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市民群眾在孩子入學報名時無需到各部門開證明,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實現一鍵報名,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入學報名工作。
這樣的便利得益於南海「無紙化入學」工作的探索。「運用大數據技術,南海區教育成功推出了中小學入學無紙化報名系統,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群眾少跑路。」南海區教育局局長張苑發說,作為「智慧南海」和「數字政府」的一個探索,目前「無紙化入學」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8年,南海共有5.3萬多人實現了網上報名操作,同比增長了82.7%,其中有96.2%的人通過了網上審核。
實現與8個區級部門的數據對接
南海區教育局在信息化應用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早在1999年,南海區教育局就建成全國首個教育城域網,網絡進校園,學校開始同城互聯,實現了管理、教學、學習、社會服務的初步整合;在2011年後,南海開始積極探索數位化校(園)建設,智慧課堂、電子書包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從2016年起,「南教雲」管理平臺被廣泛運用,推進微愛行動計劃,推進「無紙化入學」研究應用。
「2015年底開始著手研發無紙化報名系統,2016年4月對全區起始年級戶籍新生試用入學無紙化報名功能。」張苑發說,最開始系統只能與公安戶籍信息進行自動比對,初步實現戶籍新生數據的共享和應用。
隨著系統在2017年4月上線使用,系統基本實現了與公安局、住建局、流管辦、工商局、國土局、地稅局、社保局、衛計局共8個區級部門的數據對接。為全區2.9萬多群眾提供了在線報名服務,覆蓋整個小學階段的起始年級。
在此基礎上,南海區新生入學報名系統今年更是新增小升初業務,系統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線上報名的全覆蓋,並進一步優化了系統功能。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南海共有5.3萬多人實現了網上報名操作,同比增長了82.7%,其中有96.2%的人通過了網上審核。
解決紙質化報名的痛點
一直以來,家長都備受小孩入學的各種資料困擾。家長至少要在住建、人社、稅務、計生、教育等五個以上部門來回奔跑多次;另一方面,教育、流管等多個部門的材料也是堆積如山,審核工作量大,資料甄別難度大,學生通過入學審核時間被反覆拉長。與此同時,入學工作不透明,群眾也質疑入學公平。
「無紙化入學很好地解決了這些痛點。」張苑發說,「無紙化入學」目前取得了省時高效、便捷直觀、陽光公平和數據共享四個方面的成效。首先,南海區戶籍生只需要提供身份證號碼就可以完成報名,不用跑到各職能部門去申請、列印、蓋章獲取相關證明材料。前臺受理後,系統通過後臺調取各部門數據,實現自動匹配,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便民初衷,大大縮短群眾辦事時間,基本杜絕了家長因補充材料而上訪的情況。
針對新的報名系統,家長普遍認為,報名系統實現了手機APP系統的簡便操作,接收信息、重新上傳、信息流轉、確認信息等方面都很便捷。鑑於此,家長打電話到學校諮詢情況的人數大幅度減少,學校也能騰出更多時間來及時解決家長的疑點問題。同時,系統還具備簡訊發送功能,能及時將每個階段的反饋信息通知家長,解決家長疑難,讓家長知道申請進度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部門數據互通方式基本杜絕了關鍵材料造假的漏洞,假材料基本無所遁形,大數據技術優勢充分發揮。同時,凡能夠通過系統判斷的交由系統處理,確保不受人為幹預,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和公平性。
加強大數據分析提高入學風險預測能力
張苑發表示,接下來南海區教育局計劃在歷史入學數據的基礎上,建立「適齡兒童」入學數據模型,增加大數據智能預警等功能,新生入學系統將會加強大數據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應用。
「大數據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管理精準化。」張苑發說,以後新生入學報名系統將會增加預報名功能,提前獲得新生資料讓家長進行在線預填預審。然後各個鎮街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提供的入學信息,進行數據對比,提前進行學位需求摸底,以滿足各鎮街的入學政策制定需求。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綜合分析風險因素,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範能力。
在此基礎上,南海區教育局還將逐步向適齡兒童家長公布南海區各學校歷史錄取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包括各學校錄取的戶籍生數量、政借生數量、學區信息、樓盤信息及其對應的同比環比分析數據,提高教育公共服務透明度。
消息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