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排球星空」
初出茅廬
中國女排超級聯賽第二個賽季,是河南女排副攻新秀毛鈞怡的第一次頂級聯賽之旅,這位去年8月份剛剛從青年隊上升一隊的小將交出的答卷。在發球、攔網、進攻等各項的表現均可圈可點,得到觀戰球迷和專家們的肯定。
對於自己聯賽第一次登場,小姑娘坦言並不緊張。尤其是第三輪河南女排對上屆冠軍天津隊的比賽,她發揮出較高的水平,給對手製造了很大的壓力。雖然最終0:3輸了,但每局分差都不大。攔網是排球比賽中副攻的第一職責,良好的攔網意識和技術不僅能直接得分,也能為後排隊友的防守創造有力的條件。毛鈞怡在她的第一個頂級聯賽中,便初步展示了這種能力和潛質。移動速度、起跳時機和高度的把控上都較為理想。
問毛鈞怡對這場比賽有什麼感想,要強的小姑娘淡淡的說:「球輸了,不開心」。
田徑起步
河南女排始建於1958年,歷史上獲得過全國聯賽第三名,但大多時間在中下遊徘徊,是球迷眼中的傳統弱隊。近年來雖然投入不能算小,但投入和取得的成績極不相符。2017年,隊內頭號球星朱婷轉會去了土耳其聯賽,讓人們對這支隊伍的前景充滿憂慮。
窮則思變,2017賽季,河南女排對大幅度的調整,青年隊的優秀副攻毛鈞怡進入到了一線隊。
毛鈞怡,河南鄭州人,2000年1月出生在一個體育世家,父親毛建偉原是河南建業足球隊的主力門將,退役後當了教練,目前擔任河南女足守門員教練。母親趙燕曾是河南省田徑隊的運動員。良好的基因讓毛鈞怡具備優越的身體條件。而受家庭體育氛圍的影響,小鈞怡8歲進入了鄭州市體校,成為一名跳高小隊員,這種早期的體育啟蒙訓練對她日後來她走進排球賽場,無疑有很大的幫助。
父母對訓練的辛苦有切身體會。他們退役時都有傷病,不希望女兒再當運動員,更不希望傷病將來再伴隨著寶貝女兒的一生。於是,小鈞怡直到8歲才開始了與體育的緣分。那一年,小鈞怡的身高增長較快,已明顯地超過了同齡的小夥伴們。毛均怡良好的身體條件引田徑教練的注意,極力說服鈞怡的父母把孩子交給他來訓練調教。拗不過盛情,父母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把孩子交給了這位田徑教練。
毛均怡從沒接觸過田徑訓練。開始試訓時,人們都紛紛嘆息;「這孩子怎麼看不出媽媽的運動基因,她媽媽當年可是河南省的優秀的田徑運動員!毛媽媽把小鈞怡帶到體校,孩子的身體條件讓許多老熟人和教練們嘖嘖稱讚,可是,當看到毛鈞怡跑起來的時候,看她那笨拙的腳步用媽媽的話說,誰也不敢說這孩子是個練體育的料,又不想放棄那麼好的一塊材料,只是說:「先練練,試試看吧!」就這樣,毛鈞怡走進了屬於自己的體育世界。
這就像熟睡中被喚醒時的懵狀,清醒過來,才能展示出其應有的一面。小鈞怡很懂事,也很能吃苦,學習和訓練從不讓家長的操心,每天放學後背著書包自己乘公交車去體校訓練,訓練完了再寫作業。短短的訓練,她進步飛快,在田徑場上超越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在一眾小夥伴們中嶄露頭角,各項大大小小的青少年賽事屢次獲獎。她又很低調,從來沒有拿學習和比賽中取得的好成績張揚,在她看來,本來就該有的,有什麼可張揚的呢?
