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第一輪次報送的8個困難和問題已全部解決,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1月5日,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政府相關負責同志跟記者聊起「江西破解制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問題長效機制」便滔滔不絕。受益於該機制,宜遂高速公路項目順利啟動,圓了43萬安福人民的「高速夢」;安福縣被列為全省商品林贖買試點縣,有效化解了採伐與保護的矛盾,增加了林農收入……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指引著工作的導向。正處於爬坡過坎、轉型升級階段的江西,如何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從2018年8月起,江西建立定期梳理集中破解制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突出困難問題長效機制,通過廣泛徵集、全面梳理和分批辦理,集中解決了一大批制約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破難題、育先機、開新局。截至目前,前三輪次徵集的1029個問題,其中完全解決663個,部分解決或正在加快落實259個,問題解決率近90%。
江西是一塊浸潤革命烈士鮮血的紅土地,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老區人民念茲在茲、殷殷掛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江西視察,寄予「作示範、勇爭先」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重要要求,為江西改革發展賦予了新使命、描繪了新藍圖,確立了新坐標、指明了新方向。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江西緊扣省委提出的「創新引領、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綠色崛起、擔當實幹、興贛富民」工作思路,聚焦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首要戰略,紮實推進「五型」政府建設,努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始終把抓落實作為開展工作的主要方式,著眼於實、立足於幹,引導全省各級黨員幹部不斷提升抓落實的理解力、執行力、創造力和保障力。省委書記劉奇明確指出,要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查問題、找差距、補短板,撲下身子抓好落實,把江西的工作做得再實些、再好些。省長易煉紅多次強調,對於政府來講,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沉下心來把全部功夫下在抓落實上,真正讓抓落實成為全省各級政府的鮮明特徵和顯著標誌。省領導自覺發揮「頭雁」效應,高位推動、親力親為,既掛帥、又出徵,對激勵廣大幹部忠誠履職、務實敢為形成了強大的示範效應。
只要事業在前進和發展,問題就會不斷地出現。敢於正視問題,勇於破解難題,才能用好高質量發展「窗口期」,走上跨越式趕超「快速路」。「解決問題永無止境,破解難題需要常態。」省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西建立定期梳理集中破解制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突出困難問題長效機制,目的就是推動破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難題規範化、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全省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堅持「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聚焦聚力破解難題,推進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解決問題,首先要發現問題。全省各地各部門紛紛梳理上報工作中的問題:懇請國家在擬出臺新的蘇區振興發展政策中,實現政策紅利均衡共享;建議省級層面儘快制定統一的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補償處置方案,安排補償資金;持續發力推動產業鏈鏈長制走深走實,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第一輪次449個,第二輪次312個,第三輪次268個,一個個問題或著眼全局,解決「難點」,或聚焦關鍵,疏通「堵點」,或回應關切,去除「痛點」。
兩年多來,通過集中破解難題,有效解決了一些過去多年沒有解決的瓶頸問題,有力推動了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爭取了一批政策傾斜支持、促進了一批體制機制創新,為加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不少市縣主要負責同志認為,該機制既順應了基層的期盼和呼聲,又舒緩了發展的「痛點」和「堵點」,更體現了「五型」政府建設的標準和要求,確實為全省各地發展送來了「及時雨」。
圍繞制約發展的關鍵要害、短板弱項,相關部門把梳理解決問題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大力倡導「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工作理念,全面推行「高位化調度、集成化作戰、扁平化協調、一體化辦理」工作模式,分兵把口、明責盡責,環環緊扣抓落實、一著不讓破難題。
