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建設帶來新機遇,職場英語學習熱潮湧
赴一場語言之約
城市裡湧現的英語角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為海南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身處發展熱點之中,很多人開始出現「本領恐慌」,也有很多人開始在繼續教育與個人提升上「摩拳擦掌」。應對海南發展的國際化趨勢,對於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的職場人士們,英語學習首當其衝。
2020年4月底,省委組織部印發了《2020—2025年海南省全面提升公務員外語水平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據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將在公務員系統中紮實開展外語水平提升行動,大力倡導「學好外語ABC,建設海南FTP(Free Trade Port自貿港)」,逐步形成適應自貿港建設需要、具有海南特色的外語水平提升機制,營造人人學外語的良好氛圍。
職場人士該如何學好英語?近日,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長年堅持英語學習的職場人士以及專業英語教師,在海南英語學習熱潮漸濃的氣氛中,為大家梳理一下職場人士與英語結緣的不同路徑。
路徑一:重拾英語
貴在堅持 由淺及深
說起「重拾」英語,海口市民劉娟慨嘆,這還要從去年帶娃海外旅行說起。
「我大學時很快就通過了英語六級的考試,應該說底子還是不錯的。可是畢業以後,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把英語給擱下了。等這次到了國外旅遊才發現,以前熟悉的單詞長時間不開口,都已經忘記了,問路、點菜這些基本的交流都顯得困難,有時還得靠孩子出馬。」
這場海外旅行帶給「70後」劉娟的不只是一次美好的家庭回憶,更帶來一個不小的「衝擊」。「我覺得是時候把英語撿起來了,不僅是方便自己出遊,自貿港建設這個大環境,未來也需要我們會英語。」
2019年3月,劉娟在一款英語學習的應用程式上購買了培訓課程,由此開啟了她的「回歸」之路。她根據課程安排準時上課打卡,因為有紮實的「童子功」,一段時間下來她發現自己的英語有了進步。「就像是激活了自己塵封已久的『單詞庫』,很多學過的東西很快就拾起來了。」
「我認為英語學習首先是自己要有這個志向和主動性。」劉娟告訴記者,目前各種英語學習軟體層出不窮,任何一個有意學習英語的人都能夠很快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應用程式,但購買的人多,堅持下來的人卻少。
「所以,對於我們這種在職人士學英語,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應用程式會通過各種方式來督促你,但歸根結底還是要你自己有毅力。」劉娟說。
劉娟的堅持最終等來了「機遇」的青睞。從事法律相關工作的她是一位司法系統的公職人員。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以來,我省司法系統積極打造國際化的人才隊伍。2020年初,系統內涉外崗位內部招聘,其中一項要求就是需掌握英語。
「去年學英語時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個機會。」劉娟說,面試這個崗位時,面試官要求說一段英文,她應付自如。由此,順利調動到了全新的平臺和崗位。
法律英語是更加專業的英語學習領域。目前,劉娟在進一步加強日常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開始「術業有專攻」,積極學習與崗位相關的法律英語。
路徑二:熟練英語
沉浸其中 久久為功
劉娟的英語學習是在自貿港建設大環境下重新「拾起」,對於一直在外企工作的尹芳莉而言,英語則是自己必不可少的工作「工具」。正因如此,對於已經將英語作為職場語言之一的人們而言,他們對英語學習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與其說學習,不如說是要在缺乏語言環境的條件下,為自己創造英語氛圍,沉浸其中。
「80後」尹芳莉一直服務於國際品牌公司,之前生活在上海,2014年底移居海口。
「我有很多外籍同事,因此英語是我重要的工作語言。」尹芳莉告訴記者。她剛來到海南生活時,希望能夠儘快適應這裡的生活,結交更多的朋友,出於工作的需要,她想到了城市中的「英語角」。然而,尋尋覓覓一段時間後,尹芳莉並沒有找到英語角,於是便萌生了自己組織英語角的念頭。
