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東省級機關、珠三角鄉鎮街道。
每年廣東省考,報名人數、考試人數基本排在全國各省市區第一。2019年,廣東省最終參考人數達到38.5萬,而排在後面的幾個考試大省分別是:江蘇31.9萬、河南29.4萬、貴州27.5萬、浙江25.3萬、山東24.4萬。各地考生之所以趨之若鶩,主要還是因為待遇高、環境好、發展潛力大。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廣東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GDP已超10萬億,財政實力雄厚,一些街道(村、社區)擁有很多大型上市公司甚至是世界500強企業。廣深佛莞珠海等地公務員收入,處在全國一流水平。廣東也是唯一擁有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的開放大省,加之背靠香港澳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深圳正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該地區對全國的虹吸效應特別是對高素質年輕人才的吸引與日俱增。
為什麼珠三角鄉鎮街道也難考?為調動基層積極性,珠三角地區採取下向財政激勵機制,越到下面,財政地方留成比例越高,如我們所熟悉的體育彩票公益金、社會福利彩票公益金等,可能鄉鎮街道提成20%,市縣提成10%,而省裡只有5%。因此,鄉鎮街道的財政資金非常有保障。從廣東每年的錄取公示名單來看,985、雙一流高校畢業的高材生漫山遍野,不乏各種境外高層次人才,甚至是麻省理工、香港大學的博士,也有各大銀行以及企事業單位職員,可以說競爭十分激烈。此外,廣東不限戶籍,這讓很多無法考取北京、上海等超級大都市的考生看到了擠向一線城市的希望,進一步增加了報考引力和考試難度。因此,珠三角地區(含廣東省級機關)公務員考試,尤其是筆試環節,只有達到從獅群、狼群中突圍的能力,方能有上岸的機會。
2.中央部委。
如果說很多人報考廣東,是奔著收入去的,那麼報考中央部委,或多或少都帶有一點家國情懷。眾所周知,部委收入並不高,到手工資還不如北京市、區、街道公務員。以前,部委最實惠福利就是解決住房,住房貨幣化改革以後,絕大部分部委已取消福利分房,這對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考生來說,尤其是以現在部委的收入和北京的房價來看,想在北京買房,必定非常困難。但是,部委提供的大平臺大視野大格局,是其他省市區公務員崗位不能比得,真正能實現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想問題、辦事情。部委的一項決策、一套機制、一部規章,都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力量。同時,衙門大好做官,在部委工作,一般不用擔心晉升問題,熬一熬,正處級、副廳級退休,這都是常態。當然,部委的報考門檻也很高,學歷、履歷、能力缺一不可,一般要求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同時具有兩年甚至三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大部分崗位還要求為中共黨員,且具備較高文字水平和綜合協調能力。
所以有志於部委的同志們,都是有兩把刷子能人,具有學歷高、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等特點。還有很多考生,把部委作為成「公」唯一目標,省考根本不考慮,就算參加,也就是練練手、找找感覺,這些同志更是有情懷、有魄力、有追求的「狠人」。另外,部委的面試由用人單位組織,具有一定自由裁量權,5:1的面試入圍比例,不唯初試成績論的面試選拔風格,也無形中增加了進「部」難度。從部委每年公示的錄取名單來看,有省屬、部屬事業單位人員,有國有五大行職員,也有華為、中興這樣的世界級企業員工,甚至還有很多海外知名機構人士。總體來看,中央部委層面的競爭層次高、難度大、可遇而不可求,要想上岸,必須需要有猛龍過江的勇氣和決心。
3.江蘇省級機關、蘇南(南京、蘇錫常)地區。
