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偷送乾隆一本書,乾隆如獲至寶,一對可憐父子卻被刨墳受辱

2020-12-12 牛眼觀史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江蘇大地剛剛回暖,東臺縣的徐家卻迎來冰冷的人生終點。

話還得從乾隆三年說起,江蘇東臺縣33歲的徐述夔中了舉人。就在徐家歡天喜地慶賀時,卻得到一個不幸消息。原來,清朝科舉有一個條例,凡中舉之人的考卷必須送到禮部進行二次審核。當年的考試題目是「君使臣以禮」,徐述夔答題時寫了一句「禮者,君所自盡者也」。禮部的官員認為徐述夔寫的「自盡」兩字別有用心,於是取消了徐述夔繼續參加會試的資格,並且永遠不得錄用。

看著大好前途就這樣被斷送,徐述夔就把自己反鎖在家中的一柱樓內,整日飲酒作詩,鬱鬱寡歡,相繼寫下《一柱樓編年詩》、《一柱樓小題詩》、《一柱樓和陶詩》等十多種詩文和小說。乾隆二十七年,徐述夔帶著憤恨離開人世,他的兒子為了告慰死去的父親,掏錢把父親曾經寫下的所有詩文整理後出版,並命名為《一柱樓詩集》。沒想到,一片孝心竟給後世子孫留下禍根。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徐述夔的孫子徐食田和別人因地產交易發生糾葛,同鄉蔡嘉樹是個小心眼,竟偷偷跑去官府舉報說,徐家藏有禁書。當時,乾隆正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搞「文字獄」運動,家中藏有禁書可不是一件小事。時任江蘇學政的劉墉知道這件事情後,馬上偷偷向乾隆舉報,並拿著物證《一柱樓詩集》讓乾隆親眼過目。

乾隆皇帝隨手只翻了一頁,就看到「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的詩句,這就是反詩!乾隆馬上勃然大怒,現在「文字獄」運動開展的有聲有色,竟然還有人和朕對著幹,我要親手殺了徐述夔子孫。但隨後一想,這也是一件好事,這個關鍵物證就是一件寶貝,終於有藉口向江南不聽話的文人動刀子了。於是,乾隆指示劉墉前去嚴加督辦。

「徐述夔編造狂悖詩詞,妄肆詆譏,其子徐懷祖將逆書公然刊刻流傳,二人雖已身故,仍照大逆凌遲律,銼碎其屍,梟首示眾。」

徐家立刻迎來血雨腥風,徐述夔和兒子徐懷祖雖然已故,但也沒能逃脫被剖棺戮屍、梟首示眾的懲罰。徐家兒孫或被斬首,或淪為奴隸,當地多個官員也因此事受到株連。次年,劉墉因舉報徐家有功,被調至戶部當右侍郎,後來又升遷至吏部任右侍郎。

