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現在日本的數學已經超越了中國,不僅如此其諾貝爾獲獎者數量更是在全球中數一數二。其中引人注意的是,日本保持了平均一年一位諾貝爾的記錄。被稱為數學界的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獎一次),日本更是排名第五,中國落敗。而且在《最強大腦》節目中,9歲的辻漥凜音以超出5倍的心算速度「碾碎」 各國對手,贏得世界冠軍。
你可能不知道?眾所周知,日本人的數學,是跟中國人學的。日本的數學是從中國引進的,也就是中國是日本的老師。這其中的奧秘還得從咱們中國的一本數學奇書《算法統宗》來說起呢,當時,一個日本老師在我國留學,看到了《算法統宗》這本書,看完以後,很是驚奇,他們日本當時的水平是很落後的。便想著潛心專研這書本的內容,以後回去日本揚眉吐氣。至此《算法統宗》傳入日本,日本數學崛起。
中國數學是怎麼被日本超過的,日本竟然能從數學白痴一躍成為數學強國呢。到19世紀60年代前後,中國的數學的總體水平還是在日本之上的。不過後來日本就開始向中國大量地學習,其中就包括對數學的學習。這些就包括《算法統宗》、《九章算術》、《周髀算經》這些代表古代中國數學輝煌成就的著作,都被日本人帶回他們的國家,深入研讀。然而,數學實力的強弱關係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發生逆轉。1877年,日本東京數學會成立。1877年,東京大學理學部成立。1879年,日本學士院成立。中國的數學實力已經一步步完全被日本超越。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21世紀,日本已經成為了公認的數學強國之一。而中國的數學實力在過去100年間,雖取得長足進步,但仍然不及我們的近鄰日本。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人有史以來一直對文化文明有持久固執的渴望和對知識淵博者最大的敬仰。比如最近日本給武漢的一首詩就非常有意思「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足以看得出來日本的學習能力,連中國古詩詞都不放過。別看日本國土面積小,但是大學格外的多。更多的青年人進入大學,自然也就有更多的人投身科研。這也造就了日本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獎「黑馬」,獲獎人數堪稱「井噴」。
除了日本的科研環境,經費保障等因素。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日本獲得各類獎項獲得者大多有著美好的童年,喜歡探索自然,善於閱讀,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啟蒙和引導角色。在接受學校教育過程中,這些獲獎者無一例外地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保持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到上街買菜,大到送太空人成功登月。曾幾何時,我們的夢想都是成為科學家、數學家、太空人等等,但現實卻是很多孩子數學都不及格。
對於數學領域的研究,我們也似乎出現了人才斷層和人才流失的情況。現在條件好了,卻沒有人靜下心來潛心研究了,這是個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
對於數學,大部分家長覺得孩子能考個好分數就行,這樣可以考一個好學校,未來也會有一個好的發展,但孩子們現在根本不感興趣,家長不管請家教還是報補習班,孩子成績都沒有明顯提升,因為核心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孩子興趣的問題。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陳景潤也是小時候對數學有興趣,才有的後來的成就。其實興趣這件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我國著名數學家谷超豪先生說過:記得看了劉燻宇的《數學的園地》,其中有一段講述了微積分思想,從什麼是速度講起。當時我自以為很懂得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然而讀了這本書後才發現,原來真正的速度概念要用微積分才能深入了解,於是對數學愈發地感興趣了。
你看,一本書就解決了讓家長們頭疼的興趣問題,而且,像谷超豪先生提到的《數學的園地》,和這本書同樣有趣的還有另外兩本《馬先生談數學》、《數學趣味》。
這三本書就是著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
第一本《馬先生談數學》以馬先生的口吻進行書寫,主要講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數問題,圖片能你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也能吸引孩子興趣。
第二本《數學趣味》劉薰宇先生把枯燥的數學內容進行巧妙地書寫,變成趣味豐富、令人愛讀的文字。
第三本《數學的園地》是稍有難度的一本,但講述方法很巧妙,如果前兩本你都掌握了,這一本讀起來也會非常輕鬆。
這套書最大特點就是融合知識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讀性為一體。中小學生都適合,大人看完也能輕鬆的給孩子講,不會等孩子問到的時候,一問三不知了。
其實如果數學學好了,不僅可以讓自己生活的更好,還可能為國家的數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但這些都要從小做起,從培養興趣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