堅持分類分級辦理,對類似「加大對困難縣區基本財力保障、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力度」等省級層面可以解決的問題,不等不靠、不推不拖,雷厲風行馬上辦,新增安排支出105.3億元;對「爭取國家出臺新一輪蘇區振興政策支持」等需要在國家層面協調解決的問題,反覆與國家有關部委溝通匯報,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四次,目前新一輪蘇區振興政策即將出臺;對涉及跨區域跨部門的困難問題,採取召開專題協調會、部門會商會等形式,不推諉、不拖延、不扯皮,合力推動問題辦理解決。
凡是能夠解決的或部分解決的問題,都盡最大可能提升解決程度,做到效果不滿意不銷號、問題不辦結不收兵。對一些暫時還不具備解決條件的困難問題,主動向基層做好解釋工作,並且積極幫助謀劃新的解決辦法,抓好各項基礎工作,為今後問題的解決創造有利條件。
鼓勵開拓思維、突破陳規,敢於推出突破性的創新舉措。圍繞「流域生態補償」「野生動物禁養」「生態保護紅線制約重大項目推進」等全國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積極先行先試,率先出臺一批政策文件,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制度成果,為江西革命老區實現趕超跨越創造了新優勢。
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省屬5所新區醫院先後開診試運行;實現全省設區市海關機構全覆蓋;永豐縣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等3家基地入選「國字號」基地……一個個困擾基層政府的疑難問題被攻克,一個個高質量發展的喜訊不斷傳來。通過兩年來的實踐,江西破解制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難題工作已形成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為打勝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打好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江西各地企業一度造成嚴重困難,市縣政府急切地盼望上級部門伸出援手,新工作機制也在此時發揮了突出作用。針對多個地方反映的「疫情造成大型製造企業綜合運營成本上升、資金短缺」問題,江西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等部門堅持急事急辦,迅速建立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協調機制,先後出臺12項具體措施,著力降成本、優環境、強幫扶,取得明顯成效,有力促進了實體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去年前三季度,全省製造業貸款增長16.4%,比上年底提高12.6個百分點;全省共降低企業成本1458億元,已超過全年降成本目標。
面對「難啃的骨頭」,敢於迎難而上,保持抓落實的力度和韌勁。為破解市縣政府普遍反映的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審批耗時長的難題,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大力推進『容缺審批+承諾制』改革,將41項審批事項、涉及的255項申報材料列入『容缺』範圍,允許項目單位書面承諾、審批部門先行辦理,交通等重大線性工程可壓縮50%的前期時間。」
針對多個設區市反映「生態保護紅線制約重大項目推進」的問題,省政府辦公廳緊盯進度要求、辦結時效,會同自然資源、發展改革、生態環境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制定了《關於過渡期重大線性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保護紅線矛盾協調意見的通知》,對於無法避讓生態保護紅線的重大建設項目,開展專題論證,先後舉行重大項目不可避讓論證27次,其中大廣高速、興泉鐵路等14個重大項目最終通過論證,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得到了有力保障。
在建立集中破解制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突出困難問題長效機制過程中,江西堅持以實績論英雄,憑實幹得嘉獎,推進實施及時獎勵制度,激勵廣大幹部為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建功立業。兩年來,陸續有5批次93個先進集體和28名先進個人獲得獎勵和嘉獎。
獎勵政策及時兌現,獎出了敢拼善闖、奮勇爭先的精氣神,全省上下見賢思齊、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氛圍越來越濃。如今,幹部隊伍中想幹事、敢幹事的人多了,各項工作爭先進、爭一流的多了,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打頭陣、攻難關的多了,「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的精神蔚然成風。
在重獎功臣、鼓勵實幹的同時,江西通過構建大督查格局,建立追責問責機制,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及「怕慢假庸散」等作風頑疾「宣戰」。省政府聘任100名「五型」政府建設監督員,依託江西廣播電視臺《聚焦「放管服」改革 曝光「怕慢假庸散」》專欄,加大明察暗訪、通報曝光力度,積極接受群眾的舉報和監督,做到「困難問題在哪裡,督查落實就跟進到哪裡」。對不擔當、不作為甚至弄虛作假,導致工作滯後或問題久拖不決造成不良影響的,一經查實予以問責。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目前,第四輪徵集的125個困難問題正在緊鑼密鼓辦理當中。江西將聚焦重點破難題,完善機制提效能,崇尚實幹改作風,不畏艱險、克難奮進,使問題辦理更高效、基層群眾更滿意,乘勢而上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