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政策亮劍 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反壟斷加速規制

2020-12-17 通信世界網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5G技術一直是「十三五規劃」的核心。2019年起,我國進一步加快了發展5G技術的戰略步伐。梳理我國5G發展史可以發現,國家賦予了5G技術極高的戰略地位。5G賦能將是我國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主線。通過信息技術的前沿成果與傳統產業的「嫁接」,5G技術能夠提升我國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推動產業變革,為我國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有機會與5G嫁接的千行百業中,誕生於網際網路浪潮中的平臺經濟與5G技術存在先天的兼容性。

5G平臺經濟發展現狀

2020年11月10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將平臺經濟定義為「由網際網路平臺協調組織資源配置的一種經濟形態」。

從我國平臺經營者整體營收規模及在網際網路市場上的持續優勢地位存續的時間觀察,我國平臺大致可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以百度、阿里、騰訊及京東等為代表,第二梯隊以後續發展起來的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及拼多多為代表,第三梯隊以其他小微平臺為代表。

然而,不論分屬哪一梯隊,平臺的共性在於其進行資源配置的基礎材料為數據,基礎手段為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技術。在此層面上,以大帶寬、高可靠低時延及大連接為關鍵技術指標的5G將數據收集、數據計算等方面為平臺經營者提供強有力的工具。

然而,正如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烏爾裡希·貝克所言,任何一項新興科技的產生與運用在給人們帶來機遇與便捷化的同時,亦可能產生新的挑戰。在5G與平臺經濟融合的過程中,利潤是可以預見的,風險也是難以避免的。平臺經濟壟斷便是其中之一。

5G技術下平臺經濟領域存在的壟斷挑戰

數據聚集的挑戰

數據業已成為平臺經濟領域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在5G時代,數據在平臺經濟領域的這種重要地位將繼續被強化。以大帶寬、高可靠低時延及大連接為關鍵技術指標的5G網絡將會承載大量的物聯網數據,為海量數據的產生、儲存、運算提供可能性。數據的價值將被進一步開發,平臺經營者獲得前所未有的生產經營工具。

然而,科技的發達程度與資本的聚集程度成正相關。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全新的5G技術雖然會給平臺經營者帶來更多的、更有價值的數據,但其也會加劇平臺經濟領域的數據聚集。在反壟斷法理論已經從本身違法原則轉向合理性原則時,數據聚集並不是反壟斷法的規制對象,正如市場份額也早已不再是反壟斷法判斷壟斷行為的唯一標準。然而我們還是要給予數據聚集足夠的警惕,以其能夠為壟斷提供基礎和工具。

市場秩序的挑戰

本次《徵求意見稿》明確其宗旨之一為通過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市場自由是實現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本質要素,競爭是市場自由的重要表現形式。5G技術提供海量數據,經濟規律預示數據聚集不可避免。儘管數據聚集本身並非不法行為,但其為壟斷行為提供基礎和工具,隱含限制排除市場自由的風險。當企業達成一定規模的數據聚集,並利用之排除或限制市場競爭時,壟斷行為就會產生,市場自由就會被侵害。因數據而產生的壟斷問題,包括但不限於因數據形成的市場支配地位被濫用、數據造成的進入壁壘或擴張壁壘、涉及數據方面的壟斷協議及數據資產的併購等。此時,技術進步本應帶來的社會福利會因為不正當的數據聚集所帶來的排除或限制競爭後果而消滅。

除此之外,我國目前仍處於5G技術導入期,想要藉助5G技術為平臺經濟賦能需要一定的增量資金,用於5G技術研發的投入及平臺經濟在應用5G技術中的投入。這實際上是平臺經營者使用5G的門檻問題。可以預見的是,資金雄厚、發展成熟的平臺經營者將有更多的資金投入5G研發,從而儘早擁抱5G紅利。如阿里旗下的達摩院已於今年3月成立XG實驗室,宣布進軍5G。而新興小微平臺經營者在此過程中只能望洋興嘆。最終,一個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惡性循環將於平臺經濟領域形成,壟斷風險隨之劇增,市場自由也搖搖欲墜。

政府監管的挑戰

平臺經濟擁抱5G技術,在為平臺經濟注入新發展動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壟斷風險。這向政府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當巨頭平臺不斷探索商業模式的無人區時,監管和法律也逐漸開始進入「無人區」。

正如4G技術誕生之初無人能想到短視頻行業的異軍突起以及瘋狂生長之後的行業亂象,我國的5G技術商用目前還處在淺水區,其在平臺經濟的運用會催生哪些新型壟斷行為也難以精確預料。但是可以確定的是5G技術將使平臺經濟高度智能化,從而使得領域內的壟斷行為更具技術性和隱蔽性。《徵求意見稿》中明令禁止「利用技術手段進行意思聯絡」「利用數據和算法實現協調一致行為」等行為,但政府監管過程中能否識別、如何識別上述違法行為或許才是真正的執法挑戰。

