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改變命運嗎?
我今天要講的主題是「教育改變命運」,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觀點,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但是,有時我們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說大家相信它的地方,我在《文明之光》中裡講過一個勵志故事。
英國有一個從小沒有上過學的窮苦工人,他到十幾歲都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一直很渴望學習。每到下班的時候,別人都去喝酒,而他則利用下班時間去自費接受了英國的公立教育(給窮苦人的教育)。兩年後,他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21歲那年,他學會了寫信。後來,他和一個大自己很多歲的女僕結了婚,生了孩子。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太太去世了,他只能自己把孩子養大。
因為他在礦上工作,經常發生礦難,他就研究發明出了安全燈。但是,當時英國一個叫戴維爵士的科學家,也發明了類似的東西,為了爭奪發明專利,他們打了很多年官司。由於戴維博士的名氣太大,結果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樣看來,我們的這位主人公運氣真的很差。但是,他本人卻不在意這些得失,一直安心做自己的事,還和兒子一起上學念書。他的名字叫史蒂芬森,在歷史上被稱為火車之父。我們今天火車的系統從鐵路到機頭等都是他發明的。
這是教育改變命運的一個很好的事例。我想大家小時候一定都聽過很多類似的故事,所以,我們選擇相信教育可以改變命運。
讓我們再回到現實中。今年年初,網上到處都在熱議關於北京學區房的事。一對清華北大的夫妻在北京買不起學區房,所以就離開了北京,搬到一個二三線城市了。網友說清北的畢業生都買不起學區房,將來孩子還要上清華、北大幹什麼?
好像從這個角度講,教育也沒有改變命運。
再給大家講一個例子。有很多年輕人是出生在小地方,甚至是農村,家庭環境不是很好,父母辛辛苦苦供他們在大城市讀了一個二本學校。然後他們畢業後也未必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也許勉強可以找到一份所謂的「白領」的工作,收入卻可能還沒有一個保姆多(在北京一個保姆月薪6000多)。
一方面我們說教育改變命運,但又發現出現了「教育無用論」。有人說教育一定是出了問題。問題是出在學校社會家長,還是出在學生呢?這些原因可能都有,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我們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和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
剛才在活動之前,常青藤爸爸來採訪我問到的一個問題。說現在教育資源不足是不是我們市場化做的不夠,市場化開放了,有競爭了,教師的工資高了,一定的教育問題就解決了。我說「不,你不要太相信市場化」。
教育資源不平衡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並不僅是中國的問題。從在今天的中國,三線城市裡一個像樣一點的中學,可能教育水平比30年前很多的北京高中都好,教師的水平高、實驗條件也好,但現在依然有中國最好的大學、最好的中學,你的孩子可能還未必進得去。
我記得我讀清華的時候,清華大概一年從全國招了2200人,大家基本上都是憑高考分數進去的。有一些個別的,比如計算機比賽拿第一名的人也可能進入清華,但這樣的學生一共不超過二三十人。所以,在當時來講,全國大概有2200人能上清華,我前段時間看了下清華的招生數據,現在有3400多人、不到3500人。
每年基本上都是這個數量,(和我那個年代比)看著好像多了一點,但還有一個統計數字,只有55%是參加高考進清華的;剩下45%有各種各樣的:比如有奧運冠軍、比如奶茶妹妹,因為健美操加了很多分。還有一些是自主招生,還有一些因為得了奧數金牌,等等。而真正考試進來的佔55%,大家可以算一下,55%乘以3500人,還沒有我當年高考的時候進入清華的多。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整個的教育水平不斷地上升,但教育資源永遠是個金字塔情況,最頂尖的這些永遠很難進,這就是現實,大家必須要認清。有些家長說我一定要讓孩子上清華,可能會把孩子弄得很辛苦,而且即使孩子上了清華,也並不等於將來就如父母所願成為那樣的人。
階層真的已經固化了嗎?
