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是歷史上存在感最低的開國皇帝,卻是最完美的一個皇帝

2020-12-23 滿滿種田

歡迎來到百家號滿滿種田,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漢光武帝劉秀。說到歷史上出名的帝王,大抵都會說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有劉邦、朱元璋、成吉思汗等;這些帝王確實是了不起的開國帝王。但是,有一位總是被人所忽略,更多的人認為他是一位中興之主,他以懷柔治天下,卻為人低調,他,就是光武帝劉秀。

劉秀一人可以說有著古代君王裡的所有優點,他大度、堅韌不拔、勇敢、隱忍、寬仁、知人善任、足智多謀、自律、謙虛謹慎、最難得的是對愛情專一。對劉秀,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的粉絲,王夫之對他的評價「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後,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意思是,所有的帝王都不如他。

說起光武帝,很多人並不是很熟悉,畢竟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介紹東漢的不多。同時,東漢前有西漢的光芒萬丈,後有三國的人才輩出,劉秀開創東漢這一段的歷史被忽略也就不奇怪了。說到劉秀是歷史上最有文化的皇帝,可能很多同學不明所以。據《後漢書》記載,由劉秀之口說出的成語就有三十個左右,這還不包括別人稱讚他的像「推心置腹」、「手不釋卷」等;可以說劉秀是歷史上成語典故最多的歷史人物,很多都是到如今仍然被廣泛應用的。小編舉例一些出自光武帝的成語,去感受下光武帝的文化情懷:疾風知勁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志者事竟成、置之度外、舉足輕重、披荊斬棘、旗鼓相當、日復一日、差強人意、後悔莫及、危在旦夕、得隴望蜀、人各有志、樂此不疲等。這十五個可以說是我們耳熟能詳,能脫口而出的成語。這些成語有提醒他人的,有鼓勵人心的,有看破一切的,可以說這些成語顯示了光武帝他內心對生命的敬畏和對事業的執著。

劉秀在西漢滅亡後起兵反對王莽,當時天下大亂也是豪傑並起,劉秀和他祖宗劉邦一樣可以說是出身平民,到最後一統天下。粗略一看,劉秀確實文武雙全,可謂中國古代皇帝中的完人,但為什麼現實中的名氣卻不相稱呢?我想還是有很多原因的吧,就他個人的問題來講,主要原因還是自己在政治上的功績和遺產太少。秦皇作為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其歷史創舉可謂開天闢地,震古爍今。除此,他使用的郡縣製作為一種優秀的制度也被後人沿用千年。漢武窮兵黷武,南徵北伐,雖然罪在當代,卻也給中國擴充了廣袤的領土。比較一下秦漢時期的地圖,你就會知道什麼叫「雖遠必誅」。除此,漢武時期的推恩令,獨尊儒術等政令,也是有很多創新,雖然有些存在爭議,但卻被後來的帝王一直推崇。唐宗宋祖,兩個開創了中華歷史上經濟繁榮,文化強盛的朝代的太祖,讓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之林上盛極一時,其名氣自然也是風光無限。

再看劉秀,他中興的東漢,高開低走只撐了兩百年且亮點不多。他開國時的政策完全沿用前漢創新太少,以至於西漢時期的一些弊端依舊存在。雖然他能夠因時施政,休養生息,讓剛剛結束戰亂的國家恢復生產發展經濟,但相較於以上四位帝王大開大合不破不立的執政表現來看,劉秀的功績確實有點黯淡。不過從做人的角度講,歷史上確實難以找出這麼完美的好人了,昆陽之戰他勇冠三軍,大哥被殺害他忍辱負重,興復漢室後他不殺功臣,高學歷高顏值,勤奮踏實,厚道善良,懂經世之略,又擅長治國之道,這樣的皇帝,再難找出第二個。

劉秀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懂得尊重,也懂得忍耐;懂得韜光養晦,也能殺伐決斷;懂得以文治國,也能以武安邦;懂得善用人才,又不兔死狗烹;縱然心有所屬,依然以禮相待。

