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潤物地理 獲取更多信息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知識點總結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幹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
六、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1.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
a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暖流經過地區的氣溫比寒流經過地區高
b同一緯度地帶內,由於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溫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北半球)
氣候類型
氣溫日較差
氣溫年較差
最高氣溫月
最低氣溫月
大陸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a赤道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b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º之間,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乾旱
c大陸的西岸有兩種情況,以亞歐為例,地中海地區(亞熱帶),夏季處於副熱帶高壓中心的邊緣,氣流下沉,乾燥少雨,冬季由於副熱帶高壓向南移,此地受西風帶的控制,多氣旋活動,溼潤多雨。歐洲地區(溫帶),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d大陸的東岸,以亞歐大陸為例,處於季風環流的控制下,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冷幹氣流的影響,降水不多,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e大陸的內部,以亞歐大陸為例,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比較少
f兩極地區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少
2.氣候的類型
七、大氣環境保護
(1)全球變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氣溫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
②改變各地降水狀況和乾濕狀況,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保護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益,採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2)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類使用製冷設備排放的氟氯烴
危害:①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保護措施:減少並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物質的排放,加強國際合作
(3)酸雨
概念:人們一般把PH值小於5.6的雨水稱為酸雨
成因:燃燒礦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和文物古蹟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人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國已經採取了發展潔淨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等措施來控制酸雨
本文的電子文檔獲取方式
轉發此文至大於100人的潤物地理群以外的地理微信群
並附留言:潤物地理,值得關注等推薦語
1小時後,截圖在公眾號回復,可得下載碼。
請進群交流分享更多資料
QQ群
817367750
(群滿後)
聯繫小編引導進群
往期精彩回顧
地圖匯——高考備考地圖集錦高考地理萬能公式地理高考提高答題能力的秘訣重要!重要!——地理人一定要看的信息地理思維導圖集錦(3)高考中國地理專題
高二地理專題複習高考中國地理知識點匯總高考地理真題集錦2020高考文綜專題一物一題72——伊犁河谷
▼戳「閱讀原文」,有更多地理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