與此同時,如何在監管的同時不打擊行業發展的積極性也是監管機構需要思考的問題。5G技術將全面賦能平臺經濟,平臺經營者基於自身發展利益的考量也將反哺5G技術發展。監管不力將導致平臺經濟喪失活力,監管過度也會打擊平臺經營者的積極性與創新性。

平臺經濟領域壟斷帶來多重問題

在企業層面,競爭對於企業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動力。5G將突破目前平臺經濟發展中的傳輸速率的痛點,為平臺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條件。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企業有足夠的動機充分接觸5G技術,這有助於企業獲取發展新動能,積極進行內部創新,變革生產力,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在經濟全球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的今天,這將極大地助力該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表現。但當平臺經營者開展壟斷行為以排除或限制競爭時,企業就會喪失創新動力,淪為體制僵化、外強中乾的殭屍企業。基於此,《徵求意見稿》第一條明確,「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其監管的基本原則之一,旨在維護平臺經濟領域公平競爭,引導和激勵平臺經營者將更多資源用於技術革新、質量改進、服務提升和模式創新。

另外,違規成本也是企業要為壟斷行為付出的代價。壟斷行為一旦暴露或被監管機關發現,企業面臨的民事糾紛及嚴厲的行政處罰也是對企業名譽、企業實力的致命打擊。

在行業層面,平臺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20年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6家上榜企業為平臺經營者。5G時代,平臺經營者的壟斷行為所帶來的危害絕不僅局限於對企業自身。當企業壟斷平臺經濟市場,所謂的「5G賦能平臺經濟」只能淪為天方夜譚。鑑於平臺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這種後果不可謂不嚴重。

其次,充分的市場競爭還會促使平臺經營者積極探索5G技術及其利用技術,倒逼5G技術發展,如阿里達摩院成立的XG研究所等。平臺經濟領域的壟斷也將剝奪5G技術發展的這一動力。

黨的十九大以後,我國經濟從高速度發展轉向了高質量發展。同時,5G正在成為大國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從技術層面講,未來更加先進的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都將圍繞5G產生變革,而5G也將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充分市場競爭條件下,平臺經濟本身能為5G發展提供反哺動力。

然而,5G技術背景下平臺經濟領域的壟斷會同時對二者造成打擊。不論是從我國自身發展戰略,還是從國際競爭角度,這都是必須予以避免的。

多方協同,構建平臺經濟健康新業態

此次《徵求意見稿》的出臺,將矛頭直指平臺經營者的壟斷行為,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實踐多發行為做出明確界定和重點規制。《徵求意見稿》在引導企業合理競爭,規範自身行為並減少其合規成本方面的作用值得期待。

《徵求意見稿》對平臺經濟壟斷行為進行規制,有助於維護平臺經濟領域公平有序競爭,充分發揮平臺經濟高效匹配供需、降低交易成本、發展潛在市場的作用,同時推動資源配置優化、加快行業與5G融合,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同時反哺5G技術發展。

新技術帶來新業態。傳統的壟斷規制方式是否還適用於平臺經濟領域是長久以來困擾人們的一個問題。此次《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的出臺將為地方市場監管部門提供執法依據,引導各地方執法部門嚴格執法、科學執法,在不放任任何一個壟斷行為的同時堅持合理審慎原則,避免打擊行業創新性與積極性,著力構建與5G技術充分融合的平臺經濟健康新業態。