文/百家號滿滿種田,轉載請註明滿滿種田原創。

相關焦點

  • 光武帝劉秀號稱完美皇帝,但為何歷史存在感不高呢?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在歷史上作為帝王堪稱完美,人們很難看到他的緋聞,他象所有開國皇帝一樣具有雄才大略,特別是他在善待功臣問題上,被世人廣為稱道。整個東漢王朝除了開國皇帝劉秀和他的兒子明帝以外,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優秀皇帝了。這與西漢王朝前中期優秀皇帝輩出形成了鮮明對比。漢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以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王朝的關鍵性君主被後世稱頌。漢唐是中國歷史上兩大盛世。宋代雖然沒有完成統一,卻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最頂峰。秦始皇則是作為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的奠基人,因此秦朝雖然二世而亡,其地位依然不可泯滅。
  • 光武帝劉秀形象近乎完美,為何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有三個原因!
    但是許多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比起兩漢三國時期的很多皇帝,劉秀為何總給人一種存在感不高的感覺?以史為鑑對此想說下面三點:一、朝堂評價光武帝劉秀的存在感其實很高,劉秀白手起家,硬生生在王莽之亂後再次一統天下,再造漢室。雖然史稱「光武中興」,但實際上劉秀跟歷史上其他開國皇帝都是一個地位。
  • 他們是歷史上堪稱完美的皇帝,個個賢明,愛民如子!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我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將近五百個皇帝,其中各種類型的皇帝都有,有殘暴的,有浪得虛名的,也有昏庸無能的,還有非常仁愛的,歷史上有四個皇帝,在後人評價中可謂完美,真正地做到了愛民如子。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他們四個的故事。第一個,漢宣帝劉詢。
  • 劉秀是開國皇帝,為何會繼續沿用「漢」做國號,他真是劉邦的後代
    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但是,他也是劉邦的子孫,確切地說他是劉邦的九世孫。劉秀沿用漢朝的國號,是有當時的歷史原因的。 天下人也有這種認同感,本來江山就是姓劉的,姓王的給奪走了,說不過去呀!
  • 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為什麼有個外號叫「銅馬帝」?
    由於各種原因,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在網上有個外號叫「位面之子」,而劉秀生前也有一個外號——銅馬帝。現在很多人大概明白「位面之子」的意思,那麼劉秀為什麼有個外號叫「銅馬帝」呢?
  • 歷朝開國皇帝都稱得上文武雙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皇帝竟是他們!
    要說文武雙全的皇帝,那麼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算得上文武雙全。就連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這樣的農民皇帝,也有《大風歌》、《詠菊》這樣的作品流傳下來。僅靠一身武功,肚子裡沒有點墨水,怎能治理好自己所打下的江山,成為一代明君?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說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文武雙全的皇帝。
  •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君,為何甘為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皇帝?
    事實上,兩漢是歷史上所有分封王朝中最不出名的一個。像兩晉、兩宋這樣的朝代,都是在軍政體制尚未建立的時候,遷都避禍。由於城市和統治範圍的變化,而後世史家又根據城市東西南北的不同方位,對城市作了區分。它的帝王劉玄也是長沙定王劉發之後,血脈不比劉秀遠遠。並且劉秀也曾在其下邊稱臣,後來兩人鬧掰,這才另起爐灶。因此,東漢王朝名義上稱其為漢,但實際上已是一個全新的王朝,而劉秀則是正兒八經的開國之君。所以,作為開國元勳的劉秀,為什麼要以漢為名,而不是建立新的王朝呢?
  •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上),出身西漢皇室卻效力反王,還曾險些被殺
    漢朝在我國的歷史上是一個十分輝煌的王朝,前有西漢時期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文景之治,漢武帝劉徹北擊匈奴,打得匈奴人落荒而逃,將西域納入漢朝版圖,後有東漢時期的光武中興,光武帝開創東漢王朝,結束天下紛爭,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關於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事。
  •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什麼不殺手下功臣?
    鄧禹進據關中(後被馮異取代)、吳漢平定蜀中、寇恂坐鎮河內、耿弇掃蕩齊地、賈復留在身邊···在劉秀的調度下,雲臺二十八將,將星閃耀,但卻沒有任何人的功勞、實力足以構成威脅。長達30年的調整窗口開國皇帝最擔心的,還是後人壓不住這些老兄弟。
  • 古代歷史上沒汙點的3位皇帝,網友:沒法黑,各方面都堪稱完美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在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共有494位封建王朝皇帝,從開創大一統的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儀,每一位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在歷史上發揮著不同的光輝,有些人被稱為千古一帝,有些人則遺臭萬年,每個皇帝身上都有一個缺點,畢竟人無完人,在歷史上,又有哪些皇帝一生中幾乎是沒有汙點的