現在,大家還有一個抱怨是「階層固化」。如果教育不能改變命運的話,那我們階層是不是固化了?階層固化」這事得這麼看:向上的通道必然艱辛,向下的大門永遠打開。所以,你也不能說一定固化,因此有些時候不要抱怨自己沒有走上去,你維持了現有的階層可能並不差,沒有走上去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去年,我開了一個專欄,有一個讀者給我留言說他從一個小地方來,在北京上了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抱怨這個社會怎麼不公平,有人拼顏值、有人拼爹等。我給他回信說:這個社會不欠你任何東西,你從一個縣城來也好、農村也罷,到了北京,已經是人生很成功的一步了,某種意義上你應該對自己滿意,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另一點來講,你有自己的特長,你努力學習、你用功、你肯吃苦,這就是你的優點。
但世界上資源有各種各樣,長得漂亮也是一種資源,拼爹的爹有本事也是一種資源,更何況有些時候你不要光看到自己的獨立,實際上那些富二代很多並不是都在打遊戲。
比如從階層說,好比社會階層從第一層到第一百層,你從第八十層現在上升到六十層已經是不錯的事了,不要指望一下上升到第五層,在第五層的人資源比你不知道多多少,他可能只努力20%,比你努力100%能做的事還多,這就是現實。所以每個人應該對教育,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客觀的預期,這才是比較好的。
我剛才講的史蒂芬森的故事當然存在,在今天的中國也照樣存在,但這種故事在英國幾百年來,說來說去還是這個故事,證明這種人是不是很少?
所以,教育確實重要,但如果你指望因為成績考好了,將來社會一定要給你什麼,這可能就想錯了,教育遠比在社會上往前進一層、兩層要重要得多。我在清華當班主任的時候也發現了這種情況,很多人心態上慢慢會變得不健康,實際上他就覺得自己獨立了半天,很多得不到結果,就不好好讀書了。
其實很大程度上,最後並不是考試成績決定了你最後成功不成功,用我的話說(有時候開玩笑說),你的命運早就註定了,而教育本身就是要讓你的命運變得更好一點。
「大富靠命,小富靠運」
在古希臘神話中,宗教裡神叫做「almighty」,意思是萬能的、無所不能的。但在古希臘神話中的神有時候連人也打不過,即便是萬神之神的宙斯,他也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在他背後有三個命運女神在控制他。其實很多時候你得認命,人怎麼能過得比較幸福,很重要的就是「你認這個命」。
講一句俗話——「大富靠命,小富靠運」,也許你覺得這是「宿命」,等我講完你就知道我說的其實不是宿命。很多人如果從小的教育只停留在考試成績上,可能將來會有一些比較倒黴的「命」,所以在那個時候,你的命就定了下來。
剛才我跟常青藤爸爸也講了,何謂通識教育,說白了就是學校讓你們將來做事能做得更好,命更好一些。
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個女孩子長得漂亮,找一個老公嫁了,嫁了之後發現老公是偽富豪(沒錢的),欠了一屁股債。這個女孩子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了半輩子,把老公的債給還了,又被某個投資人給騙了,演戲演了這麼多年,最後自己的錢都被騙了。我開玩笑說「這事就是她的命」。有人說為什麼?我說很簡單,就是不讀書、圈子又窄,別人都能看出來是騙局,她都看不出來,那不是倒黴嗎?為什麼倒黴,因為你不讀書。
前兩年上海有一個叫做「金融大鱷」的人。前幾天我見到他,他問我:「2000年的時候我不知道比馬雲富多少,但今天我的錢就沒怎麼漲,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他是小學畢業,所以我說因為你不讀書。他說讀書有什麼用?學《數學之美》又有什麼用?我說你數學學了多少?他說我現在會算數就夠了。
他是一個炒股炒得還不錯的人,當時他很自豪地給我講:我只會算加法,因為我就想財富不斷增加,我不會做減法。然後我說:你倒黴就倒黴在這了,為什麼馬雲2000年的時候還沒有你有錢,現在錢比你多很多?因為馬雲是做乘法、你在做加法,馬雲每年的財富增加50%乘以1.5,乘十幾年下來就是不得了的一件事,你天天就在那做加法。
他重倉的幾支股票中,一個是長虹,他曾經是長虹第二大股東;網際網路公司的股票一支沒有,中國網際網路的複合增長率在過去的20多年是20%,也就是說投一個中等水平他還能拿到這個回報。他是今天炒點股掙100萬,明天虧50萬,反正來來回回比如,今年最後收入1000萬,這和馬雲做乘法是沒法比的。
