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糯米糰子就像棉花團一樣柔軟,既有甜餡也有鹹餡。傳統的麻糬以紅豆醬為餡,並撒上花生粉。不過近些年來,草莓餡、黑芝麻餡、綠豆餡以及花生餡都頗受歡迎。如果有興趣自己製作麻糬,可以到臺灣麻糬主題館
吃麻糬時記得要細細咀嚼,再吞下,否則一旦被這種黏性極強的糯米糰子噎住,可就不好辦了。
燈籠滷味
「燈籠滷味」小吃店裡的小吃都會淋上他們家的獨門五香醬,醬由丁香、八角、肉桂等香料製成,芳香撲鼻,味道不鹹不淡,微甜。客人們在店裡挑選好食材,然後由師傅放入醬汁中煮。夜晚外出,逛街逛得累了,來這裡吃上幾樣中意的小菜,美味又飽腹。烹調時,師傅們總是耐心等待食材將醬汁慢慢吸收,所以食客們也得有些耐心才成。
太陽餅
太陽餅起源於臺中市,這種以麥芽糖為餡的油酥餅看似沒什麼特別之處,卻成為了臺中市著名的旅遊紀念品。臺中市內的太陽餅店數不勝數,都聲稱自家的產品最正宗,真假難辨。最正宗的太陽餅店—太陽麵包店已經因為68歲老闆的退休而宣告停業。
筒仔米糕
製作筒仔米糕首先將糯米和香菇一起炒香,然後和肉燥、滷蛋一起放入竹筒中,蒸至糯米鬆軟即可使用,淋上甜醬更佳。早在40年前,大橋頭筒仔米糕就開始營業。現在生意早已擴大了許多,但是筒仔米糕的味道還是那樣正宗美味。
臺式早餐
芝麻餅、豆漿、油條是臺灣人的早餐必備。阜杭豆漿店裡的芝麻餅尤為受歡迎,許多地方的芝麻餅既幹又薄,但是阜杭家的芝麻餅甜度剛好、香氣濃鬱、酥脆可口,每到周末都要等上半至一個小時才能吃得上。
豬血米糕
這種糕點用豬血和糯米混制而成,串在竹籤上,就像棒棒糖一樣,還有人喜歡在上邊撒上花生粉。籃球明星林書豪就曾經表示最近遊玩臺灣時,豬血米糕是他最喜歡的小吃之一。相信這種糕點也對很多人的胃口。
三杯雞
三杯雞的三杯指的是一杯米酒,一杯油以及一杯醬。如果再加上辣椒和大蒜,味道更是無與倫比。不過,也有廚師將「三杯」理解為一杯酒,一杯芝麻油以及一杯糖。
阿給
阿給來源於日本的油豆腐,即炸豆腐塊。首先將油豆腐中間挖空,然後填充滷汁、或肉燥粉絲,以魚漿封口,加以蒸熟,食用前淋上甜辣醬或其他特殊醬汁。因為豆腐吸收了湯汁,所以每咬一口都會有湯汁迸出。阿給配上一杯豆漿,絕對是一頓風味獨特的早餐。
粉圓
粉圓口感滑潤,香Q有彈性。粉圓可以由糯米粉及各種填充餡製成,比如糯米粉以紅豆、綠豆牛奶蛋羹為餡,看上去鮮豔誘人。不過更常見的原料是樹薯粉,無餡。如果加入紅糖的話,會呈黑色,即是我們熟悉的珍珠奶茶中的珍珠。
豪大大雞扒
根據臺北時報2011年的報導,臺灣人每天消費約250,000片雞扒。如果將這些雞扒累疊在一起,會比508米高的臺灣第一高樓—臺北101大樓高上10倍。
豪大的大雞扒頗具盛名:人臉般大的雞扒,表皮酥脆,再淋上五香粉和胡椒粉。一口接一口,美味得讓人停不下來。豪大剛開始只是士林夜市的一個攤點,如今卻在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開了分店。
烤墨魚
在臺灣這個海島上,墨魚可不缺,烤墨魚串隨處可見,很是受歡迎。冬天,當地人喜歡把墨魚和草藥、蔬菜一起燉湯,用來暖身。不過,最佳食用方法莫過於將剛捕撈上來的墨魚直接燒烤:濃鬱的香味伴隨著碳烤的煙撲鼻而來,油脂滴到碳火中的噼啪聲,翻捲起的墨魚邊…緩緩將人們的味覺喚醒。
愛玉冰
提起臺灣人最愛吃的冰品,愛玉冰絕對能排到前頭。愛玉樣貌明亮通透,口感軟硬適中,加入檸檬水和刨冰,便是一道夏日佳飲。
可樂餅
可樂餅是臺灣街頭常見的小吃之一,與日本的炸肉餅類似。可樂餅以土豆泥或肉末為餡,然後裹上麵粉、雞汁和麵包屑。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將肉末、蔬菜、海鮮以及其他食材混合在一起。我們最喜歡的莫過於肉末和奶酪的混合。
潤餅
如果簡單的將潤餅解釋為非油炸的或蒸的春卷未免對潤餅不公平,畢竟潤餅比春卷出現得要早。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自己製作潤卷的「秘方」。每遇到節日時,家家戶戶都會選好餡,然後自己卷潤餅。到臺北101的欣葉僅能吃到美味得潤餅,還能欣賞整個城市的景色。
麻辣火鍋
臺灣人對麻辣火鍋愛得深沉。可是誰又不是呢?不停冒泡的鍋裡滿是各式各樣的草藥和香料,在裡面煮過的食材鮮美麻辣,重重刺激著食客的味蕾,讓人慾罷不能。如今,臺灣的麻辣火鍋店層出不窮,每家都聲稱特色鮮明。不過只有真真正正致力於味道和質量的店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不過臺灣的麻辣等級和重慶比起來,只是小打小鬧而已。(新浪)
責任編輯:袁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