  •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所以,西漢與東漢的叫法是現代人的叫法,古代的人叫「漢」與「後漢」,而後漢就是劉秀所建立的漢朝,那麼劉秀作為開國之君,為何仍以漢為國號,不能另外開創一個全新的朝代呢?這句口號的意思是說:恢復高祖皇帝的帝業,平定萬世的良機。劉秀從一起兵就定下了這樣的政治口號,就永遠確定他只能以漢為國號。
  • 劉秀明明是開國皇帝,為何繼續以「漢」為國號?其實原因很簡單
    做一位開國皇帝那可謂功不可沒,百世流芳。自然地,這些英雄人物更願意自立,但我們今天所談到的這個英雄人物,與其他英雄人物不同,他沒有另立國家,而是繼續以「漢」為國號,成為一個繼位皇帝,這是為什麼呢?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這一制度在今天看來是相當科學的,但在那個封建社會,郡縣制卻未能發揮它的最大優勢,秦二世而亡。
  • 中國歷史上哪個皇帝奪取天下難度最大?是秦始皇還是草根皇帝
    像魏武帝曹操,晉宣帝司馬懿這樣被追封的皇帝是不算的。第二:要奪取天下。稱帝後幾年就被滅掉的,也是不能作數的。起碼要有一個基本上的統一局面。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秦始皇嬴政,出身貴族,繼承父親嬴子楚秦王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第一位出生貴族的皇帝。被後世稱作「千古一帝」!
  • 劉秀文功武治完全不輸劉邦和漢武帝,為何存在感卻不高?
    首先,正是因為劉秀的形象太過完美,所以反而缺乏話題性。上文我們說到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在歷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可是他們也都有著自己為人詬病的地方。對於一個沒有什麼黑點的皇帝,人們的評價絕大多數都會是正面的,而這就導致很少有人為之爭論,沒有爭論,漸漸的就連提起劉秀的人都會很少。漢武帝、唐太宗之所以有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爭論他們的功過是非,將他們的生平事跡一一陳述,對他們的所作所為反覆強調。
  • 中國歷史上唯一出身貧苦農民的開國皇帝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潮流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傑出的古代皇帝。比如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那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再比如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那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但是,毫無疑問,這些人的出身,都還不錯!
  • 古代最幸運的皇帝,運氣好到讓劉秀都嘆息,他的名字你一定知道!
    古代最幸運的皇帝,運氣好到讓劉秀都嘆息,他的名字你一定知道!有人會說是劉秀,他作為東漢的開國皇帝,一生極具戲劇化,可是前半生的劉秀非常普通,算不上一生平穩,還有人會說李治,他的父親李世民給他留下了如此強大的唐朝,身邊還有武則天幫忙料理朝政,可惜身體太差,早早的就駕崩了,難道是康熙?一個九子奪嫡就夠他受的了。
  • 中國歷史上最狂妄的皇帝:獨尊劉邦,蔑視劉秀,對曹操嗤之以鼻!
    石勒,後趙開國皇帝,羯族,今山西人,是個有名的勵志人物,奴隸出身,最終打下一方天地,登基稱帝,勢力遍及天下12州,是北方最大的割據政權。單憑「奴隸皇帝」這個金字招牌,石勒「梟雄本色」含金量十足。劉邦當皇帝以後,特意問其老父親,我和哥哥比起來怎麼樣。差一點把這中國第一太上皇當場噎死,地痞嘴臉可見可見一斑。活說著石勒也是白手起家,稱帝以後,和劉邦同出一轍。《晉書》記載:石勒稱帝後,大宴群臣,酒酣耳熱之際,跟群臣探討前代帝王的功績。石勒問大臣徐光:「我和前代帝王比如何」。
  • 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的皇帝,被稱為「成語大王」
    文/臉譜君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稱帝之後以柔術治理國家,面對斷壁殘垣的國家現狀,他勤於國政,改革開拓,開創了東漢的光武中興。毛澤東評價他「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人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
  • 「名人百科」牛背上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賞析】這句話是一道詔書,頒布於劉秀稱帝後的第二年,目的是告誡為他登位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要時刻保持謹慎的態度。當時,大司馬吳漢率軍打了一個大勝仗,劉秀非常高興,為了加快統一全國的步伐,就採取了這個在當時最能激勵人心的措施。
  • 中國古代唯一沒有汙點的皇帝,史學家都找不出他的缺點,名字耳熟
    要說好皇帝很多,可是完美的皇帝,歷史上還真的很少見。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中國古代唯一沒有汙點的皇帝,史學家都找不出他的缺點,名字耳熟。那麼,他是誰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位面之子」劉秀。劉秀,即光武帝,他出生於公元前5年,這時候漢朝已經是日落西山了。整個天下都被豪強和貴族所壟斷,皇帝漸漸的變成了大臣們的傀儡,最終弄出了一個王囊篡漢。而20歲以前,劉秀也完全看不出做一個完美的皇帝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