那陣子他還是樂視的一個大股東,現在不是了,幸好不是了。我跟他說你自己不讀書也罷,你還害了你孩子。他說我有錢,我送我的孩子到一個最好的學校,當時他特自豪得跟我講說「我的孩子從小就會畫K線」。炒股的時候你一樣沒有出息。
柳傳志教自己的孩子一定不去炒那點股,掙那點小錢,你做成一家大企業比你天天畫K線掙小錢重要,你自己就那點格局,畫個K線、掙點小錢。所以,過去馬雲沒起步的時候,你比他有錢,現在你已經不如他了,你還教孩子這樣。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第一個起跑線
我從來不相信起跑線一說,如果有起跑線,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第一個起跑線。不是孩子的智力,是父母的格局。也就是說你哪怕有錢,到了智能時代以後,可能你遇到過幾次很倒黴的事,你一輩子的錢就沒了,然後的生活就會很糟糕。
所以,一兩次的好運是幫不了人的,世界上任何人不可能永遠是壞運氣。有人跟我說「我們家祖上有哪個朝代的狀元,或者說有個姓張的說我們當時是河北清河張家」。我說你不用給我講這個,活到今天的所有人沒有五十代貧農的,五十代貧農的人早淘汰了,我們活到今天的人祖上全是王侯將相,或者你的親戚是王侯將相。
那麼,就說明人永遠有好運的時候,也有惡運的時候。在美國,所有中了千萬以上大獎的那些人,基本上不出十年都變成了窮光蛋。只有一家人例外,中獎後跑到一個小鎮隱姓埋名過普通工薪階層的生活。
這說明,一兩次好運是幫不了你忙的,同時人也不會總是壞運氣。運氣這事很重要。所有成功人士,總會感謝說「老天爺特別照顧我,給了我好運氣,所以成功了」,並不是吹牛說,我一定比別人強多少。而那個事幹不成的人,則會怪自己是壞運氣,說自己懷才不遇,只是運氣差一點,自己本事大的不得了。
從這兩件事你可以看出來,人如果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話,這件事你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我博士畢業的時候,當時候的校長叫布羅迪,他給我們全校畢業生做了一個演講,我到今天還記著,他就是講運氣的。他說「你們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你的運氣好,你要感謝這個運氣,你自己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他講了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在美國密蘇裡州的一個小鎮中學,有兩個學生,一個學生是「高富帥」,另一個是「屌絲」。當時學校最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布朗小姐非常喜歡那個「高富帥」,在畢業典禮的時候,布朗小姐親了他。「屌絲」覺得老師不公平,老師說「你們將來要是像他一樣有出息,我照樣會親你們一下。「高富帥」一直很努力,畢業以後就進入大學讀新聞系,後來在新聞界很有名,還得了普立茲獎。1945年,他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白宮新聞署署長,可以說很成功了。
而另外那個「屌絲」運氣就沒那麼好了。因為家裡窮他沒有讀大學,之後換了很多次工作,感情也很坎坷。但他堅持半工半讀。後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就去參戰了。因為比較勇敢,被選去炮兵學院進修。出來以後,一戰結束了,他丟了工作,退役回家,開了一個小店,結果還關門破產了。可以說運氣真的很差。
但是,他一直在堅持讀書,退役後他在大學裡又學了法律,就在當地謀求了一份公職,也不是什麼高職位,那時候他已經快40歲了。到50多快要退休的時候,他才剛坐穩了自己的職位。
那時候當地一個眾議員退下來了,要補選一個眾議員,他就代表民主黨參選了,但沒有人願意支持他,所以他排名第五。這時候他的好運就來了,前四位因為某種原因都不能參加,民主黨只好支持他,他就選上了眾議員,從此就從政了,眾議員後來又選上了參議員。
1944年,羅斯福決定第四次參選總統,他知道自己活不過4年,副總統必定是自然上位就成為總統了,當時最適合跟羅斯福一塊競選的人是當時的副總統華萊士,但華萊士是一個傾共產主義的人,和蘇聯的關係走的太近了。所以,華萊士就被排除了。由於「屌絲」一直很謙卑,口碑比較好,他被選中當了副總統,連他自己都很意外。1945年,羅斯福果不其然去世,他晉升為總統。
他就是杜魯門。而那位「高富帥」 平步青雲一直其實都是他在提拔。
所以,人一輩子不會都是壞運氣,也不會都是好運氣。