相關焦點

  • 加強反壟斷監管有利於促進我國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
  • 平臺經濟反壟斷關鍵在於構建有效競爭的監管機制
    與此同時,平臺經濟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與挑戰,尤其是市場監管層面,亟待健全完善平臺經濟的監管規則、創新監管理念和監管模式,提昇平臺經濟的現代化治理水平。在平臺經濟發展的高速動態變化中,反壟斷規制需要面對過去未曾處理過的新的商業策略或創新產品,並對是否有必要進行規制進行準確判斷,這樣就對規制的專業性判斷和方式方法要求提出了很高要求。
  • 平臺經濟反壟斷,為何如此重要?
    曲 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必須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會議要求,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 理上網來|平臺經濟反壟斷,為何如此重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必須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會議要求,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 監管組合拳劍指壟斷 網際網路平臺錯在哪兒
    2020年12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同日,調查組執法人員進駐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開展調查。12月28日,媒體曝出美團遭遇反壟斷訴訟,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已經立案審理。這也是繼京東訴天貓及阿里巴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二選一」第一案後又一起反壟斷訴訟。
  • 風口評論 | 反壟斷亮劍!無規矩不成方圓,阿里巴巴們請「耗子尾汁」
    有人發現,就在十天前,市場監管總局剛剛對阿里巴巴收購銀泰商業涉嫌壟斷事件進行了頂格處罰。國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一時間阿里巴巴成為眾矢之的,成為了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壟斷的「罪魁禍首」。不過透過現象看本質,阿里巴巴只是開了個頭而已。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發展迅速,對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CMF:緊密結合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需求和發展階段設定反壟斷目標
    報告接著梳理了中國數字經濟反壟斷與競爭政策,由於國家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初期反壟斷與競爭政策在立法、司法、執法上都表現為包容寬鬆,因此也收穫了不俗成績,中國數字經濟尤其是平臺經濟取得了大規模發展,但隨著國內反壟斷轉向規範發展,開始爭奪國際數字治理話語權,中國當前反壟斷態度也從包容寬鬆走向包容審慎。總的來說,中國反壟斷監管整體與美國相似,嚴苛程度低於歐盟。
  • 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 法治丨「二選一」或成為歷史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擬出臺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反壟斷指南》),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時間截止到2020年11月30日。由於《反壟斷指南》從「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等多個方面對平臺經濟領域進行了規範,一經公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業界許多人認為,《反壟斷指南》的出臺,意味著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二選一」「大數據殺熟」「強制搭售」等話題,可能因此成為歷史。
  •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我國從反壟斷視角規制平臺「二選一」
    來源:證券時報網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已於11月30日結束公開徵求意見。未來,這一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的實施,對我國平臺經濟的發展可以起到什麼作用?執行中的難點在哪?
  • 高層集體亮劍,網際網路金融的春天還遠不遠了
    隨著央行原行長戴相龍在12月13日力挺官方決定,強調網際網路金融有關重要管理法規沒有公布實施前,暫停螞蟻金融上市是正確的,不能允許網際網路平臺逃避金融監管的說法出臺,網際網路金融憑藉金融科技和人性貪婪的優勢,其壟斷、逃避監管的真面目,一下子被暴露出來。
  • 經濟粵評|近期中央接連提「反壟斷」 釋放出什麼信號?
    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反壟斷指南》)。&nbsp&nbsp&nbsp&nbsp短短一個月內,接連提及、出臺「反壟斷」舉措,這釋放出什麼信號?&nbsp&nbsp&nbsp&nbsp「《反壟斷法》頒布實施12年來,國內經濟發生很大變化。
  • 全景掃描|「數字經濟下的平臺壟斷」圓桌會議在上海舉辦
    」圓桌會議綜述 撰稿:張冰瑩 鄭志偉 2020年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反壟斷由線下走上線上。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可見,深入探討數字經濟背景下的網際網路平臺反壟斷這一議題,切中時代脈搏,刻不容緩。
  • 黨報評阿里被調查: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
  • 反壟斷新規亮劍網際網路巨頭 阿里、騰訊、京東股價回調該割肉還是...
    面對平臺公司無邊界的創新,監管的手段也在慢慢跟進。無限擴張的網際網路平臺型公司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監管關注。繼央行和銀保監會發布小貸新規劍指螞蟻集團等行業巨頭之後,國家市場總局於11月10日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反壟斷指南」)。
  • 阿里等3家企業被罰 監管總局: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反壟斷信號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雖然平臺經濟領域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但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答: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線上經濟呈現出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市場資源加速向頭部平臺集中,關於平臺壟斷問題的反映和舉報日益增加,顯示線上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競爭風險和隱患。
  • 多項新政亮劍整頓無序競爭
    「二選一」限制交易違背自由公平競爭準則多項新政亮劍整頓平臺無序競爭● 近期國家相關部門對網際網路平臺加大規制力度,接連發布了更具針對性的平臺企業監管執法辦法及反壟斷指導細則,這不是偶然的、突發的和孤立的,而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發展過程,這方面的相關政策具有連續性且在不斷完善
  • 反壟斷勢在必行 不同行業和企業要一視同仁
    先是今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接著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又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對電商平臺「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行為明文禁止;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明確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會議還強調,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 朱光耀談反壟斷監管:巨型數字平臺有可能「大而不能拆」
    朱光耀談反壟斷監管:巨型數字平臺有可能「大而不能拆」 澎湃新聞 2020-12-15 21:18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劉繼峰:平臺經濟反壟斷立法破冰...
    中國是公認的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較為領先的國家之一,但一直以來,中國沒有專門針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的法律規制。《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的公布,意味著國內網際網路平臺領域的反壟斷立法破冰。這份指南文件究竟能多大程度上解決實踐中焦點問題還需等待個案的實踐檢驗,但這並不影響公眾對它能夠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寄予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