跳高,是一個人的運動,訓練和比賽的過程都是孤獨地超越自己。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即使懂得自律,這種枯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循環,也會覺得單調。漸漸地,排球場上那種隊友間相互配合、相互鼓勵,賽場上所迸發出的激情和取得勝利後的喜悅,對小鈞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誤打誤撞
2012年,毛鈞怡不足13歲,身高已經達到1米83。這時,帶她練的跳高教練由於身體原因無法繼續工作,偶然的變故使毛鈞怡轉行排球的夢想誤打誤撞地成為了現實。
提起毛鈞怡的排球之路,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原男排國手、時任河南青年女排主教練的王琦。他早年是一名優秀的運動員,退役後致力於培養後備力量,河南排壇的諸多新秀均出自他的指導。在一位同行的舉薦下,愛才若渴的王琦見到毛鈞怡,毛鈞怡的排球之路自此開始。在王琦的著力打磨下,小鈞怡進步神速,5年的田徑訓練打下的基礎,使她在排球場上如魚得水,彈跳、摸高、扣球高度都出類拔萃,成為王琦重點培養的得對象。
毛鈞怡訓練一如她在田徑場上一樣刻苦,個性好勝,不甘落後,樣樣都力爭做到最好。有時候練得狠了,出現受傷的情況,教練感到心疼,不得不打電話讓家長過來,把孩子領回家休息兩天。她不願意休息,回答天真又實在:「我休息了,別人都在練,那樣我不是要落後了嘛?」這就是毛鈞怡,一個不需要教練督促的孩子。有一次訓練結束,教練在批評一個隊員,毛鈞怡插話說:「教練批評得不對,教練說我教練說的話,就得聽我的,鈞怡回答,我爸爸說了,一個只會聽教練話的隊員絕對不會是一個好隊員,因為他沒有自己的思維。教練被逗樂了,佯裝生氣的說:「去把你爸爸叫過來。」毛鈞怡說:「我爸爸在義大利帶隊打比賽呢,等他回來您去找他去吧!」
2016年,16歲的毛鈞怡被教練徐建德的賞識,應召進入國家少年隊,參加了在越南舉辦的VTV國際少年女排賽,這是毛鈞怡排球生涯的第一次國手比賽經歷,副攻當隊長,這在中國女子排壇極為少見,足以說明毛均怡在教練和隊友心中的位置不同一般。
據徐建德介紹,毛鈞怡能力很強,在隊裡、在場上往往能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她不像別的孩子那樣,球場內外都需要被教練管著。因為怕隊員年少貪玩、熬夜,影響第二天訓練,一些隊員晚上必須把手機上交給教練統一保管。毛鈞怡從來不會讓教練擔心,她懂得自律。
這一點,趙燕也深有感觸:「這孩子從小到大,作息時間非常有規律,晚上10點準時熄燈睡覺,早上6點左右準時起床。在隊裡如此,隊裡放假能在家休息兩天,她依然如此,從不熬夜。」早上趙燕一睜眼,女兒已經安靜地坐在客廳裡看書、刷微博。在趙燕的印象中,從上小學開始,小鈞怡都從沒有讓媽媽操心寫作業之類的事情。在飲食上,小鈞怡也懂得控制自己對零食的欲望;她愛吃爸爸做的西紅柿炒雞蛋,還愛吃媽媽做的白菜肉絲麵。現在成了運動員,很少回家吃飯,因為隊裡的食品更安全,即使放假,毛鈞怡也會在吃飯時間之前趕回訓練基地用餐,確保不會誤服任何違禁藥物。
長期訓練比賽,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傷病,毛鈞怡也沒有能倖免。受傷病的影響,情緒低落的時候,她也有流露過退縮,不想練下去的念頭。開明的父母沒有要求她什麼,讓她自己做出選擇,相信孩子是堅強而有主見的人。媽媽對女兒說:「人這一輩子有很多路可走,你喜歡排球,就繼續打;如果覺得天天打排球是一種煎熬,可以選擇放棄。但就算是讀書上大學,人這一輩子總會碰到困難,就看怎麼走了。」最終,對排球的熱愛讓毛鈞怡選擇了堅定地在這條路走下去,「既然選擇了排球,我就一定要好好打下去。」
2017年3月,毛鈞怡代表中國U18女排,出戰在中國重慶舉辦的第11屆亞洲少年女排錦標賽。由於實力上的差距,中國隊決賽不敵日本隊,獲得亞軍。毛鈞怡是發揮出色的亮點之一,賽後被評為最佳副攻,這也是毛鈞怡第一個國際賽事的單項獎。
情商頗高
毛鈞怡有一顆感恩的心,對親人和教練,她都心存感激。有一年,在教練處境比較困難的時候,教師節收到的唯一祝福卡就是來自毛鈞怡,這讓教練倍感欣慰。毛鈞怡天資聰慧,愛好廣泛,她喜歡彈鋼琴,而且彈的還不錯;她喜歡英語,自從進入專業隊訓練,文化課少了,但她用英語和外籍運動員交流毫無障礙。
毛鈞怡是個情商很高的孩子,尊敬長輩,孝敬老人。小時候,太姥姥曾帶過她多年,感情很深。在小鈞怡去重慶打亞少賽的時候,太姥姥已經病得不輕。毛鈞怡出發前去和她告別:「太姥姥,您等著我,等著我拿塊獎牌來給您看看。」哪知道,這一去就成了永訣。在亞少賽打得正激烈的時候,太姥姥溘然長逝,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再見一眼她疼愛的曾孫女。父母都是運動員出身,深知國家隊隊服上「中國」二字的意義和責任重大。此時,球隊的核心運動員如果提出離隊請求,毫無疑問會打亂教練的部署,家人忍著悲痛,直到比賽打完之後和鈞怡通電話時才把這一噩耗告訴她。孝順的鈞怡哭到崩潰,但她並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任何人,包括教練,一個人承受著失去至愛親人的痛苦。
回到家鄉,鈞怡帶著獎牌去太姥姥的陵前祭奠。也許,這塊銀燦燦的獎牌和最佳副攻的榮譽能讓長眠地下的太姥姥得到少許的安慰。
2017年,毛均怡進入河南一隊,拉開了她成人賽場的序幕。
現在,毛鈞怡身高達到1米93,高挑勻稱,力量足,彈跳好,速度快,球場上具有良好的大局觀,比賽氣質好。她扣球高度達到了3米18,攔網高度3米15,是這一年齡段副攻手裡少有的好苗子。河南女排的隊員們對毛鈞怡媽媽開玩笑說:「我們訓練時都不願意成為鈞怡的對手,她太厲害了,阿姨,你可要有賠償我們醫藥費的心理準備,鈞怡的扣球力量太大了,我們接她的球都冒著受傷的危險呢!」
文章來源:《新體育》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