教育確確實實能夠改變命運,不要指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史蒂芬森,從最底層一下子到最頂層,認識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認識清楚自己的目標,教育是一個途徑。
你所處的時代就是你的命運
你最終這一輩子有多大成就,首先取決於你的時代。
全世界75個最富有的人中有20%出生在同一個國家,而且都在1830年—1840年這10年間,這就是美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洛克菲勒、老梅隆(梅隆的父親)等都是那個時代的人。而中國現在所有的富人基本上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浪潮。所以說,生在一個好時代,你的命運就被決定了,你要相信你這個時代。
決定你命運的,首先是大時代,所以你到哪個山就要唱哪個山的歌。過去的30多年是很好的時代,今後20年也會是個不錯的時代,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過去30多年中我們中國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相信這個時代,跟著這個時代倒著走。
其次,有些事你能把控,有些事你不能把控。時代你不能把控,因為你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時代,而有些事你能把控,比如今天我們講的主題——「教育」,你是可以把控的。對於教育,首先你要明白的是教育不光是學習,而是我們今天做的任何一件事。
比如說你在地圖上看到我們今天所在的酒店,進來以後怎麼找到這個房間,底下會有一張圖,那張圖上告訴你現在在哪,然後你要去那個目標。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你知道自己現在在哪。
剛才我講了,比如有的孩子從小地方來到北京上學,已經感覺自己很不錯了,但當他看到同學是富二代,心理很不平衡,那是因為他沒有想明白自己在哪。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位置。
第二個件事:你自己要去哪。
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我們把中國人劃分成兩個層次,處在不同層次的人目標是不一樣的,其所要進行的教育也不一樣。
如果你處於社會最底層,想要上升到中產階層最重要的是學會技能教育,對於這個層次的人來說,博雅教育是沒用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藍翔技校的畢業生要比很多白領賺得多——因為他們掌握了基本技能。所以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如果你處於這樣的社會階層,你要接受的第一步的教育就是技能教育。
在《大學之路》第二版裡我專門補了一章講美國公立教育,主要就是講技能教育。在美國,私立名校的教育是為更高一層的進階準備的,但是公立教育總體來講就是技能教育。
技能教育的重要性
看一個人,不能因為出身就給貼上笨或聰明的標籤,每一個孩子都是可造就之才。在美國有一個program叫KIPP,就是培根那句話: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和中國一樣,在美國也有好學區和差學區之分,而且學區房這個概念其實是從美國來的。
在一些比較差的學區(比如一些貧民窟所在的學區),這些學區的校長關心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老師管的也不是孩子,他們關心的是這些孩子是否每天都來上學。例如一個班上30個孩子,今天只有25個孩子來上學,剩下的幾個孩子居然「忘記上學」,因為他們被鄰居的孩子帶去遊戲廳玩了。所以,「KIPP」就是把這些孩子和他的家庭隔絕,讓他們早上六點就來學校,晚上八點鐘再回家,這樣他們就沒機會去和鄰居家孩子廝混。
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進入這個項目(KIPP),貧民窟的孩子需要抽籤進入。運氣好的孩子還會被送到一個距離自己家庭所在地比較遠的學校。剛進去的孩子成績很差,但很快成績就趕上來了,這樣看起來有點像衡水中學。這些孩子在申請大學時候,可能上不了常青藤大學,但他們可以上到州立大學。這個項目中的孩子升學率較高,畢業後也能找到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這樣就可以與之前的家庭隔離,徹底走出自己家庭所在的階層,也徹底走出貧民窟。
