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震顫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由於沒有發生器質性的病變,西醫儀器檢查不出來什麼毛病,這也就導致西醫在治療特發性震顫的時候沒有辦法對症用藥,雖然說在臨床上使用一些鎮靜營養神經的藥物進醒抑制,雖說在臨床上的治療效果還不錯,但是同樣的也伴隨著很強的副作用,就這麼反反覆覆也並不是長久之計。
對於中國人來說,中醫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就算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用到其中的一些名詞,很多人對於中意的第一映像就是慢,需要長時間的用藥。其實這個並不完全正確,中醫講究的是辨症論治,因為每個人的病情不一樣、症型也不一樣,那麼治療的周期也就不一樣。對於特發性震顫來說,一般多久能見效呢?
特發性震顫從中醫上講叫「顫症」,「顫症」有虛症和實症症之分,虛症多而實症少。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虛症的情況。「肝風內動」是顫症發病的主要原因。「風」擅動而不拘,「顫」就是一直在動,而這類患者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動搖不定的,有時候身上還有麻木感,還有時會有蟲行的感覺,而這些症狀的類型和自然界的「風」有相似的地方,按照中醫取象比類的方法就稱之為「風」。而這種「風」又是由於機體內部所引起的類似動風的現象。而肝主經脈,《內徑》上講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所以這一類的症狀我們將它歸納於:「肝風內動」的範疇。
又因肝風內動主要是由於陰虛與血虛有關。肝主經脈,經脈在動,所以是肝臟陰虛,肝屬木,而肝臟的陰虛又是由於長期的腎陰虛所引起的,即陰虛是由於肝腎陰虛所致。而這類患者多操勞過度,長期操心勞神又暗耗心血,所以造成了血虛。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虛的人常常伴有氣虛,所以就造成了氣血虧虛。
不論是氣血虧虛還是肝腎陰虛都會導致人體的經脈失養,經脈失氧就會導致經脈的震顫,筋脈的震顫表現在體表就會出現類似於肢體震顫,麻木或者是蟲行的症狀。
在治療過程中主要是滋補肝腎、氣血雙補,從而使得經脈能夠等到陰液、氣、血的正常乳養,當經脈得到正常乳養之後也就不會抖動了,即達到熄風止痙的目的。又因為這種疾病的時間往往都比較長,也就常常伴有血瘀和痰淤,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也就需要佐以活血化瘀化痰的藥物。百草熄風飲就是基於此理論再加上多年來的臨床經驗所總結出來的。以其獨特的配方加減配伍,在治療特發性震顫的同時還能調理患者的臟腑功能,進一步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復發。因為每個人的體制不同,疾病的嚴重程度不同,治療周期的話也會有一些不同,需要與患者與大夫之間積極配合才能
中藥以「標本兼治」而聞名,一般以療程來確立周期,根據不同的病症、個人的身體情況,所以所需的療程是不一樣的。而且在中醫有句話叫「實症好治,虛症難調」這也就導致在治療周期方面所用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調整好情緒,緊盯醫囑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