「我想組織英語角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我本人是外語學習的狂熱愛好者,對於文化藝術活動也很是喜歡,希望通過英語活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次,活動吸引的各行各業的朋友能夠幫助我全面了解和融入這座城市。」尹芳莉說,最後,就是她對於語言氛圍的渴望。英語愛好者們都有深刻感受,能夠擁有一個穩定的交流環境是多麼重要。
尹芳莉和兩個朋友開始了一番思考和調研,要組織活動,場地選在哪?如何召集參與者?活動內容和形式如何設計?經過不懈的努力,2014年11月16日,他們的首次英語角活動正式舉辦。隨著英語角知名度的提升,截至目前,他們已經做了超過120場英語文化活動,其中包括英語角、英語電影沙龍、英語辯論會等。每場參與人數在30人左右,最多的一次達到了60人。尹芳莉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有兩個QQ群,人數超過1000人,還有一個擁有300餘人的微信群。
「英語角活動我們目前已經組織了87場,主要的參與群體是大學生,近兩年有越來越多的海歸也加入其中,有很多外企員工、政府公務員、銀行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加入我們的活動。」自2018年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啟動來,尹芳莉明顯感覺到了他們英語活動參與人群的變化,
「非常明顯,這兩年,金融行業、政府部門的職員們也積極參與了進來,這也讓活動質量提升了很多,大家在認可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的同時,也樂意以英語作為媒介搭建跨行業的交流。可以說,現在我們的活動不僅僅是語言學習的平臺,更是思想碰撞、交朋結友的社交平臺了。」
路徑三:運用英語
處處皆為英語角
在英語角活動中,英語學習愛好者們踴躍發言。
《方案》的印發讓不僅為公務員隊伍明確了英語學習的方向和目標,也為海南職場人士提供了參考。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結合公務員隊伍實際,遵循外語學習規律,充分考慮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不同年齡公務員實際情況,重點是年輕和涉外崗位的公務員,推動精準化、差異化管理。從年齡上來看,至 2025年底,40周歲以下公務員能夠進行基本的外語交流,40周歲以上公務員能夠掌握基本的日常用語和國際文化禮儀。從領域上來看,普通部門公務員的目標是可以進行基本的日常外語交流;涉外部門公務員的要求更高,要掌握行業內的外語知識,至少能運用一門外語進行相關行業交流。
語言的目的在於交流,特別是對於職場人士而言,交流更是首要需求。然而,應試教育下的英語學習,讓交流成為擺在許多成人學生面前的坎。
「現在的在職人員多是從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成長起來,大家已經習慣了在考卷上作答。」三亞某英語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李慕說,這些年來他接觸過不少成人學生,發現大家或多或少有些共性。
「首先是大家對於交流的誤解,很多人見了老外不敢開口,總覺得要先把口語練得很流利了才敢開口。我曾經接觸過一位高管,他對下屬出口成章,但對著外國朋友時一開口就臉紅,原因是覺得自己不能流利表達,有些『丟面子』。但英語就是從一開始『蹦單詞』慢慢練出來的。」李慕也用他自己近來學習俄語的經歷來鼓勵學習英語的職場人士,生活中要多說、敢說。
另一個「通病」就是難以堅持,由於工作原因,很多人一開始學習的勁頭足,沒過多久就懶散下來。「語言學習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你一旦懶散,等再拾起來,就要從頭來過。」李慕坦言,缺乏語言環境是職場人士面臨的主要困難。「語言學習要發揮你自己的主動性,缺乏環境就要自己努力去創造語言環境。比如,三亞有這麼多外國遊客,你可以大膽地去和他們交流,為他們介紹三亞的風土人情。組織英語角這種活動不能單靠政府、企業,自己如果有意識,哪裡都可以成為英語角。」
長年從事英語教學工作,擁有不少老外朋友的李慕特別提到了在英語學習中要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積累。「很多中國朋友喜歡讀書,對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有積累,這類人往往更容易和外國朋友交談起來。當你對自己的文化有了充分了解後,你在英語交流中也會得到更多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