美國社會階層分化很明確,基本上只有5%的人能夠從底層的20%上升到上層的20%。所以,只要把這些孩子與周圍糟糕的環境隔離,他們都是可塑之才。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好好讀書,並且要有讀公立學校,擁有一技之長。
今天我們整個國家都提倡博雅教育、通識教育,而實際上,在中國,可能80%的人需要的是技能教育。衡水中學所培養的人和清華附中培養的不是一類人,讓衡水中學像北京頂級中學那樣培養人是錯的。所以,社會需求不一樣,針對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向上一個階層的路註定是艱辛的
實際上,中產階層的孩子是最辛苦的。經常有家長和我抱怨孩子太辛苦,平時要上課、補習,還要學各種藝術體育等。我告訴他,中產階級想要進入精英階層,就是最辛苦的。因為:
你的孩子需要具備一技之長(接受技能教育),否則沒有立足之地。所有你認為的精英階層需要具備的技能,需要在在他這一代人中補齊。
所以,中產家庭的孩子是最辛苦的,因為向上的通道太窄了,而教育也不會是輕鬆的,只會更辛苦。要知道,向上的路註定是艱難的,而向下的大門永遠敞開,不辛苦就會面臨階層下滑。
在美國也一樣,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是最辛苦的。在真正的上層社會,你擁有的資源是別人沒辦法比的。例如,川普的女婿,據說連算數都算不清楚,但是因為他父親給哈佛捐了幾百萬,所以他很輕鬆進入了哈佛。
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在20歲的時候相信絕對公平,說明你是一個有情懷的人,但到了40歲,你依然相信絕對公平,那你就有點傻了。世界是不可能絕對公平的,因為一旦出現絕對公平,世界就停止進步了。比如今天的北歐社會,就很公平。但是如果你在那裡呆一段時間後,就會明顯感覺到整個社會死氣沉沉,因為沒有任何變化,也沒有給你任何機會。
教育資源永遠是不夠的。今天整體的中國教育水平進步非常快,比30年前從資源、經費各方面都有十倍的提升。但是清華還是招那麼多人,所以永遠有人上最好的學校,有人上最差的學校。所以不用糾結自己是否進入了最好的學校,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中國高等教育的同質性太強,每所大學都要建設成研究型大學。其實有些學校不適合,有些大學可能應該好好地搞教學、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讓這些學校大學畢業以後能夠去發揮自己才幹的地方。
另外一方面,教育問題不是單方面的問題,不是學校問題,也不完全是社會問題,也不完全是個人問題,也不完全是家長問題,但是每一方面都有一些問題。從你自身來講,家長、個人,你也要意識到這一點,哪怕你進入到了一個學校以後,有些人確實需要是有一技之長的。
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你的想法決定了你的行動
剛剛我提到了,命運決定了人的一切。那麼,命運是由什麼決定呢?柴契爾夫人有句話說的很好:你的想法決定了你的行動。
比如,當你打網球的時候,你會發現打球用力過分的時候動作會變形,這就說明你想法不對的時候行動會變形、言辭會變形。
再比如,你在公司裡幹得很一般,沒有得到提拔,但是你自己卻覺得自己很厲害,是全公司的5%,你覺得老闆不公平,就去找老闆(領導)吵架。那麼,也就是你的「動作變形」了,這也是你的想法決定了你的行動。
以前我總說一些投資人,以後肯定會破產,果不其然。因為他們總喜歡做一些冒險的行為,做一次賺一次便宜,慢慢形成習慣了,最後碰上一次倒黴事。「黑天鵝事件」發生了,他就永遠破產了。
所以,我們的行為形成了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基本上就是這樣一條線。所以,一開始是很小的一件事,我們自己一點點的錯,最終命運就這麼決定了。
最後的總結
今天把我所講的內容總結出這樣四條,倒著來講:
1、你要相信這個時代,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當然你要找一個相對好一點兒便於自己的發展環境。這個很重要,有時候我們再努力,也不如環境好,這點非常重要。
2、人的見識、教育可以加速進步。
3、素質教育很重要,但是在一開始溫飽階段,必須掌握一個技能。
4、教育確確實實能夠改變命運,但是不要指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史蒂芬森,從最底層一下子到最頂層,認識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認識清楚自己的目標,教育是一個途徑。
教育確確實實能夠改變命運,教育改變隨時都在發生!