雖說這個血腥案件的罪魁禍首是當朝皇帝乾隆,但是,在整個事件中,劉墉雖扮演了不光彩角色,卻成了最大贏家。這起乾隆年間規模巨大的文字獄,直到嘉慶年間才被平反昭雪。但後人每當提及此事,仍對劉墉懷恨在心,為徐氏一家憤憤不平。(文章由作者原創,關注百家號——牛眼,分享更多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乾隆過壽,別人送古玩美玉,劉墉送桶生薑卻讓乾隆最開心
    但也有一些官員剛正不阿,一生從沒有貪過半毛錢,比如說包拯,海瑞,再比如說清朝時的劉墉。劉墉在民間被稱為劉羅鍋,這個人真的是一生清貧,一直在跟如和珅一樣的惡勢力作鬥爭,可以說乾隆能有如此賢臣,也是他的福分。劉墉在當江寧知縣的時候,迎來了一件大事,那便是乾隆皇帝六十大壽。
  • 乾隆60歲生日,劉墉送了一桶生薑,為何乾隆立即龍顏大悅?
    禮物並非越貴越好,既要考慮到雙方的身份、體面,也要顧及場合,比如給文人雅士賀壽,送一副字畫就比較合適,而送金銀珠寶就顯得很俗氣。在乾隆年間,就有一個臣子給皇帝賀壽的送禮佳話。帝有所好,臣下必甚焉,所有的臣子都絞盡腦汁地準備奇珍異寶為乾隆賀壽,為的就是博君王一笑。然而,劉墉僅僅送了一桶生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乾隆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龍顏大悅,這是為何?
  • 乾隆皇帝與劉墉的絕對
    乾隆皇帝和大臣劉墉都是才子,出口成章。 只是君臣之分,平時都愛做個詩,出個對聯。有一天,早朝完畢。乾隆皇帝來了興致,說劉墉:劉愛卿今天閒來無事,陪朕釣釣魚吧。劉墉說,好啊,能陪皇上釣魚是臣的榮幸。 君臣二人就在釣魚亭前開始釣魚,也不知怎麼的,劉墉不一會就釣了好幾條魚。
  • 乾隆出聯難劉墉
    一天,君臣走到一沙河處,忽然颳起一陣狂風,黃沙飛舞。正在這時,一匹脫韁之馬跑了過來。乾隆見狀,靈機一動,隨口念出一條上聯。聯曰: 沙馬趟沙沙打沙馬腿 讓劉墉對下聯。劉羅鍋子左瞧瞧,右看看,意在尋取可對之物。正巧,遠處一頭毛驢馱著一大捆草走來。
  • 劉墉接過乾隆賞賜卻不謝恩,沒等乾隆問罪,劉墉說了一句話
    《宰相劉羅鍋》這部經典的古裝戲想必小夥伴們都曾看過,片中那個被乾隆以及眾文武百官戲稱為「劉羅鍋」的劉墉,與和珅和中堂這個超級大蛀蟲鬥智鬥勇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乾隆皇帝作為一國之君,與和珅同穿一條褲子,甚至有時候當眾戲弄劉墉。
  • 歷史上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間的真實關係
    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紀昀)是這些年來電視螢屏上經常出現的「歡喜冤家」,或是乾隆、劉墉、和珅一組,或是乾隆、紀曉嵐、和珅一組。那麼,歷史上的劉墉與乾隆的關係究竟怎樣?上文已經說過,劉墉是大學士劉統勳的兒子,他前期在官場中的榮辱進退很大程度上與其父的遭際有關。而劉統勳是乾隆皇帝頗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總的看,這個時期乾隆對劉墉還是比較關照的。劉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蘇學政,乾隆都有詩相贈,可見關注與期許。
  • 乾隆傳位嘉慶轉交玉璽不忍撒手,劉墉一句話點醒乾隆立即鬆手
    乾隆自導自演一齣好戲,轉交嘉慶玉璽不放手,劉墉一句話點醒乾隆乾隆傳位給嘉靖皇帝時,居然抓住玉璽不捨得放手,在身旁的劉墉對乾隆說了一句話,這才使乾隆有所醒悟,徹底放開玉璽。乾隆執政60年時,就打算將皇位傳給自己兒子嘉慶,於是高調舉辦傳位大典,聚齊文武百官,請來附屬蕃國使臣,共同見證退位繼承,這也是件非常新奇的事,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這也算乾隆人生中最後一齣好戲。典禮當天,乾隆皇帝走在通往皇帝龍椅的路上,因年紀大,走路不穩趔趄一下,一旁的和珅急忙想要去扶皇上,被皇上一個眼神制止。
  • 乾隆命令劉墉跳河自殺,劉墉是怎麼應付過去的?
    乾隆捉弄劉墉,讓劉墉跳河自殺。劉墉機智應對,說自己在河中遇上了死去的屈原。屈原勸自己不必急著尋死。屈原說了,他當年投江,是因為遇上了昏君楚懷王,而當今天子聖明,死了太可惜了。說到這,劉墉拼命地眨巴著一雙小眼睛,拿腔捏調地對乾隆說:「皇上聖明天子呢,還是昏君一枚呢?」乾隆決心戲弄劉墉到底,說:「我是昏君一枚,你還是去死吧!」
  • 乾隆命令劉墉自殺,劉墉半柱香後回來說了句話,乾隆反賜他黃金萬兩!
    乾隆命令劉墉自殺,劉墉半柱香後回來說了句話,乾隆反賜他黃金萬兩! 劉墉(1720~1805)是乾隆時期的內閣學士,書法家,人稱「濃墨宰相」。劉墉是乾隆十六年中的進士,那一年他31歲。
  • 乾隆說我屬馬,劉墉說我屬驢咱倆同歲,劉墉說了什麼讓乾隆高興?
    可以很明確地說: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漏洞的,因為乾隆與劉墉並不同歲。乾隆生於1711年,而劉羅鍋則生於1720年。1711年屬兔,所以乾隆是兔頭龍身。而生於1720年的劉羅鍋則屬鼠。天下的故事是不一樣的,但道理卻是相通的,這個乾隆與劉羅鍋的野史跟世人講述的相通道理大約就是「君臣相處之道」無疑了。在古代,君臣之間是有非常大的忌諱的。君王的名諱你得避開,君王衣服的顏色你得避開,自然,君王的屬相你也非得避開不可,否則,你就將被治一個「犯了君王忌諱」的大罪。這個罪,一不留神可就是要掉腦袋的。
  • 劉墉隨侍乾隆二十餘年,最後才成為副丞相
