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錄‖從藥家鑫事件到杭州殺妻案,觀網民的成長

2020-08-28 小晶悅讀館

文/張小晶

2003年,當我還是初中生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網絡是洪水猛獸,因為有太多的孩子沉迷於網絡不能自拔,家長畏懼它,排斥它,認為它更多是一把雙刃劍,影響偏向於負面。

2010年,在校剛讀大學的時候,網絡開始逐漸在大眾中普及,工作、生活、學習需要它,網絡慢慢與成年人如影隨形,那一年網絡更多是查閱資料、人際互動的工具。也是那一年,藥家鑫事件轟動一時,媒體連續跟進報導。

『01』

2010年10月20日22時30分許,在讀大學的藥家鑫駕駛陝A雪弗蘭小轎車返回市區途中,將前方在非機動車道上騎電動車同方向行駛的被害人張妙撞倒。藥家鑫害怕張妙記住車牌號找其麻煩,便持尖刀在張妙胸、腹、背等處捅刺數刀,將張妙殺死。

那一年,整個校園及社會最轟動的莫過於此,當時給我們上《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政治》課程的老師,特意花一堂課闡述了藥家鑫事件並進行解讀,思想上進行滲透。

對於本身處於上學期的人,多少還是比較震驚,但也僅限于震驚。網絡上關於藥家鑫事件的討論爭議不斷。

一面是一個天才般有知識的鋼琴學生,一面是兇殺案件,人們很難想像一雙乾淨的手沾滿了鮮血。網絡開始追溯藥的家源,開著車的大學生兇殺案,讓「城鄉貧富差距」的字眼刺痛了無數人的眼睛。

後來,關於藥家鑫的成長史,連番被翻出來,這是一個飽受折磨的天才成長史,令人唏噓不已。面對這樣的反轉,很多人轉向開始同情藥,並希望得到緩刑,法官在一段時間裡也承受著莫名的壓力。

在情與理之間,情的成分愈演愈烈,當時的境況法官很為難,輿論的壓力瘋狂洶湧著。

直到2011年5月,二審判決宣布維持原判;2011年6月7日,藥家鑫被依法執行注射死刑,關於藥事件暫時告一段落。

張妙和藥先後去世後,身後的兩對父母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關於雙方的對話開始為大眾所關注。我記得當初有人硬是希望藥的父母收養張妙的孩子,當初覺得這是太天真的行為,今日再想起頗有些腦殘。

可見,當初關於這個事件,起初是人們對貧富差距的發洩,接著是同情天才的成長,當藥去世後硬撮合兩家父母闔家團圓,這像極了一笑泯恩仇的故事情節。

這樣一幅和諧的畫面想想都比較諷刺,無論情與理都難融通。在情感上這是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在道理上更像胡亂點譜,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間隙,這種行為是一種反人性的「強詞奪理」。

那個時候的網民相對還比較年輕化,激情大於理性,很容易被誤導,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常常讓人顯得迷惑,斷章取義為過度情緒埋藏著隱患。

『02』

10年過去了,10歲的孩子已20歲,20歲的青年也已邁入30歲的而立之年。10年的跨度,我看到了網絡的成長,同樣看到了網民的成長。

如果說藥家鑫事件大眾還是一個衝動的少年,那麼關於杭州殺妻案大眾已開始邁入理性的青年。

起初,人們會感嘆慘無人道的事實,開始全民破案模式,一連幾天大眾在討論,然而,關於事件基本能形成一個共識:法律權威,人們更看重權威的事實真相,不在僅限於情緒的抒發。

▲密密麻麻像腦迴路

隨後,開始對婚姻中的遭遇不斷進行理性反思,從受傷害到遭遇家暴的群體,已然邁出了成熟的一步。

網民開始了反思,然後到深度思考的認知,這是一個難得的成長。這10年從情緒發洩、挑戰法律到理性分析、尋求解決問題,這是網民最好的成長,畢竟吃瓜群眾只是個旁觀者,是外行,但倘若推己及人反覆思考,就會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專家。

,我是一枚熱愛文字的新聞女孩,透過文字去感受世界,期待與您共同成長!