你相信什麼,才能看見什麼。你看見什麼,才能擁抱什麼。你擁抱什麼,才能成為什麼。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總有些人就是不認命不服輸!
所以,別在最好的年紀,對命運束手就擒!人人都知道馬雲、王健林、李嘉誠、王石等大佬非常酷愛讀書,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抽1個小時出來讀書。
有人曾跑去問馬雲:「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馬雲回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清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食物,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血肉。」
其實,你人生的高度,基本取決你讀過的書和遇到的人。
大家都知道,普京是俄羅斯總統,在這個位置上他已經穩坐十幾年。他被稱之為俄羅斯靈魂的普京,是俄羅斯女人心裡最有魅力的男人。
普京曾經在他的書《普京傳》中談到過一件關於讀書的神奇小事。
大學畢業後,普京一直跟著自己的導師索布切克。索布切克這人,既是普京的導師,也是當時聖彼得堡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市長。當時普京是索布切克的得力助手。
1996年,索布切克競選連任失敗,一場針對普京相當激烈、非常骯髒的攻擊也隨之而來。競選失敗後,有人曾給了普京一份聖彼得堡新政府的工作,但是他都拒絕了,灰心喪氣,甚至考慮去做一個計程車司機算了!
有一天,在家裡頹廢著,因無聊翻出一本往日好友送的一本《列寧傳》,細細一讀,竟然發現列寧也有過一段和他一樣不得志的經歷。
他整個人突然頓悟,發現在之前的幕僚生涯中,自己在謀略上實在是大錯特錯,才導致今天的局面。
第二天,他就讓夫人收拾行囊,舉家前往莫斯科,通過運籌帷幄、精通人脈,也就有了後來我們知道的普京大帝!
沒有接觸過高級的思維和謀略,就永遠不知道如何改變現在的生活困境,沒錢的繼續沒錢,會謀劃的人混的越來越好。
一代梟雄,當年的上海灘黑幫老大杜月笙,就是最好的例子!
過去上海灘有三個狠角色: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有這麼一個說法: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
這三個人都混的風生水起,在上海灘有頭有臉。但只有杜月笙是在碼頭扛麻袋起來的。
杜月笙家裡窮,沒讀過幾天書,在碼頭扛麻袋的時候,投靠當時的老大黃金榮。
杜月笙有個愛好,就是每天跑到茶館聽講書人「閒扯」,說書先生今天講朱元璋,明天講蘇東坡,後天又講講當下局勢。
對別人來說,茶館只是個打發時間的消遣地,而對於杜月笙來說,這裡就是他的「書房」。
他雖只是個身材瘦弱、沒讀過多少書的小癟三,但在這茶館裡,上下五千年的智慧,都從那說書先生的嘴裡,融會貫通到他的腦子裡了。也就有了後來的上海皇帝、黑幫教父。
杜月笙的智慧,最被人津津樂道就在於他的處事智慧,他常說:「上等人;本事大,脾氣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氣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氣大。」
整個上海灘的人,都服他!當年毛主席也評價「杜月笙這個人,有本事沒脾氣!」
後來,張嘯林公開投敵,與日本人共存共榮,終在1940年被槍殺;
黃金榮1951年大世界門口掃馬路,接受改造;
只有杜月笙在香港過完餘生,最終還銷毀所有在他那兒的欠條。
生活中,大多數人其實都沒有高等學歷,也沒機會苦讀聖賢書。
不過,但凡是小有成就的人,不管出身如何、文化如何,一定是愛讀書、懂上進的人!
