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化產業逐漸步入快速發展機遇期,近年來「文創熱」也在不斷升溫,依託地方資源開發的文創產品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今年5月以來,為加快推進文化旅遊融合協調發展,促進文化旅遊產品開發創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帶動就業創業,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新需求,包頭市舉辦了首屆文化旅遊創意產品設計大賽,構建「政校企社」聯動機制和「包頭禮物」平臺,發掘出數量眾多構思巧妙、文化屬性強、市場價值高的優秀內容並積極進行落地轉化。
如今,這場首開城市先河的文創大賽已經臨近尾聲,湧現出的一個個腦洞大開的優秀作品,以別出心裁的設計理念打開了人們想像的邊界,也給本土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創意作品雲集令人腦洞大開
包頭市首屆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自5月18日啟動以來,歷時155天完成了前期的作品徵集,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收集到一批富有創意、展示地域文化的設計作品。作品徵集之初,主辦方強調要以文旅創意設計為抓手,鼓勵傳統文化和時尚元素相結合,注重造型、工藝、材料的創新以及展現方式的創新,作品以黃河文化、工業文化(包括軍工文化)、紅色文化、草原文化、西口文化等內容為素材,創作需是體現包頭特點的各類大眾生活用品和文化旅遊創意產品。
包頭市首屆文化創意沙龍及大賽優秀作品展布展現場,已經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參觀
在此主導下,來自全國各地的設計師們以創意設計為抓手,體現包頭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突出商品實用性、時尚性、便捷性和市場性,設計出生活創意設計類、文旅衍生品類、傳統工藝類幾大類文創產品。
大賽共收到來自17個省市自治區的參賽設計作品千餘件,其中地域特色文化旅遊類作品佔比40%,生活創意類作品佔比40%,非遺類作品佔比20%。在這些作品中,絕妙的創意可以瞬間打開人們的腦洞,有的作品承載著設計師對兒時生活的回憶,有的作品是包頭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化身……文化元素豐富的內蒙古包頭,讓設計師們靈感如泉湧。
據大賽顧問、草原的禮物品牌創始人索侖嘎介紹:「這次大賽作品徵集數量、質量都超出預期,我們在全國平臺上發布徵集信息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設計師參與比賽。其中不乏既有創意,又有文化內涵的好作品,具有轉化成產品投入市場的潛力。希望大賽作品在展示階段能夠與本土的企業產生連結,為實現設計落地做好鋪墊。」
索侖嘎透露,在前期作品徵集過程中,已經有本土企業主動找來,希望搭上「文創+」的順風車拓展新市場。比如金駱駝酒業就找到組委會,希望通過文創大賽的平臺,更新企業產品定位和包裝,這從一個側面映證了市場對於文化創意的需求,也看到了本土企業對「文創+」賦能意識的覺醒。
「希望大賽組委會持續與『包頭禮物』評選機構形成互動,長期開展對優秀文創設計者的評選和推介,給傳統企業進行『文創+』搭建更好的平臺。我們希望把本土知名企業和優秀設計師串聯起來,一起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推陳出新,最終達到重塑包頭品牌的目的,這會對包頭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索侖嘎說。
湧現出一批大學生文創精品
據悉,本次大賽組委會收到北京、上海、深圳、四川等地作品千餘份,在後續的評審階段,評審團通過初評、網絡投票、複評,最終確定獲獎作品並將於11月下旬舉行包頭市首屆文化創意沙龍及大賽優秀作品展,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各類展示、交流、推薦等活動,整合資源建設「設計師人才庫」,打造一個為包頭產業發展服務的城市品牌「文創+」平臺。
作品徵集期間,為促進設計創新和文化交流,打造輻射全國的文創賽事,包頭市首屆文化旅遊創意產品設計大賽還聯合了金茶花文創設計大賽,打通文創設計地域限制,連結兩地文創產業資源,開闢文創設計大賽跨省合作新模式,共同打造蒙滇兩地文化IP設計盛宴。雙方達成共識,兩大賽事就展覽展示、孵化推廣、品牌峰會等系列活動開展多維互動,對接更多資源、資本,力求使創意成果得到有效轉化。
「以前偶爾也會有社會組織小規模地搞一些文創類的比賽,但是由官方組織的、具有權威性且由專業團隊執行的文創大賽,這還是頭一回。」青山區文體旅遊廣電局負責人表示,我們多方連結資源,就是希望通過大賽的舉辦,能夠吸引到更多的產業鏈資源。
「外來的和尚」並沒有遮擋本土設計人才的光芒。在大賽作品徵集中,本土大學生們設計的作品同樣令人眼前一亮。青山區文體旅遊廣電局副局長韓慧介紹:「大學生是我們這次大賽中不可或缺的創新力量,比賽也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設置了獎項,我們也是為了培養後備文創力量,培養本土的文創先鋒,讓文創設計在包頭有可持續發展。」
由於這些獎項的設置,包頭市首屆文化旅遊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吸引了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眾多學生參與。
