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知識與能力備考——教育心理學概述,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又到了放風箏、踏青的好時節,大家是否也想去呢?小編建議避開人群遊玩,但是每天要記得學習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是寧夏華圖為大家帶來綜合知識與能力:教育心理學概述,希望能幫到大家。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擁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課題,那就是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與教之間的相互作用。
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範疇是圍繞學與教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展開的。主要包括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兩個大的方面,其中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又涵蓋了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等因素。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包括學習過程、教學過程以及評價/反思過程。
(1)學習與教學的要素
學生是學習的主要要素,學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教師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教育心理學研究教師主要涉及敬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教學風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的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現為教學大綱、教材和課程。
教學媒體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是師生之間傳教學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前者涉及課堂自然條件、教學設施以及空間布置等,後者涉及課堂紀律、課堂氣氛、師生關係、同學關係、校風以及社會文化背景等。
(2)學習與教學的過程
學習過程指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教學情境,組織教學活動,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從而引導學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發現過程,使其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 評價/反思過程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在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衝刺和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監測和分析以及在教學之後的檢驗和反思。
3.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對教育教學實踐具有描述、解釋、衝刺和控制的作用。它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問題,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幫助教師衝刺並幹預學生,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簡況
(1)萌芽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繼承了眾多教育家和思想家對教育與心理相互關係研究的成果,在自己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出版了《教育心理學》一書,使教育心理學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2)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時期(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後)
教育心理學的體系越來越完善,內容越來越豐富。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祝大家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更多信息請關注寧夏教師網公眾號(ningxiajsw)。
(編輯:liugui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