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初心厚德明志 篤學力行築夢岐黃——訪貴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副...

2020-12-15 天眼新聞

記者:貴州中醫藥大學作為中醫藥管理局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優秀和順利通過中醫學、中藥學專業認證的學校,學校在學科建設上有哪些特色?   劉興德:按照《貴州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特色教育強省實施綱要(2018—2027)》的要求,學校學科發展緊扣我省「學科專業突進行動計劃」,以中醫學、中藥學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區域特點,突出民族醫藥尤其是苗醫藥特色,強化學科基礎研究與應用結合,推動基礎研究的轉化和技術產業化,助力我省民族醫藥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學科服務社會的貢獻度。如,今年我校張麗豔老師剛獲得的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就是我校學科建設服務民族醫藥產業,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助推我省決勝脫貧攻堅的典型。

貴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興德  貴州中醫藥大學供圖

記者:高校與地方同步發展,融合共生是當前貴州省加快推進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貴校如何推動建立「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科創基地」等平臺,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努力打造支撐貴州跨越發展的「人才高地」?  劉興德:貴州中醫藥大學作為我省唯一的中醫藥本科院校,始終堅持紮根貴州大地辦中醫藥大學,把論文寫在貴州大地上。近年來,我校結合地方產業特色與貴陽市、貴安新區、小河經濟技術開發區、清鎮市、惠水縣人民政府、貴州科學院等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積極打造建設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產學研平臺,共同探索欠發達地區後發趕超途徑。貴州是我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一,全省有中藥材品種4802種,其中太子參、半夏等品種在全國居於主導地位,我校依託我省中醫藥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學校中醫藥人才蓄水池作用,通過「學校+企業+平臺」模式,為我省中藥材種植提供技術支撐,助力我省中醫藥產業發展。例如我校專家對安龍縣石斛谷的石斛種植進行了技術支持和現場指導,與貴州華夏本草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對以半夏為主的中藥材種植以及「年產十萬噸中藥飲片加工項目」進行技術支持等等。  學校不斷整合資源優勢,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優勢,積極搭建高水平科研平臺。近年來,共建國家苗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民族醫藥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貴州省現代民族藥(苗藥)協同創新中心、貴州省苗族醫學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等一大批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科研平臺,引進和培養了一大批紮根貴州醫療衛生事業和中醫藥產業的專家和人才,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在藥物研發、人才培養、技術服務、成果應用和科技扶貧等方面的科研創新和轉化能力。   作為貴州省唯一的中醫藥高等院校,將始終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而砥礪前行。目前,我校圍繞貴州省12個農業重點產業,重點實施「三個一百」工程,即「籌建一百個研究中心」「組織一百名博士進企業」「組織一百名博士進農村」。成立一百個研究中心,在現有「石斛研究中心」「太子參研究中心」等基礎上成立一百個研究中心,幫助企業做強做大,帶動地方經濟,服務地方社會。推選100名博士進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在研發、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過程中遇見的難點和關鍵技術,通過企業的快速發展增添工作崗位,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組織一百名博士進農村,把博士論文寫在貴州大地上,為農村產業革命提供智力支持。採用「政府-企業-高校」的模式,進一步加強與各級政府、企業的合作,圍繞市場、企業和產業發展需求,深入研究與開發,爭取在產學研項目,平臺項目和橫向項目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貴州中醫藥大學 供圖  記者:「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工作。人才強校的戰略思維也已經成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要務,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如何做到把人才引進來,讓人才留下來?   劉興德:學校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一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在學校「人才強校」的戰略指導下,近三年來,我校通過「以媒引才、以網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積極參加貴州人才博覽會、省內外各種高層次人才交流大會、高校專場招聘會等,不斷加大人才招聘宣傳力度,近三年共引進了383名各類人才充實到教學、科研、管理工作一線,共投入引才專項經費9800萬。二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學科特色、人才特點,不斷完善和調整人才隊伍結構,在崗位結構、類別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等方面不斷向優勢學科傾斜,向優秀人才傾斜,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充分調動人才積極性。另外還要著重建立人才保障機制,在外來人才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開綠燈」,切實解決後顧之憂,讓人才留下來,把人才用起來。我校2018年引進的周英博士,入選了2019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18年引進的徐君博士、2015年引進的羅國勇博士,分別在國際權威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Nature》子刊)、《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以我校第一單位和第一作者發表文章。