………………………已完……………………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及藥家鑫案,引起對低齡犯罪的深層思考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臺灣導演楊德昌1991年的作品。本片斬獲當時諸多國際電影大獎。這是一部根據臺北發生的真實案件改編的影片,也是導演在14歲時的親歷案件。不是為展現「小四」的惡,而是找到罪惡背後人性中的反思。我們聯繫到前些年發生的藥家鑫案,我們無法理解為何一名音樂學院的大學生在撞人後卻用刀把傷者刺死。從柴靜對藥家鑫父母的專訪中能夠探知到至少是部分釀成命案的深層次原因。
  • 從犯罪心理學角度怎麼看杭州殺妻案?
    最近幾天,杭州妻子謀殺案終於得到解決,駭人聽聞的殺人手法迅速在整個網際網路上傳播。受害人的丈夫,謀殺嫌疑人許國立在事件發生前在受害人家人的採訪中,曾表示自己是無辜的。他表情平靜,很難讓人懷疑。要不是杭州警方的通宵辛勤工作,通過一個個細微的線索,最終解決此案。妻子的案件很可能作為失蹤案件,久而久之變成懸案。
  • 十年前藥家鑫事件再反思:嚴格管教會成為一個孩子的「家庭恐怖」
    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某學院的大三學生藥家鑫將張妙撞倒並連刺數刀致受害人死亡,逃跑途中再撞一人。22日警方詢問其矢口否認,23日在父母陪同下自首,「藥家鑫案件」告破。我們再看藥家鑫事件,若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完成所指派的事情,就會「被挨打」,「被關地下室」。孩子變好了成為了你內心所想要的,然而這樣的刺激也讓藥家鑫對自己的父母有了憎恨和失望,甚至自己表示曾經看不到希望想自殺。軍人出身的父親也成了藥家鑫家庭生活中的一種恐懼,提起父親最多的兩個字可能就是害怕。
  • 藥家鑫死了,對輿論的反思何時開始?-搜狐新聞
    太多前車之鑑,社會不信任感加重   杭州飆車案中被稱為
  • 杭州「殺妻案」告破後,又一事件引發起女性的強烈譴責
    但隨著案件的沉冤昭雪,大眾免不了對其的口誅筆伐,對於有如此惡劣影響的刑事事件,大家都有著相同的憤怒心情。但是,在此事件發生不到一周的時間裡,又有一件事情引起眾人不快。性質惡劣的案件,卻成為一部分人口中的「新梗」。
  • 李玫瑾再談藥家鑫案
    群眾成為群氓的危險,與專家成為「磚家」的危險同樣大  本刊記者 李超 發自北京  李玫瑾十分清楚,接受記者採訪,不可能避開藥家鑫案。「我這些年在點評一些重大案件時都遇到過很大爭議,從2004年馬加爵案到2006年邱興華案,楊佳案如果不是奧運會的話一定也會很多。」
  • 馬加爵事件!藥家鑫事件!心靈扭曲?
    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弒母案再次刺激了國人的神經,這起案件讓人不禁想起發生在2004年的雲南大學馬加爵殺人事件和2010年陝西西安的藥家鑫駕車肇事後殺人事件。高智商人群的心靈為何如此扭曲,下一代的教育如何進行,如何給與孩子正確的價值觀,社會給與更多的正能量,值得國人的深思。
  • 杭州、資陽殺妻案,是否會引起夫妻間的信任危機?
    近期,杭州李某某和資陽屈某某都是趁妻子熟睡時,將妻子殘忍殺害,這兩起案件的殘暴的行徑,冷漠的內心世界,令人髮指!雖然這些留言只是一個調侃而已,然後,也為這兩起殘忍的殺妻案所引發的夫妻信任效應產生疑慮和思考。
  • 杭州殺妻案,其實被放大了個案的負面效應
    杭州殺妻案,很多評論引申出不婚不育保平安這類說法。如果因為個案,你就要去否定某一類群體或生活方式,則基本沒法活了,因為車禍慘案會讓你沒法出門,在單位發生的性騷擾或其他潛規則,會讓你沒法上班,甚至吃飯噎死情況的發生,會讓你不敢吃飯。
  • 大案紀實——藥家鑫案
    2010年10月,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將張妙撞倒並連刺數刀致受害人死亡的事件引發輿論熱議;10月23日,藥家鑫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公安機關投案。同月22日,公安機關找其詢問被害人張妙被害案是否系其所為,藥家鑫矢口否認。同月23日,藥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機關投案。
  • 杭州殺妻案,這不能成為我們懷疑婚姻的條件
