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電視、電腦、手機已經成為一些家長的「電子保姆」。
孩子哭鬧的時候,不管是「三頭六臂」媽媽,還是同樣富有經驗的奶奶外婆,都會覺得手足無措。這時只要打開電視、遞上手機、擺好ipad,孩子瞬間乖巧,不哭不鬧。
甚至於,出趟遠門,在高鐵上、大巴車上,有些父母為了防止孩子製造噪音、幹擾到他人,也會請出這一法寶,讓孩子全程沉浸在電子屏幕的世界裡。
只是,世界是安靜了,但長此以往,依賴於這些神器久了,孩子的健康可能就堪憂了。
這五種你不知道的危害
1.妨礙大腦發育
兒童顱骨厚度低於成人,小朋友們在使用電子設備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受到的潛在威脅更大。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發記憶力衰退、頭痛等一系列問題。
2.影響視力
孩子連續玩手機20分鐘,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的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3秒;平均每分鐘眨眼7.67次,正常眨眼在12-15次。手機電磁波對人體傷害最大的部位就是眼睛。
3.導致睡眠障礙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健康機構,做出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手機光線比日常燈光更能影響孩子的睡眠。實驗中,他們讓10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子的孩子們在看書閱讀後睡覺,平均在28分鐘以前入睡;而另一個房間玩智慧型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才入睡。孩子睡覺前看手機,過於明亮的畫面會影響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時間一長,極容易導致睡眠障礙。
4.阻礙身體健康發育
電子設備玩得非常熟練的孩子,通常對肢體運動表現出消極的態度,這樣會引起運動功能低下、身高增長緩慢、身體發育推遲等問題;
另外,孩子玩手機,手部總是保持一個動作,可能會影響手指的發育;
孩子為了看手機,頭部總會不自覺前傾去接近屏幕,脖子或腰長時間的固定姿勢會引起脊椎變形、脊椎側彎等綜合症,也可能引發頸椎疾病的早期症狀。
5.破壞孩子注意力、專注力
寶寶做事就3分鐘熱度、注意力不集中、寫個作業總是西看看東瞧瞧……
其實,這些可能是孩子的專注力被破壞後所呈現的不良反應。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自身具有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的能力。而專注力又是兒童發展的第一要務。
《美國小兒醫學期刊》指出:
電視可能過度刺激幼童腦部,改變他們發育中的大腦結構。而看電視時間越長的嬰幼兒就越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行為衝動和焦躁不安的問題。
除上述五種危害之外,根據兒科職業治療師、生物學家克裡斯·羅安博士、兒科職業治療師安德魯·杜安博士等專家研究標明:
電子產品還可能引發孩子肥胖症、自閉、焦慮等精神疾病,或是讓孩子產生攻擊行為。
怎樣避免「電子保姆」帶來的傷害?
1、逐漸減少次數
當家長知道這些危害後,在孩子使用手機時,家長立即搶走,孩子可能會表現出反抗情緒。因此,對於使用智慧型手機頻率較高的孩子,家長應引導在使用時間上逐漸減少,緩解孩子的反抗心理。在孩子2歲前,智慧型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不要讓孩子直接接觸;孩子滿3歲以後,可以適當使用智慧型手機,一次10分鐘,每日最多3次以內。
2、不把手機當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比如動不動拿電子產品當獎勵,以「可以讓你多玩X小時手機」作為對孩子某種要求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機作為最大的訴求,而習慣一旦養成則難以改正,所以堅決不要把手機當成哄孩子的工具。
3、轉移注意力
若孩子沉溺於手機遊戲,一方面可以通過約定控制使用手機的內容與時間,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另一方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多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多交朋友、參與戶外活動等,擴展孩子的視野和興趣,讓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轉移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來。
4、家長以身作則
每當父母在玩電子產品時,孩子也想玩的意願往往會更加強烈。因此,想讓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孩子現在還小,應該多與父母共度快樂時光,去體會愛與溫情,而不是讓科技麻痺他的心靈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請給予充分的陪伴和愛。
專注海洋幫您和您的孩子建設一座溝通的橋梁。使用專注海洋來建立親子海底城市,記錄您和孩子每次的繪本、遊戲時間。同時也可以作為規定孩子看動畫片、玩益智遊戲等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限制。時間一到就需要關閉電子設備,休息雙眼和大腦。
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用手機來哄孩子,願更多的父母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光,共同體驗成長的奇妙和美好。
【專注海洋,陪伴你的點滴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