貴州中醫藥大學 供圖

記者:中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中醫學的學科特點就是學用結合,貴州中醫藥大學作為貴州省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基地,是如何搭建更多的教育創新平臺來助推科研與教學發展的?並且如何使高校的科研成果能更好的服務於地方醫療發展?  劉興德:首先,從思想上,中醫藥人才培養要注意加強中醫藥思維的培養。中醫與西醫的文化背景與治療法則不同,中醫有幾千年的文化背景,重整體、重平衡,強調辨證論治與整體觀念,故必須遵從中醫藥人才培養規律,植根於深厚的中華文化,注重中醫思維的培養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其次,確實如您所說,中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人才培養除了課堂教學以外,要注重臨床實踐。學校歷來倡導醫學教育要早實習,早臨床、多臨床、多跟師、反覆實踐,使理論與實踐、傳承與創新有機結合,才能提高中醫藥學人才的職業素養、臨床執業能力和水平的培養,不斷加強醫教協同深度融合的培養模式,加強臨床實習基地和平臺的建設,充分利用學校兩所三甲直屬附屬醫院和六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的優勢,依託我校現有國家首批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中醫類別國家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基地等平臺,實現醫學院校與醫院深度融合,提高學校與醫院內涵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作為擁有兩所三甲直屬附屬醫院的省內唯一的中醫類高等院校,一直致力於以中醫學一流學科建設推動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各領域協調發展,不斷提高中醫藥標準化、信息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促進科研成果能更好的服務於地方社會經濟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一是著力強化醫學科技創新,以一流人才、一流團隊、一流學科、一流科研、一流產業為支柱,為提高科技成果質量打下堅實基礎。現有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6個、省教學團隊5個、省部級人才培養基地3個。二是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把基礎研究實力轉化為攻克臨床難題的能力,使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臨床,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現有國家級科研平臺2個,省部級平臺5個;三是認真貫徹國家、省有關扶持和促進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助力大健康大扶貧的意見精神,積極發揮科研優勢,緊扣地方特點,深入挖掘中醫藥民族醫藥寶藏,積極開發療效顯著、特色鮮明的藥物和療法,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推進貴州醫藥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記者:舉旗幟、育新人,就是要求高校堅持立根鑄魂,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把黨的全面領導有效融入到辦學治校各環節和全過程,貴州中醫藥大學是如何通過加強黨建工作,為學校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的?   劉興德:學校黨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黨委在謀劃努力建成多學科協調發展、民族醫藥特色鮮明、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高水平中醫藥大學的核心作用,結合我校實際從以下幾方面重點著力推進:一是通過加強政治建設,要求全體黨員幹部旗幟鮮明講政治,為學校內涵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二是通過加強思想建設,倡導黨員幹部奮發有為勇擔當,為學校內涵式發展提供堅定思想保障。三是通過加強組織建設,選賢任能強隊伍,為學校內涵式發展提供有力組織保障。四是加強作風建設,改進作風明責任,為學校內涵式發展提供嚴明紀律保障。五是加強巡察補短板,為學校內涵式發展提供有力政治威懾。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阮甜 諶思宇