江蘇GDP位列全國第二,也是全國百強縣(市)區最多的省份,即使是經濟倒數第一的宿遷,放到很多省份也可以排進前二、三位。江蘇省級機關和蘇南地區待遇全國首屈一指,不輸北京、上海和珠三角等地。目前,江蘇暫無一線城市,很多地方房價相較北上廣深要低很多,加上古色古香厚重的歷史人文底蘊,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江蘇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不限制在職公務員考試的地方,每年既有臨近的安徽、山東、湖北等地考生入蘇,也有稍遠的四川、江西、河南等地考生試水;同時,江蘇自身也是人口大省,本省考生也很多;此外,蘇北地區、駐蘇的中省直單位公務員,每年有很多重新參加江蘇省考,所以江蘇地區的競爭也尤為激烈,省考人數僅次於廣東。
目前,蘇錫常等地戶口還沒完全放開,如果不限戶口的話,報考蘇南地區的人將更多,而且很有可能使江蘇的整體考試難度超過廣東。此外,江蘇考試題型靈活多變、喜歡創新,經常不按套路出牌,特別是面試,時而採取無領導小組,時而採取結構化小組面試,令很多教育輔導機構和考生焦頭爛額。因此,在成「公」的趕考路上,我們既要防廣東虎,又要防部委狼,還要防江蘇的小綿羊。
4.北京、上海、天津、浙江(三市一省地區)。
三市一省內部發展相對均衡,冷門崗位相對較少,不像廣東東南熱、西北冷,也不像江蘇蘇南熱、蘇北冷。由於都有戶口限制,報考人員主要以本地為主,還包括外來的一些應屆高校畢業生。幾個地方每年招錄人數不多,同時又是人口流入地,每年還有大量考生積累,學歷要求高,參與競爭的名牌大學生多,上岸還是有一定難度。特別是上海、浙江,筆試題目較難,對數學能力要求較高,很多數學差的考生只能望而卻步。天津雖然待遇不錯,環境也挺好,尤其是濱海新區,但受地域影響,吸引力較弱,同時又加入4月聯考,因此報考天津的考生並不密集。從考試人數、競爭比例、考生結構等方面綜合來看,三市一省難度差異不大,但是能在這幾個地方參加考試的人,也都非等閒之輩,可以說處處都是高手過招,稍有疏忽,則很難取勝。
5.成都、重慶、武漢、西安等中西部新一線城市。
這些新一線城市大多是人口千萬級以上城市,同時也都是區域中心城市甚至國家中心城市,雖地處中西部,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飛速崛起,人才、技術、資本等加速集聚,城市活力魅力日益增強,對本省以及周邊地區的人口吸引力非常強,每年都有大量人口流入。特別是成渝經濟圈,美食美酒,美女美景,極度休閒的生活方式,收入在當地排中上遊,而房價比一線城市要低很多,性價比高,幸福感強,已成為當今年輕人紮根的熱門選地,逃離北上廣,投奔成渝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川、重慶省考一年兩次,這也額外多了一次機會。武漢、西安等地,交通通達,高校眾多,有一定特色,近幾年大力推行搶人政策,吸引眾多大學生落戶,人口熱帶來的公務員熱可見一斑。總體來看,中西部新一線城市的考試難度在不斷加大,尤其是主城區的部門、崗位,真有一種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覺。
6.其他省會城市。
這些省會城市,與新一線城市相比,雖然在經濟、熱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對本省的虹吸能力依然很強。隨著各省努力提高省會首位度戰略的深入實施,這些省會城市逐漸成為一枝獨秀、一省獨大,如哈爾濱城市人口超千萬,其所在的黑龍江省官宣人口3000多萬,由於人口大量流出,實際上可能只有2000多萬人,哈爾濱卻佔據半壁江山;又如貴州省2019年省考人數高達27.5萬人,其省會貴陽81個職位,繳費人數平均達248:1。所以,這些省會城市考生數量不會很少,考試難度並不會很低,有的地方、有的崗位甚至可能超過新一線城市的上岸難度。
7.各省市三四線城市。
這些城市經歷過擴張期之後,逐漸進入緩慢發展期,有的地方還出現停滯甚至是收縮。一些能源型城市、艱苦邊遠城市,表現特別明顯,如曾經的煤城鶴崗,5萬能買一套房;油城克拉瑪依,老城區已經荒廢,儼然一座空城;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作為一個地市級行政區,人口規模甚至不如東部地區的一個鄉鎮。由於地理位置差,經濟落後,待遇較低,城市建設相對滯後,對外市人口吸引不強,除本市所轄地區外,一般很少跨市過來的考生。這些地方房價低、生活成本低、考試難度低,有些市級部門職位平均競爭比也就十幾比一,縣區很多也就剛過開考比例。所以這些地方除少數崗位外,只要墊墊腳、努努力,很容易就能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