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嘉定區江橋鎮的蔣政強是一所盲校的高四學生,將於今年參加高考。從2018年起,蔣政強就開始接受上海心希望助學公益服務中心志願者的上門輔導。疫情期間,學校開設了遠程教育,而原本的上門義務家教則被迫中斷,這讓他的正常學習生活一度受到幹擾。
與蔣政強結對的上海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志願者5人小組決定,從2月初開始,將輪番上門家教轉為在線「空中教學」的形式,藉助騰訊會議和qq群等手段為其進行遠程輔導。在此期間,蔣政強可以就學習上遇到的難處隨時通過qq向志願者求助,志願者小組則會及時派人回復。此外,志願者們也會向其宣傳防疫知識,並對他進行精神上的安撫和鼓勵。
志願者小組藉助視頻會議為蔣政強提供線上輔導。圖片來源:上海心希望助學公益服務中心上海心希望助學公益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心希望」)的前身是成立於1999年的黃浦「智力助殘」志願者團隊,後於2015年註冊為公益性質民辦非企業單位,面向殘疾人子女、殘疾青少年和貧困家庭子女提供義務課業輔導。
每周雙休日,心希望都會藉助市南中學免費提供的場地舉辦6個學業輔導班和6個興趣班,包括初中階段的語文寫作、數學、英語、物理,高中階段的數學、英語,以及兒童美術、新概念英語、西英雙語等科目。學業輔導班由在職或退休教師任教,興趣班則由公司白領或大學生志願者擔任主講。
此外,心希望還有19支上門義務家教團隊,其中16支由大學生、研究生組成,3支由高中生組成,分別以4:1和6:1的比例向受助學生提供針對性課業輔導。
心希望理事長黃吉人透露,20年來,先後有19600多位志願者參與公益助學項目,受助者總計6780餘人。「智力助殘」項目也曾獲得上海市志願服務優秀品牌、全國首屆優秀志願服務項目二等獎和全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等榮譽。
然而,疫情發生後,心希望原有的義務班級教學無法開課,上門家教也不得不停擺。
2月1日,黃吉人在各學生志願者團隊負責人的微信群裡,號召大家利用原有的志願者輔導小組群聊為受助學生開展線上輔導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19位負責人積極響應,在兩天內對屬下共計100多個志願者小組進行動員,並通過排摸確定了首批80位有需求的受助學生。
通過微信、qq和網絡視頻等形式的網際網路連線,志願者們不僅在學習上為受助學生答疑解惑,還對其進行防疫健康知識科普,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
「我們的志願者基本都是95後、00後,其中有的曾經是受助學生,有的來自貧困家庭,有的身處湖北、武漢,還有的是來自新疆的少數民族,他們遠在家鄉各地,但在疫情期間全都主動通過網絡聚在一起關心受助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黃吉人說道。
參與在線輔導的學生志願者。圖片來源:上海心希望助學公益服務中心平時雙休日在市南中學開設學業輔導班和興趣班的教師和學生志願者,也投入到「空中助學」的行動中。
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的學生志願者團隊負責主講新概念英語興趣班,疫情期間開展了「智力助殘」線上教育的「空中課堂」,公開招募了8名志願者為7位學生進行一對一在線輔導。
來自上海市大同中學的英語教師黃火箭擔任高二英語輔導班義務老師已有兩年,此次也主動辦起「空中英語課堂」,為有需要的受助學生提供線上英語輔導。2月3日至今,黃火箭通過微信群陸續上傳了共13份自行設計或選編的試卷附答案,並在群內為學生答疑解惑。
黃吉人告訴界面新聞,截至3月底,19支學生志願團隊總共有382人參與到網際網路助學活動中,受助學生共計101名。黃火箭輔導的高二年級英語班則有學生20餘名。
「目前,我們打算將『空中助學』的形式繼續下去,也希望疫情能夠早日得到控制,儘快恢復以往的辦班+上門輔導的雙重助學模式。」黃吉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