嗎?答案是:可以的。孩子做作業一直是家長們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做作業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績,還可以讓孩子養成課後複習的好學習習慣。當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做作業,這幾點需要家長和教師們注意。
  • 爸爸輔導作業被氣出「怪病」,失憶變「文盲」,網友:終於解脫了
    前言對於一些80後的家長來說,很多人小時候都沒有家長輔導作業的經歷,小時候大多數時間都是去玩耍的, 放學回家之後,自己寫作業,完不成雖然會受到老師的懲罰,但是相比現在的孩子來說,可能也算是很幸運了,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己上完學了,本想著終於不用學習了
  • 臆想世界:其實我們都在選擇性失憶
    對於一個選擇困難症後期患者來說,不同品牌,卻同樣產品的東西,永遠都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擇,最終的結果是,將兩個產品都買回家,這可能是個冷笑話,的確是個冷笑話,其實我自己在接觸到這樣的事情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擇。
  • 孩子不好好學習,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作為父母,我們首先就是要認真地去引導孩子,而不是對孩子有所責備,因為孩子的內心也是比較脆弱,所以說作為家長掌握正確引導孩子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一味否定孩子,例如孩子說,太多作業好像永遠做不完的感覺,你就應該說,我覺的作業是有點多了,要不我們一起想想辦法,怎樣可以更快完成作業,讓你有更多時間去玩,是不是學習班報的太多了……總之你想贏的孩子,首先要學會傾聽,要不一切都難。
  • 引導孩子正確學習數學
    一般情況下,孩子從小學升入初中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就是覺得數學學起來很費勁,不像小學那樣簡單。小學學習數學的時候只要讓孩子明確了學習範圍,得到了有效的指導,那麼成績一定錯不了。但初中的數學需要靈活運用,考試的時候考察的是孩子的綜合素質,這便需要孩子能運用正確的方法來學習數學。學習,只要態度端正了,那就證明了對這科的學習已經成功了一半。
  • 孩子不寫作業,家長強行拖孩子到書桌前,家長這種教育方式對嗎?
    孩子的學習一直是家長們十分關心的,而寫作業就是鞏固知識最好的一種方式,但是孩子就是不喜歡機械式的作業,每次孩子寫作業都要家長各種催促,家長怎麼勸說就是不聽,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家長只有強行將孩子拖到書桌前,孩子眼淚汪汪的開始寫作業,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呢?
  • 家長這樣「檢查作業」可以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其實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很難打開。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 孩子偷懶不寫作業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important}孩子也是從小到大喜歡玩耍,不喜歡寫作業是正常的表現,家長是家庭教育當中的重要角色,在面對這些情況時,我們當然不會任由這樣的情況出現,每日的課外作業是家長要盡的責任和義務,完成作業不僅僅是完成作業,更重要在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家長應該積極敦促孩子完成作業。
  • 小學作業太多,孩子熬夜學習,家長怎麼辦才行呢
    現在的小學生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每天總會寫作業,熬夜到很晚,導致每天晚上睡覺很晚,第二天上學起不來,白天上課也沒有精神,這種情況下會讓很多家長都會很煩惱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麼樣幫助孩子。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篇兒文章,經常會聽到家長朋友說:&34;其實孩子天生都是喜歡學習的,從自己來到世界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但是他們以自己的學習方式,以自己的探索方式來了解這個世界。
  • 孩子的說明書丨小學作業太多,孩子熬夜學習,家長怎樣怎麼做呢
    現在的小學生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每天總會寫作業,熬夜到很晚,導致每天晚上睡覺很晚,第二天上學起不來,白天上課也沒有精神,這種情況下會讓很多家長都會很煩惱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麼樣幫助孩子。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篇兒文章,經常會聽到家長朋友說:&34;其實孩子天生都是喜歡學習的,從自己來到世界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但是他們以自己的學習方式,以自己的探索方式來了解這個世界。
  •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激發孩子自主性學習,好過退出家長群
    一位同事接到一個特別的任務,那就是要替領導家8歲的孩子完成一份學校布置的作業,作業內容是要發揮想像力為自己喜歡的藝術名家設計、製作名片,還要撰寫個性別致的人物介紹。辦公室裡,時常能聽到職場寶媽抱怨,現在孩子作業一大堆不說,好多作業孩子自己寫不了,哭著鬧著讓家長幫著寫,學校又要求必須完成,由家長批改籤字後才能上交。孩子的作業變成家長的作業,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頭。
  • 懂得使用「選擇性失憶」,離婚了也沒關係
    不用再伺候他圍著他轉,我自由多了,所以就找回自己的愛好,去健身、去插花,去打打牌,日子別有一番滋味了……」聽她這樣說,我回想起她的婚後生活,旁人看來,應該算是幸福的吧。因為每次聽她說起夫妻間的瑣事,都是一臉蜜汁的樣子。可一個月前,男人遇到了舊情,復燃的火焰很快燒了起來。
  • 孩子為什麼喜歡學習?看看你家孩子是不是這樣!
