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歡迎回到淺藍英語的外刊精讀專欄。每周我們都將精選知名外刊的最新報導,讓你在學英語同時也了解天下事。
獲得「英文思維方式」的關鍵是句子理解的flow,中英文的表述方式不同,掌握了英文句子的flow,才能讓我們寫出或者說出的內容更加地道。
我們的目標是讓同學們跟著我的思路來理解句子,get你的「英文思維方式」。
每周的講解裡我們會挑選文章的前幾段做精讀,並配有我們特意挑選出的單詞詞組卡片。
方便大家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我認為值得大家關注的重點內容。讀完文章,只要複習重點即可,剩下的讓我們一起交給時間。
此外我們將提供非精讀段落的中文概覽,並鼓勵同學們嘗試自己繼續往下讀,看看沒有老師的講解以後,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讀懂剩下的內容。
記住,語感的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並需要反覆練習的過程。
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忙轉發點讚!
今天我們閱讀的文章來自《經濟學人》9月2日期刊。
最近,鋼鐵俠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和他的三隻小豬火了,他們一同展示了Neuralink公司最新的腦機接口技術,引起全球轟動。
一起來看文章標題:
01
In idle moments, people sometimes dream about the future. Of cars that can drive themselves. Of travelling to other planets. Of moving objects by the power of thought.
譯文:閒暇時,人們有時會憧憬未來,憧憬能夠自動駕駛的汽車。去其他行星旅行的可能性和通過思維的力量移動物體的可能性。
02
Whichever particular dream you have, though, Elon Musk is probably trying to make it real. Self-driving cars and travel to Mars are the provinces of two of his firms, Tesla and SpaceX respectively. Moving objects by the power of thought is the province of a third, Neuralink.
譯文:不管你有什麼夢想,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很可能正在努力實現它。他的兩家公司特斯拉和SpaceX的領域分別是自動駕駛汽車和火星之旅,而Neuralink則是第三個,它的領域是用思維的力量來移動物體。
03
And on August 28th, at a presentation broadcast over the internet, Mr Musk showed off the firm’s progress. The highlight was the appearance of Gertrude, a pig with a chipimplanted into her brain.
譯文:8月28日,在一場網際網路直播的演講中,馬斯克先生展示了公司的進展。最引人注目的是格特魯德(小豬)的出現,這是一頭大腦被被植入了晶片的小豬。
04
Reading the brain’s electrical signals, a technique call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started more than 100 years ago and is now routine. It generally involves placing electrodes non-invasively on the scalp, though it sometimes requires the invasive insertion of wires into the scalp or the brain itself.
譯文:讀取大腦電信號是一種被稱為腦電圖(EEG)的技術,它始於100多年前,現在已成為常規。它通常是將電極以非入侵的方式放置在頭皮上,但有時也需要有創的在頭皮或大腦本身插入導線。
那麼這場直播中有哪些顛覆性的創造之舉呢?
最重要的便是採用了侵入性腦電圖,也就是說需要把設備通過手術,植入近腦神經裡。
比如格特魯德(小豬)攜帶的設備在技術上被稱為brain-computer interface腦機接口簡稱(BCI),他的突破之處在於這些植入物永久性的保留在人體中,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這個植入物可以通過發送信號來控制假肢,甚至是大腦或脊髓受傷後失去正常神經連接的真肢。它還可以反向對大腦發出指令,產生抑制早期癲癇發作的信號。
Neuralink的BCI晶片每根的直徑還不到人類頭髮的四分之一,可以通過專門設計的機器人手術來植入它。
機器人通過對大腦的掃描,便能精確地縫合電極線,避免該區域的任何血管。整個手術過程不超過一個小時,也不需要全身麻醉。
在展示中,格特魯德(小豬)的腦機連接到大腦中一個叫做嗅球的部分的神經細胞。
當它在豬圈裡嗅它的訓導員手上的食物時,顯示器顯示了這些細胞對這些刺激做出反應的電活動。
05
Not everyone is impressed. Andrew Jackson, a professor of neural interfaces at Newcastle University, commented that there was not anything 「revolutionary」 in the presentation, saying it was 「solid engineering but mediocre neuroscience」. Mr Musk replied, in a tweet, that it was common for academia to undervalue the benefits of bringing ideas to fruition.
譯文:並非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演示很厲害。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神經接口教授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評論稱,演說中沒有任何「革命性」的東西,只是「紮實的工程,但平淡無奇的神經系統科學技術」。馬斯克在一條推文中回應稱,學術界常常低估將想法變為現實的好處。
06
Admiration will surely increase if and when Neuralink performs on people a similar procedure to that which Gertrude has undergone. The firm received a 「breakthrough device designation」 from America’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in July. This means the FDA thinks the gadget shows promise (in this cas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aplegia), and offers it a faster pathway for regulatory review.
譯文:如果Neuralink在人身上做了一個和格特魯德(小豬)類似的演示,人們肯定會更加欽佩。今年7月,該公司獲得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突破性設備稱號」。這意味著FDA認為這個小工具顯示了希望(在這個案例中用於治療截癱),並為其提供了一個更快的監管審查途徑。
Neuralink下一個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向大腦發送電子信號。這樣的話,除了抑制癲癇,對大腦的這種刺激可能也能治療抑鬱和焦慮。
從長遠來看,這對馬斯克關於人與機器在神經層面廣泛接觸的願景也至關重要。
他希望,在未來,記憶可以在其他地方下載和存儲,人類可以與人工智慧形成一種「共生關係」。
雖然科技狂人馬斯克的腦洞很大,而且總是想要完成那些不太可能實現的任務。不過,他確實有說到做到的記錄。
他幾乎是單槍匹馬地將電動汽車推向市場,他白手起家建立了一個成功的商業太空火箭企業。
大腦比汽車複雜得多,甚至比火箭發射複雜得多。但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的大腦或許真的可以直接和電腦合作。
你是否期待腦機接口的實現呢?
今日外刊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