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的此次成功剛剛做完交接,正式完成了歷史上最複雜、難度最高的探月任務。中國是本世紀以來第一個取得月壤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三個完成月球採樣任務的國家,對月壤也正是進入緊鑼密鼓的研究之中。然而,大家或許也注意到了在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的時候,歐洲航天局也提供了幫助,藉助南美洲的庫魯航天中心和非洲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基地,為嫦娥五號由地月轉移進入大氣層提供測控。
為什麼歐盟在航天上選擇和中國合作?最可能的原因是北鬥伽利略之爭,被美國給坑慘
在2003年中國投入巨額資金用於參與伽利略導航系統30顆衛星星座的開發,這對中國來說是個機會,不光可以參與項目建設學習經驗與技術,也可以為我國一直進行的北鬥系統增加實踐經驗,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在2005年,首顆實驗衛星」 GIOVE-A"順利發射升空,對「公共管理服務」系統使用的頻率和美國的GPS的頻率非常接近,美國開始有點不安起來。
伽利略首顆衛星升空,為什麼美國會焦慮起來?
在美國看來,要是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取得成功,這將對自己掌握的GPS技術有很大衝擊,同時在利益上也會出現差錯。
於是,歐盟和美國達成了一個協議:
1、歐盟對伽利略系統擬採用「公共管理服務」的頻率需要修正,避免投入使用後信號產生幹擾。
2、因為之前對技術研發投入了很多研發資金,如果修改頻率需要再次投入,美國同意用自己在GPS上掌握的技術支持歐美建設伽利略系統。
然而,這對中國來說,卻發生了讓人非常氣憤的事情。在歐美達成協議後,歐盟變不再同意中國繼續加入伽利略開發計劃。對於中國來說,之前投入的也付諸東流。然而,這並沒有達到我們對導航系統的追求。我國北鬥開發人員夜以繼日,經過幾年的奮鬥與努力,終於在2007年成功搶先於歐盟發生了北鬥導航衛星,佔據了E1,E2,E5B和E6頻段,而E1、E2頻段恰好是伽利略的公共監管服務(PRS)分配的。
中國搶先發布北鬥衛星,佔據了伽利略公布監管服務頻段
對於中國搶先佔據了頻段,一下讓歐盟慌亂了,對於中國速度也沒有意料到會有這麼快。歐盟一方面因為籤訂了協議,不能再使用之前和GPS相近的頻段,另外,當前的頻段因被中國北鬥佔據,伽利略陷入了「無頻段」可以的尷尬境地,正因為這個原因,伽利略的開發速度開始慢下來了。
歐盟開始對頻段協調
面對當前的尷尬,歐盟原本寄希望於美國從中協調,然而,美國的態度發生了180°大轉彎,多次警告歐盟不得開發伽利略導航系統。然而,歐盟並沒有放棄對頻段的爭取,與中國展開多輪談判,但依據規則,我們並沒有任何「侵犯」,比的就是速度「誰先佔據就誰先得到」,對此,我國對自己的利益堅決維護。
最終,歐盟的「伽利略」系統一直因為各種紛爭,開發速度也沒有跟上計劃,知道今天,伽利略開發也沒有最終完成。
中國航天不斷進步,實現航天強國
我國航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徹底改變了落後的局面,實現了向航天強國的轉變。之前歐盟在對中國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歐盟也不再要求中國北鬥系統更換頻率,而是希望和中國共享衛星導航頻率。
在中國同意衛星導航頻率共享後,2016年12月,歐盟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歷經13年「馬拉松」式長跑建設,終於投入了使用。至此,隨著伽利略的投入使用,歐盟依賴美國、俄羅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終於結束了。
伽利略系統完成後,中國和歐美在航空領域合作開啟了「新時代」
嫦娥五號回歸,歐盟為何能主動提供測控,就是這個原因。同時,中國同歐美不光在其他項目上也有多次合作,中國發射天問一號,搭載了法國的雷射誘導擊穿光譜儀(LIBS)提供了校準和測試方面的幫助,歐洲通過跟蹤網絡提供幫助,歐盟和中國在航空領域合作開啟新局面。
總結:
在未來的航空活動中,歐盟將繼續與中國展開合作,天宮計劃將是很好的例子。在今天全球經濟的浪潮中,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我國航天領域也是逐步成為強國的,想到當下我國半導體領域,國產替代與獨立自主勢在必行,需要不斷強化自己與掌握核心技術,才有最好的出路。面對美國的無端打壓,我國半導體國產產業鏈更應該聯合起來,積蓄力量,厚積薄發!只有強大了才能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