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近日,一段網絡流傳的小視頻在各大平臺走紅,主人公是一名來自貴州遵義的小男孩,看上去只有四五歲,正坐在沙發上忍著眼淚啜泣,看得人很是心疼。細細一問,原是與孩子媽媽肚子上的疤痕有關。
據說當年生孩子的時候順不出,醫生沒辦法,只能選擇順轉剖,而孩子媽媽在經歷了剖腹產後就留下了一道醜陋的疤痕。多年過去了,疤痕依舊很明顯,一次不小心被兒子看到,小男孩就好奇地問:「媽媽,你肚子上是什麼?」
媽媽回答:「是一道疤痕。因為你要從肚皮裡面出來,所以必須要劃個口口。」
小男孩聽到立刻就紅了眼圈,看著媽媽的傷疤哭了起來,神情非常難過。孩子媽媽也慌了,趕忙安慰兒子:「已經不痛了,媽媽願意的。」
誰想孩子更難過了,嘴裡念叨:「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替媽媽劃那個口口。」
一番對話讓圍觀網友紅了眼圈,不少人落淚,表示這得是多麼神仙的一個寶寶,再小的孩子也怕疼,平常打個針都要哇哇大哭,如今卻願意為了媽媽被劃上長長的一刀,多麼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一看家庭教育就很好。
圍觀的我更是感慨,前些天去學校,我還在校門口看到有個小姑娘對媽媽拳打腳踢的,與視頻裡的小男孩形成鮮明對比,若是換到他身上,別說拳打腳踢了,怕是別人動他媽媽一個指頭,小傢伙都要拼上去跟人打架的。
同樣是小孩子,怎麼差距這麼大呢?答案在家庭教育上。
但凡對父母不尊重的孩子,無一例外都是被寵愛長大的,因為從小眾星捧月,所以不懂得珍惜身邊的人,也不覺得自己的囂張跋扈有錯。除此以外,父母的性格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控制欲越強的家長,越容易養出叛逆的孩子,父母戾氣越重,子女越容易走極端。
想要培養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那父母就要提供一個平穩的環境,敏感的孩子都是被打擊出來的,孝順孩子則是活在愛裡。
以遵義小男孩為例,他對媽媽剖腹產的傷疤感同身受,必然是一個共情能力極高的孩子,或許是天生的高敏感性格得到了父母的呵護,又或者家庭環境幸福指數較高,導致孩子對傷痛非常敏感,這對他將來的社交有極大好處。
對比之下,曾對媽媽拳打腳踢的小姑娘,性格上就是充滿缺憾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跋扈充其量是比較自私,卻忽略了這種性格對人際交往的危害,尤其在長大後,沒有人喜歡跟一個任性的人打交道。
總之,社會也不是家,過度溺愛只會讓孩子肆意妄為,招來社會毒打,家長別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