編輯 朱迪

編審 塗湧

相關焦點

  • 承上啟下,繼往開來,老字號走進貴州中醫藥大學
    從「貴陽」到「貴州從「學院」到「大學」成立於1965年的貴州中醫藥大學實現華麗轉身秉承「厚德明志,篤學力行」校訓必將開啟更高水平的中醫藥研究新徵程!12月5日,「恪守初心,再創輝煌」第二屆老字號品牌文化傳播計劃全國高校行暨「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老字號品牌長青發展之道主題講座走進貴州中醫藥大學。六力文化攜手人民藥業「老君爐」、北京同仁堂、東阿阿膠、佛慈製藥、雙鯨藥業為貴中醫師生帶來一場老字號品牌文化盛宴。
  • 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肖煒獲國家「青年岐黃學者」稱號!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青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人選名單,我校中醫藥學院肖煒獲「青年岐黃學者」稱號。該項目通過選拔100名中醫藥專業水平高、傳承創新能力強、發展勢頭好的青年岐黃學者,支持其發揮專業優勢深化研修學習,開拓視野,成長為專業能力突出、綜合素質全面、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或開展創新性研究的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中醫藥高層次領軍人才的重要後備力量。人物簡介肖煒,中醫藥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 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中醫門診部正式開業接診
    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陳明人為岐黃中醫門診部揭牌。
  • 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首開"岐黃國醫實驗班"
    喜聚杏林結桃李 精研中醫寫春秋  ——北京中醫藥大學首次開辦「岐黃國醫實驗班」和「卓越醫學人才培養計劃」  北京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是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也是由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的高等院校。
  • 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舉行首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2012年6月,由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路志正中醫藥研究院、江西中醫藥大學共同發起組建了「岐黃國醫書院」,並落戶江西中醫藥大學。日前,岐黃國醫書院舉行首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 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學術論壇暨岐黃杯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
    中國教育在線訊 4月12日到13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北京岐黃中醫藥文化發展基金會、《中華中醫藥》雜誌社主辦,山東中醫藥大學承辦的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學術論壇暨岐黃杯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優秀論文頒獎典禮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清校區隆重舉行。
  • 校館籤約共建「岐黃育人實踐基地」 上海中醫藥大學培育百名大學生...
    圖說:上海中醫藥大學計劃培養100名大學生「星火」講解員 學校供圖 在即將迎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際,上海中醫藥大學計劃培養100名大學生
  • 北京中醫藥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大會,並成立岐黃學院!
    12月4日上午,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教育大會在良鄉校區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陳可冀,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研究生培養處處長劉帥,校領導、職能部門和各二級學院負責人,研究生導師代表以及各學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長、副書記、教學秘書、研究生代表共300餘人參加會議。會議由校長助理、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張立平主持。
  • 抗疫有岐黃,傳承自少年!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暨蘭溪第四屆...
    抗疫有岐黃,傳承自少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陳夢生,全國政協科教文衛委員會原巡視員賀乃新,文化部人事司原司長、國家美術館原黨委書記遊慶橋,《中國中醫藥報》社總編輯王淑軍,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劉平,浙江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王振斌,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蔡利輝
  • 貴州省兩名中醫藥人入圍青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人選名單-新華網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示《青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人選名單》,我省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唐東昕、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肖政華兩名中醫藥人入圍。公示時間為2020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
  • 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與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籤約!
    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與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籤約!深圳中醫藥岐黃學院將由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創建,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將提供跟師帶教、學科幫帶、經典研究教學支持;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將掛牌為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實習基地,並在院內成立「寒溫匯通學術流派傳承基地」,開設相應名醫工作室。
  • 安徽中醫藥大學書記、校長致2020屆畢業生的一封信(全文)!
    出師臨別之際,幾句叨念,萬望勿嫌:天地方圓,世事紛擾,當養浩然正氣,法古今完人,堅守初心使命,砥礪家國擔當,以懸壺濟世之胸懷,勇挑民族繁盛之大任。四海浩渺,滄桑陵谷,當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秉持大醫之道,傳承岐黃薪火,以勤求博採之毅力,擔綱躬耕杏林之使命。
  • 貴州中醫藥大學:面向未來 培養中醫藥高層次人才
    貴州中醫藥大學備受鼓舞,多次組織全體教職人員,認真學習貫徹相關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1965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貴州中醫藥大學前身「貴陽中醫學院」成立。貴州是全國中藥材四大主產區之一,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區域民族文化蘊藏著巨大的中醫藥潛能。半個世紀以來,貴州中醫藥大學立足地方、服務社會、面向未來,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中醫藥高層次人才。
  • 首屆「巴渝岐黃杯」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競賽收官
    ');}-->   人民網重慶12月16日電(陳琦)今(16)日,重慶市首屆「巴渝岐黃杯」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競賽總決賽第二輪競賽在九龍坡區落下帷幕。通過激烈比拼,重慶市中醫院、墊江縣人民醫院分別獲得公立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類、其他醫療機構類團體一等獎。
  • 【喜報】河南中醫藥大學第十一屆岐黃杯博士論壇喜獲佳績
    藥學院康樂同學的壁報論文作品近日,岐黃杯第十一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優秀論文評選活動落下帷幕,河南中醫藥大學3名博士研究生的論文榮獲優秀論文一、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河南中醫藥大學榮獲優秀組織獎,所獲獎項與獲獎數量均為河南中醫藥大學歷年之最
  • 【東直門人在行動】第十屆岐黃男科論壇暨男科「西學中」繼續教育...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男科研究所、李曰慶學術傳承工作室聯合承辦的第十屆岐黃男科論壇暨男科「西學中」繼續教育培訓班於2020年8月15日在北京瀟湘曾府會議中心順利召開。 本屆論壇邀請到岐黃論壇名譽主席、中醫男科名醫李曰慶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王顯院長,北京中醫藥學會楊娜副秘書長到會祝賀並致辭。
  • 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文化之旅吸引臺灣學子
    7月18日,由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辦的「2014兩岸青年教育交流——岐黃文化之旅」活動結束,參加活動的40餘位臺灣師生與相送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師生在首都機場依依惜別。作為教育部對臺交流項目,該活動以「結合中醫藥文化和教育為載體,打造海峽兩岸青年教育交流平臺」為宗旨,通過了解中醫藥傳統文化,觀摩和了解中醫藥臨床技法,遊覽北京歷史文化名勝古蹟,著力增進兩岸青年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北京中醫藥大學把該項活動與學校招生工作相結合,在活動邀請對象上除以往的臺灣在校大學生外,更把目光投向臺灣高中。
  • 鹿心社會見來贛出席岐黃國醫外國政要體驗中心啟動儀式的外國駐華...
    鹿心社會見來贛出席岐黃國醫外國政要體驗中心啟動儀式的外國駐華使團   6月24日,全國首個岐黃國醫外國政要體驗中心啟動儀式在南昌舉行。
  •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維榮獲「青年岐黃學者」稱號
    遠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5日19時50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青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人選名單,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主任王維入選。據悉,青年岐黃學者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