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夢想會回答生活,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樣。願每一位畢業生都能懷著一顆赤誠之心躍入人海,帶著運動的激情翻湧出多彩的浪花。
本文3076字,預計閱讀時間06:06
作者 | 小貝
來源 | 貝邇蒙特(ID:Belmontsports)
這幾天的旗袍有點火,祝福高考學子「旗開得勝」,這是中國人的智慧,也是父母師長的良苦用心,甚至有男老師為愛顛覆了形象。
不同試卷版本的作文題目也激起了人們對歷史、對當下、對未來的思考。而隨著高考的到來,這一年的畢業季也即將進入尾聲。也許少了把酒言歡的散夥飯,少了一起喊「茄子」的飛揚時刻,但「雲端答辯」、「空中招聘」、「隔空合影」、「直播典禮」等這些不曾有過的經歷,讓這個畢業季格外與眾不同。
你好,明天
畢業形式變了,非常時期非常對待的舉措,讓很多人還沉浸在種種遺憾而不自知不自拔時,湧入人海。這時,驀然發現,就業形勢也不同以往。
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而受疫情影響,面向2020年應屆生的崗位需求環比增長16%,但同比仍然下降44%,百人以下小微企業的應屆生需求相比2019年收縮了52%,就業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就業崗位的激烈競爭,很多年輕人都陷入了巨大的迷茫之中。
李蘭娟院士在汕頭大學畢業典上給畢業生們的寄語中講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順利」這兩個字具有了特別的含義。經歷狂風驟雨,我們才更珍惜風和日麗。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事業上,大到時代局勢,小到他人情緒,有很多的外部變化和環境因素,是我們所無法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的,是自己應對的方法,去選擇在每一個人生路口,要做出怎樣的決定,以及如何勇敢地前行。
正如2020年全國卷作文的兩個主題:「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和「如何為自己畫好像」就是要讓每一個人去思考 「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為自己和世界許下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競爭是每一個時代不變的主題之一,無論是生物學的人類進化還是社會學的文明發展,都是競爭的產物。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要經歷無數競爭,並被競爭塑造。有競爭並不可怕,只有通過不斷的競爭、衝突、合作,才能找到自己的優勢。以什麼樣的心態和姿態面對競爭,影響著腳下路的寬度和遠度。
只要稍微留意,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很多有著運動經歷或者喜歡運動、堅持運動的人,最終成為了各個領域的翹楚。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運動成就了他們的精英人生。而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會在學歷背景、專業素養以外加大社會能力的考核,而運動經歷或者運動愛好,會成為面試官眼中的加分項。
踏上社會,步入職場,面臨的是殘酷的職業規則、社會規則,競爭、衝突、合作充斥在人與人、公司與公司、群體與群體之間,對於剛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要如何快速適應角色的轉換,抵抗突如其來的職場壓力,融入新的團隊並嶄露頭角是人生新階段的第一課,而體育運動與這些必備能力和社會行為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
01 愛運動的人不畏競爭
只要是運動就伴隨著競爭,哪怕一個人慢跑也是與自我,與過往的競爭。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會習慣競爭這種行為活動,並伴隨著在競爭中不斷感受樂趣,獲得自身的進步,而更加嚮往遇到能夠彼此惺惺相惜的對手。
不畏競爭就是成功踏入職場的利器,並且在日後的工作中,既能夠在面對部門內部、公司內部、與同行業對手在各種項目、方案、策劃的競爭中保持平常心,不失水準,又能夠在競爭環境的刺激下激發創意的靈感。