每個人讀書的方式不同,有時間、有學歷的人,會隨時隨地手捧一本書鑽研苦讀。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讀書很難,不知道讀什麼、要上班要應酬沒時間讀、更讀不進去。
因此,很多人都願意選擇「聽書」的方式。
早起洗漱、開車的時候、上班路上、睡前躺床上,都可以聽書。
我推薦你加入《名人傳記·精英閱讀計劃》,每天15分鐘,一周讀完1本名人傳記。
包括《曾國藩家書》、《杜月笙大傳》、《馬雲傳》、《蔣介石傳》、《李嘉誠傳》等10位大人物。
你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得為人處世的智慧,駕馭人心的謀略;運籌帷幄的格局!
10本名人傳記,特別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系、歷史系教授拆分解讀,提煉能讀懂、用得上的精華!由央廣主播北辰擔當「講書人」,為你講出來!
買10本書需要400多塊,
你並不知道讀什麼,沒時間啃,
也不知如何融會貫通。
加入名人傳記閱讀計劃,
10本經典人物傳記,老師講給你聽,
每天15分鐘,一周讀完1本書!
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即可進入學習
↓↓↓
現在加入,限時特價只需99元;
且只要堅持每天聽書15分鐘,全勤打卡,
即可獲得全額獎學金99元!
相當於免費聽!
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即可進入學習
↓↓↓
讀書好,人人都知道。但對於大多數沒有讀書習慣的人來說,確實難!這套《名人傳記·精英閱讀計劃》的確解決了很多人的讀書難的問題。
內容我全部聽過,非常建議大家加入。我會選擇開車的時候聽,智慧,是通過每天15分鐘不知不覺融入你的腦子裡的!
名人、大佬的成功不可複製,但是成功背後的格局、對人性的把握、為人處世的智慧,都會成為你手中的寶劍,劈開現在的生活困境、走向更高層次的人生!
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即可進入學習
↓↓↓
鱷魚金融 歷史精彩文章推送:
鱷魚金融 形態嵌套交易法:月翻10倍!揭開1000%投資收益率的秘密
老闆們注意:泡沫退潮!這風險一旦爆發,中國經濟倒退十年,來這找對策
鱷魚金融2018新年賀詞:又一年一事無成,但感恩有你和我一同創造歷史
這美帝公司想要不斷做空中國股市渾水摸魚!我們就把它一扒到底!
美國空襲敘利亞!揭秘如何金融市場上抓住黑天鵝「逢災必賺「!
中國首富2017總結:退守者王健林!逃離者賈躍亭!尋道者馬雲!狂飆者王衛!回歸者周鴻禕!
窮-忙-窮是個死循環!賺大錢的所有思路都在這,別當最辛苦的底層!
現在靠膽大和辛苦再也賺不到錢,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比拼的是眼光和卓識!
巴菲特:投資竅門是巧方法+笨功!核心是概率、安全邊際和複利(深度)
年入百萬!逆襲翻身:深度揭秘中國賺錢的4種方式和5大規律!(一生珍藏)
鱷魚金融提供對衝套利策略·海外地產投資·企業資本運作·海外上市IPO服務
公眾號鱷魚金融是泛金融革命發起與引領者!普及傳播金融知識,提升全民金融素養!
讓每個人更平等的參與金融市場是鱷魚金融的使命!即使你生於貧困,也絕不能死於貧困!
歡迎關注:鱷魚金融對衝套利 加我微信:huihuoftsay 拉你入夥 找到組織!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