    其實是你沒有get到他喜歡學習的點。得到老師的認可得到爸爸的獎勵我為了證明自己我要為了班級爭光為了不挨罰這些都是孩子學習的動機,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正面的效果更持續,更有推動力一些。如何從動機入手,讓孩子喜歡學習呢?
  • 孩子不喜歡上學,家長無意識的行為,讓孩子拒絕吃學習的「苦」
    ,給孩子交了很多補習班、興趣班,家長犧牲自己的時間給孩子輔導作業。家長這樣說教的方式,讓孩子越來越討厭學習。學習對孩子來說本就很苦,可是人都會討厭不喜歡的東西,孩子喜歡的永遠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家長越多孩子說學習苦不就是會讓孩子產生害怕的心理。
  • 我不喜歡家長幫孩子檢查作業
    大部分家長都有工作壓力,下班之後也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需要處理,再給熊孩子整作業,確實煩躁。關於老師讓家長幫助孩子檢查作業這事爭議挺大,老師說學習需要家長配合,家長說檢查作業是老師的事。我既是家長又是老師,個人覺得,從家長角度講,如果有時間,還是願意看一下孩子的作業的,看看存在什麼問題,可以及時糾正,畢竟,孩子是自己的,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標準和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標準不一樣。
  • 關注孩子,家長要理性教育和引導,教會孩子學習
    孩子在家裡時,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主要是引導孩子養成回家第一件事就主動完成作業的好習慣。關注孩子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學習時的效率如何,課餘時間孩子是如何利用的,這些我都做到了心裡有數。因此,「了解」孩子:就是要掌握孩子對於學習是否感興趣,是否喜歡學習,是否做到自主高效率完成家庭作業,這就是作為家長應該「了解的,也是家長應該關心和關注的。評價孩子要客觀,注重正向引導為主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家長還要注重客觀評價自己的孩子。
  • 一年級家長這樣輔導孩子作業,孩子將來一定優秀,值得學習!
    其實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社會的今天,孩子的教育也在高速發展,無論是用何種形式,都會對現有的教育模式有一定影響,很多媽媽們都會收藏的這幾種方法建議深刻閱讀哦。一年級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注意這3點,將來一定優秀,值得學習!
  • 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到處亂跑,親媽捆綁教育,教你幾招孩子愛上學習
    家長最頭疼就是孩子不愛做作業,不愛學習,可能是孩子出現了厭學情況,家長的引導教育方法不正確。就有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不喜歡學習,採取暴力的方法想讓孩子學習,在四川德陽一位媽媽將自己不愛寫作業總是喜歡跑出去的兒子捆綁橫放在電瓶車前面。
  • 還在天天盯著孩子寫作業?家長用對方法,孩子主動學習不操心
    眼看又要期末考試了,家長最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家長都要盯著孩子學,結果,經常是沒寫出來幾道題,家長就已經發火了!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而學習,不是孩子不想努力,而是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麼,還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好好學習,答應孩子的要求,用物質的條件來吸引孩子,卻不知道,孩子為了得到什麼而學,始終都認為,是為了父母而學,根本不知道,學習可以帶給自己什麼好處!用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