同時,體育運動可以教會人們正確看待輸贏得失,讓人明白,運動場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人生亦是如此,一切都是努力與運氣交織的結果。職場並不單純,只有正確看待得失,才能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職場人,這是心態的成熟。
02 愛運動的人更擅長團隊合作
這一點,不止一次強調,而強調再多也不為過。因為,競爭使人進步,而合作帶來共贏。合作在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更為重要。任何一個企業都非常重視團隊的建設,任何一個團隊也都需要能夠快速融入集體,並懂得與他人分工合作的成員。
合作意識,不是人人都有,也不是生來就有。而培養團隊意識最有效的場景和方式就是參與運動,尤其是集體項目。一個人的球技再好,也需要團隊的支持,他也需要與隊友配合,才能帶來團體的榮耀,進而成就自己。
03 愛運動的人抗壓能力更強
職場壓力,一直是上班族的隱痛。職場社交平臺脈脈與鳳凰網科技、微博職場聯合發布的《職場人壓力報告2020》顯示,當下職場人的平均壓力值為6.9,達到了近兩年的壓力峰值。面對壓力,是自暴自棄、一蹶不振還是厚積薄發,做選擇很容易,但做到並不容易。
作為職場菜鳥,有壓力更是在所難免。都說壓力是動力,可是這個轉化機制並不容易掌握。但如果有運動的經歷,結果就不一樣了,並不是壓力沒了,而是抗壓能力強了。
運動的人,誰沒跌倒過,誰沒感受過快要不能呼吸的生理極限,誰沒被超越過……這些挫敗與挫折就是壓力的源泉,抗住了挫折就抗住了壓力,抗住了壓力,那就只剩下五個字:那都不是事。
在運動生理學中,有一個名詞術語叫「第二次呼吸」。是指當人體運動到一定階段,由於氧氣的供應落後於身體的需要,造成乳酸堆積,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四肢無力和難以繼續運動下去的感覺,這種現象稱為「極點」。
當「極點」出現以後,以頑強的意志堅持下去,同時加深呼吸,調整速度,經過一段時間後呼吸變得均勻,動作重新感到輕鬆有力。這個生理現象叫做「第二次呼吸」。
愛運動的人,面對職場的壓力,會更加明白只要抗住眼前的所有,就會迎來職業生涯的「第二次呼吸」,並有能力站上更高的山峰。
04 愛運動的人更有責任感,會為了目標全力以赴
參與運動本身就是一種為自身負責的行為,無論是出於健康考慮,還是為了更優美的體態,出發點都是為了變成更好的自己,這種品質也會帶到職場,為了自己的每一個報告、方案,每一次匯報展示而認真準備。
運動教會了人們如何與隊友配合,如何為團隊付出,為他人、為集體負責。工作上,最忌諱的就是互相拆臺推諉,而最需要的正是彼此支持,責任共擔。
同時,運動的過程也是全力以赴實現目標的過程,而這不也是勝任一份工作需要具備的良好品質嗎?不怕困難,勇於挑戰,全力以赴,再難的工作都會變成小case。
05 愛運動的人思維更活躍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是人們對於體育認識最大的誤區。而實際上,運動不僅健身還健腦。運動時,身體會產生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這三種物質與情緒和學習能力相關,能起到鎮靜大腦、提升注意力等作用。同時,神經活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毛細血管的供氧能力,保證大腦的能量供應。
更為關鍵的是,據研究顯示,運動能促進神經系統分泌多種神經生長因子,包括胰島素樣因子(IGF-1)和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DNF)等。這些生長因子不但能加快神經細胞的分裂速度,還能促進神經細胞創建更多的聯結,最終提升腦力。
因此,經常參加運動的人,記憶力更強,也更加專注,且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而未來,在人工智慧逐漸替代更多傳統行業工作的背景下,創意型人才始終是無法替代的。
社會賦予每一個人向上的機會,也需要每一個人為了社會的整體向上而付出才智。而運動改善著人的身心,同時也塑造出良好的個性品格,讓求學求職的孩子們有更好的可能。
畢業寄語:
每一年,盛夏是離別;每一次,離別斷人腸;又一年,盛夏是新生;又一次,新生催人長。
「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夢想會回答生活,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樣。」一起聽聽毛不易的《入海》吧!在夏天開始,在夏天結束,願每一位畢業生都能懷著一顆赤誠之心躍入人海,帶著運動的激情翻湧出多彩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