    劉墉隨侍乾隆二十餘年,歷任吏部、兵部、工部等部尚書,其間入值南書房,掌管皇子教育,成為副宰相。劉墉最初也講奉承,甚至一改剛直品位自掏腰包刻「御製集」,為盛世舞之蹈之。不些在劉墉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及第,以及他步入仕途的最初階段,劉墉在仕途上的進退,實際上是與他的父親劉統勳在仕途上的變化密切相連的。由於劉統勳在漢大臣中,是繼雍正朝張廷玉之後,被號稱為「百餘年第一人」,受乾隆皇帝寵信超過其他漢人大學士,所以劉墉也受到乾隆皇帝的特別關注,乾隆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第一個例子應該是劉墉中進士過程中的關照。
  • 乾隆60歲大壽,劉墉送了一桶便宜生薑,為何皇帝反而龍顏大悅?
    歡迎來到百家號小帆侃歷史,今天我們講述的是:乾隆60歲大壽,劉墉送了一桶便宜生薑,為何皇帝反而龍顏大悅?在乾隆過60歲生日的時候,那作為一國之君,當然特別重視壽辰的排場了,而臣子也會在這個時候絞盡腦汁的為皇帝準備禮物賀壽,但是在當時,別人都送奇珍異寶的時候,劉墉卻只送了一桶姜。皇帝看到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十分開心,還重重地賞賜了他,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 乾隆過60歲壽誕,劉墉僅僅送了一桶生薑,乾隆帝為何反而龍顏大悅?
    在古代的時候,這一原則更是最重要的,在古代的宮廷中,不會生存之道的人,皇帝則有可能一怒之下要了你的小命,因此,不管你有沒有巴結的需要,最起碼要讓皇帝順心。 尤其是乾隆這種愛慕虛榮的君王,特別重視壽辰宴會的體面問題。帝有所好,臣下必甚焉,所有的臣子都絞盡腦汁地準備奇珍異寶為乾隆賀壽,為的就是博君王一笑。然而,劉墉僅僅送了一桶生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乾隆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龍顏大悅,這是為何?
  • 他是劉墉之父,大清名臣,死後乾隆親自上家悼念
    劉統勳與劉墉是父子關係,劉墉是劉統勳的長子。說起劉墉他們家,那可真的是稱得上名門望族了,從劉墉這一代往上數,連者四代都是進士。劉墉是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他爹劉統勳是雍正二年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他爺爺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他曾祖父劉必顯順治九年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從地位和歷史影響來看,劉統勳與劉墉無疑是他們老劉家最為出色的兩位,都曾做到過內閣大學士。要知道這個官兒,可是妥妥的一品大員,乃是清朝單個官銜中的最高級別。
  • 乾隆說我45歲屬馬,劉墉說我45歲屬驢,隨後劉墉的話讓乾隆樂了
    乾隆問劉墉多少歲不是真的不知道劉墉多少歲,而是因為嫉妒而找茬。那一個君王為什麼會嫉妒一個臣子呢?還不是大貪官和珅挑撥的。民間傳說劉墉和乾隆是同歲,都是屬馬。劉墉過45歲生日的時候原本並沒有想大操大辦,但是因為多年來為官清廉為民做主,那些受過恩惠的老百姓自發的前來賀壽,一時間門庭若市。還有不少人給劉墉送了萬民傘,立了長生牌位。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和珅太厲害了,這事情都能拿來攻擊劉墉。他跑去和乾隆酸溜溜地說:「劉墉真的是個好官啊,奴才是真的佩服他。
  • 劉墉是清朝時期的大清官,乾隆時期的劉墉是個什麼職位?
    劉墉也就是宰相劉羅鍋,跟了乾隆,也跟過嘉慶,最後給嘉慶的兒子還當過老師,一開始順風順水的,就是性格太直了,最後乾隆不喜歡他了,不過作為官員,他清廉,做人,堂堂正正,可惜後來不得皇上待見。
  • 乾隆皇帝問劉墉:大清一年死多少人?劉墉回答:12個
    在乾隆皇帝時期,和珅始終是乾隆皇帝最為寵幸的權臣之一,在真實的歷史之上,與和珅同朝的大臣們不得不裝傻充楞保證自己不會受到和珅的監視和懷疑,而其中劉墉就是這種人的典型代表。
  • 歷史上真正的劉墉是怎樣的?別被電視騙了,膽敢跟乾隆搶「龍印」
    但清朝也曾有過盛世,康乾盛世,這三位皇帝確實是活在盛世中,而乾隆皇帝的在位經歷更是被多次搬上螢屏,比如《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其中講述了劉墉、和珅、紀曉嵐和乾隆皇帝之間的故事,這四人可都是清朝史上的大人物,雖然故事不能全然信服,是影視杜撰的,但也有的是真實發生過的。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怎麼樣的?他竟然真敢跟乾隆搶「龍印」
    劉墉於清乾隆十六年中進士,相傳,當年殿試前十名卷冊被遞到乾隆皇帝面前,劉墉卷本來列為第一,但是,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劉墉由於出身相門而被降格,與狀元失之交臂。此後,民間有傳言劉墉個子很高,常年躬身讀書寫字,背看上去有點駝,因此,產生了「劉羅鍋」的說法。
  • 乾隆刁難劉墉,問他屬什麼,劉墉答:我屬驢,從此連升三級
    劉墉,民間又稱劉羅鍋,這個人可以用「狡猾」來形容,為什麼這麼說,其實說的是這個人機智到別人只能用「狡猾」來誇他。乾隆屬馬,劉墉也屬馬。當然這是一個忌諱,乾隆知道這件事,於是故意刁難劉墉。乾隆問劉墉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