以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藝術設計系廣告設計與製作、會展策劃與管理、建築室內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四個專業的學生集體總動員,教師通過課程給予學生指導,最終全系共提交了110件(套)文創作品,其中不乏優質創意。如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曹永霞所言:「雖然個別作品會略顯稚嫩,但更多地體現了年輕一代的二次元思維和他們的朝氣,作品創意新穎、設計元素應用廣、視覺衝擊力強。」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本身就是全國創新創意示範校園,以培養學生的創意創新意識為主要目標。這次比賽為學校提供了生動的實踐課堂,實現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提升老師們的職業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們的創作熱情。學生們通過參賽歷練了創意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加入了許多本土文化元素進行二次創作,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一大批大學生文創精品的湧現,恰恰達到了我們的預期。」韓慧說:「舉辦大賽就是要提升城市地區對文創的認知度,特別是搭建政校企社合作的平臺,最終把文創產品落地。」
不少與會專家也認為,鼓勵文創產業發展,未來可加強賽前針對性培訓,努力將本土大學生設計者培養成源源不斷的人才水流,既為廣大青年學子提供才能展示的廣闊舞臺,又讓本土文創產業發展後繼有人。
文創大賽助推文旅產業發展
作為本土文化創意領域一年一度的盛事,大賽通過其備受信任的專家組挑選出具有強勁發展勢頭的創新創意產品,推薦給對接組委會的相關企業、項目,為好創意、潛力設計鋪平發展之路。為了探索文化和技術融合,催生新的文化業態,推動創意設計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集聚創新人才,包頭市首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意在將平臺搭建到最佳。一方面,依託大賽平臺,積極推動創意設計與相關產業的發展融合,為包頭產業發展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注重參賽作品的原創性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特別聯合包頭市新聞出版產權局為通過初評的參賽作品提供版權登記服務(著作權)。
大賽結束後,大賽獲獎設計師將入選包頭市文化創意人才庫、獲獎設計單位將進入「包頭禮物」公共品牌預授庫、「政校企社」合作平臺,對接產品設計的轉化落地,連結創意產品未來的市場價值。
「許多人認為文創僅僅是為旅遊服務的,其實旅遊只是其中一點。我們做這個大賽同時也在引進發達地區的「文創+」理念,文化創意應用到多產業的空間特別大,效果也令人期待。」大賽顧問索侖嘎認為。用文創講好故事、立好品牌,就可以帶動產品和服務升級,增加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拉動消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態勢將會給我市的文旅融合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青山區文體旅遊廣電局負責人表示:「包頭市近年來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硬體、軟體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以賽促訓是最好的形式,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比賽不僅激活創作熱情、繁榮本土文創產品,同時能夠培養人才隊伍、對接市場需求,打破以往文創設計散兵遊勇、養在深閨的局面。」
眾所周知,文創從設計理念到最終投入市場的過程中,設計僅僅是產品研發的第一步。作品能否成型,成型後能否批量生產,量產後又會否有市場,成功串聯設計、規模化生產和市場推廣可謂任重而道遠。
大賽顧問索侖嘎認為,文創的落地僅憑設計師一己之力難以落地實現,需要產業鏈,有時甚至是政府的共同努力。她說:「希望通過大賽能把各方供給和需求串聯起來,實現產業鏈的提檔升級,於企業創新也好,於城市可持續發展也同理。」
「這次大賽中設計作品不錯,但是它後端的產業鏈需要閉環。我們現在不缺創意和設計高手,缺的是實現力量和市場渠道。例如旅遊主題文創,在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可以多依靠旅遊埠,兩個都是旅遊目的地城市,但包頭的條件不同,後期該怎樣共建、怎樣突破,還需進一步思考。」索侖嘎期待,文創設計大賽能夠像一顆火種,在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東風下實現「星星之火燎原」。
包頭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艾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