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範家政行業,近年來,上海接連推出新政,讓「阿姨」也能落戶、上大學。目前,上海開放大學正在家政專業大專學歷教育基礎上申辦本科,預計今年審批通過。(7月30日《北京晚報》)
就像前不久柳州開辦全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一樣,幾乎每一項新鮮事物問世都能引起社會輿論熱議,上海將開辦家政本科專業的消息一經傳出,馬上引起公眾話題興奮。有贊同的,有潑涼水的,輿論兩極分化。筆者認為,無論怎樣爭議,結果如何,上海開設家政本科專業,是觀念更新的結果,市場選擇的結果,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結果,水到渠成。
觀念更新。在傳統觀念下,人們的普遍認知是,保姆、月嫂等家政職業都是伺候人的,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也不需要多高的技術含量,只要肯吃苦就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也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從事。偶爾有一兩個高學歷闖進這個領域,也被視為異類,認為「丟份」,「書都白讀了」。
職業並無高低貴賤之分,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普通提高,人們觀念正在發生著悄然無聲的變化。只要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不偷不搶,每一個崗位,每一個職業,照樣可以出彩。漸漸的,從事家政等服務業的高學歷由個位數到十位數,再到今天已經形成一個群體,許多大學生、甚至研究生、雙學位紛紛加入其列。前段時間,憑一份「最牛保姆簡歷」走紅網絡的杭州32歲家政從業者劉雙就擁有碩士學歷;青島「80後」碩士王玉蘭放棄教師「鐵飯碗」,躋身金牌月嫂之列,就是很好的明證。
市場選擇。每種新事物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都要面臨市場這隻無形的手的選擇,是留是走,市場說了算。目前,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全面二孩」政策已開始實行,人們對養老護理、幼兒早教等家庭服務的需求正在增長,一「嫂」難求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開設家政學相關專業的本科院校不到10所,冷熱不均,個別院校因為學科結構調整等因素已停止招生。保守估計,現在全國每年家政學本科畢業生不到400人。即將開設家政本科專業的上海開放大學學歷教育部副部長表示,上海家政服務機構的管理人員,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可能不到30%,這個專業未來的市場需求是很大的。因此,順應市場需求,開辦家政本科,前景廣闊。
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的增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家政服務的要求也在提高。專業業、定製化、個性化,家政服務的內涵早已發生了新的變化,從業者所需的技能早已不是簡單的打掃做飯,而是對生活的悉心打理、文化的順暢交流,甚至是將客戶的生活品質進行提升等等。
上海一直有著我國新時尚的風向標美譽,家政業的升級換檔,必將引來從業者的「升級換檔」。我們樂見,此次上海開設家政本科專業,水到渠成,必將引領家政業革新去舊的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