    1最近一段時間,全國人民一起看了今夏最揪心的一部驚悚懸疑恐怖片:杭州殺妻案好多夥伴因為殺妻案,似乎對婚姻產生了死亡恐懼。他們只看到了一部分倖存者,卻沒意識到這些倖存者只是極個別的數據。3因此,從倖存者效應來看,杭州殺妻案屬於小概率事件,之所以被如此曝光放大,是因為這是媒體天然屬性:曝光那些有爆點的,能引起社會熱議的話題。所以,我們需要更理性的看待這些報導,而不能陷入報導的世界裡。
  • 柴靜探訪藥家鑫案雙方父母:這裡有血的教訓
    案發後第三天,藥家鑫在父母陪同下前去自首,今年五月,藥家鑫故意殺人案終審判決對外公布,判決詞寫「該犯犯罪動機極其卑劣,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後果特別嚴重,依法判處死刑」。6月7日,藥家鑫被執行死刑,之後遇害人張妙也入土安葬,藥家鑫案已成歷史,但它留下的影響和思考卻遠未停止。8月2日和3日,央視記者來到藥家鑫和張妙的家中,與他們的家人進行了對話。
  • 藥家鑫父親起訴藥家鑫案原告律師
    據蘭和介紹,在藥家鑫案審理過程中和藥家鑫被執行死刑後,藥案被害人家屬的代理人張顯,通過其微博針對藥家鑫及其家人發布了一系列不當言論。藥家鑫犯罪不意味其父母應該受到株連,要忍受各種謾罵、侮辱和誹謗,被人通過各種介質妖魔化。
  • 網絡派生詞見證中國網民10年成長:打醬油到賈君鵬
    網絡派生詞的轉變,見證的是網民的中國式成長「小胖,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我上個月被就業,這個月工資被增長,你轉告我媽,我沒心情回家吃飯。」如果你不明白MSN上的兩個人在說什麼,很遺憾,這說明你已經在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文化中徹底落伍了。
  • 「杭州殺妻案」過後,又一起殺妻案曝光: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選
    前幾天,沸沸揚揚的杭州女子失蹤案終於水落石出。兇手系女子丈夫,趁女子熟睡時將她殘忍殺害,分屍後拋棄。就在大眾還未從殺妻、碎屍、拋屍化糞池的恐懼中走出來時,四川又發生了一起殺妻案,情節與之前十分相似!被害人方小紅今年27歲,10年前經人介紹,從曲靖嫁到了四川安嶽,育有一兒一女。7月20日,安嶽警方接到她的丈夫屈某報警,稱妻子於7月19日失蹤。
  • 對話淨因法師:是誰製造了藥家鑫
    文/蘭溪2011年6月7日,藥家鑫被執行死刑。8個月前,這位西安音樂學院的大三學生駕車撞人後又將傷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因案情情節惡劣,曾轟動一時。如今,他的死似乎已為大學生肇事殺人案畫上了句號。然而,藥家鑫事件真的結束了嗎?教育不是製造機器人蘭溪:對藥家鑫事件你怎麼看?
  • 杭州「深夜殺妻案」:危險的枕邊人!你恐婚了嗎?
    7月以來,浙江杭州、四川安嶽先後發生「深夜殺妻案」,兩起案件的兇手都是趁妻子熟睡時痛下殺手,隨後向警方報案,謊稱妻子失蹤。7月25日,杭州警方通報杭州女子失蹤案:是一起有預謀的故意殺人案件。 本月接連發生兩起冷氣嗖嗖的殺妻案,細思極恐,讓人不禁脊背發涼。果然,「至親至疏夫妻」。
  • 藥家鑫走後
    比這個視頻更早的時候,我記得是去年11月28日以後,就有視頻出來了,就是藥家鑫說「農村人特別難纏」的那個視頻。我看見了,但是當時是在刑偵階段,都在保密,我的律師都不能單獨見藥家鑫的,最少要有兩個警察陪著,只能問些「好不好」、「缺點啥東西」之類的問題,那個視頻是怎麼傳出來的?為啥媒體在刑偵階段能採訪到藥家鑫?誰批准的?我至今也弄不清楚。
  • 4億夫妻被杭州殺妻案啟發:我愛你,所以我不會​​化糞池警告​
    25日,杭州警方召開新聞通氣會,轟動一時的殺妻案塵埃落定。該案中丈夫許某某對妻子來某某殘忍的分屍手段引起網民熱議。「冰櫃藏屍」、「化糞池警告」成為網絡熱詞。杭州殺妻案給中國夫妻的啟發不應該是「我愛你,所以我不會『冰櫃藏屍』、『化糞池警告』」嗎?
  • 從杭州殺妻案看中國的婚姻土壤
    ​原創:牲產隊長 公眾號:牲產隊杭州殺妻案目前已經偵破同比1980年到1999年,2000年出到2020年中國人口少了近2億人。現在中國的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問題出現,這在未來會加重整體的社會負擔,也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