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的校園環境
建設特色學校對於推進基礎教育創新發展,豐富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學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緯五路一小「鮮活」的辦學特色定位讓學校發展有了新的生機,更提升了學校的凝聚力。學校根植於多年文化底蘊,立足人文素養,構建了自身文化品牌。
一所學校最值得人去品位和最令人回味的就是其身後濃鬱的文化,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學校群體成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激勵機制,形成有特色的學校文化,更是推進學校教育創新、教學創新、人才創新的力量之本。緯五路一小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積澱和升華辦學傳統,對學校教育和發展產生了新的哲學思考,以生命教育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將學校特色定位於「鮮活」二字。
「鮮活」教育,是對學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動進行關懷,倡導學習過程就是一種享受生命的過程,是鮮活的「生命活動」的過程,在此教育實踐中鮮活教師和鮮活學生的價值得到實現,鮮活生命質量得以提升。學校以「讓教育成就鮮活生命、讓學生擁有七彩童年」的育人目標,逐步形成「誠實、團結、文明、勤奮」的校風。近年來,學校以「鮮活」特色之匙開啟學校發展之門,堅持內涵發展,致力於構建豐富多彩的「鮮活」課程,打造自主靈慧的「鮮活」課堂,培養陽光自信的「鮮活」學生,成就睿智激情的「鮮活」教師。
教學質量是一所好學校的發展命脈。緯五路一小秉承「傳承精細化服務管理、創新特色化教育教學」的工作理念,以傾聽師生心聲,做好服務為核心,以校本教研為抓手,以各種活動為載體,深入落實鮮活課堂,以期達到教學工作有序開展,育人質量穩步提高。
鮮活課堂,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的課堂形態:是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讓更多的學生在快樂成功的學習體驗中施展自己的才能,發掘和激發自己的潛能。真正實現心靈的放飛;真正讓師生在課堂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彩生活;真正讓師生的生命活力湧動起來,而體現出生命的價值。鮮活課堂建設,改善了教師的教學生態,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生態,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樂,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命質量和生命境界。學校在「鮮活」理念的引領下,教師們嘗試著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注入了更多新的元素:他們力所能及地把教材內容變為遊戲和活動的形式,課堂上挖掘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世界,用探究的方法去認識世界,從而讓他們在課堂中活躍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積極體驗,獲得真知,陶冶情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發展的同時學會學習。
模擬聯合國社團課程參加國際比賽
通過創新課堂教學,該校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課堂特色。以「鮮活」的教學方式、「鮮活」的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口動、手動、腦動、心動、情動,通過課堂上的獨學、對學、小組交流研究、展示探討、互辯互啟,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思維靈動起來,使課堂得以「課伊始,情已生;課行進,情漸濃;課結束,情未了」!
2011年,金水區教體局下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通過課程建設,初步形成具有金水特色的規範、高效、情智共生的課堂文化和多元、開放、富有活力的課程體系,推進校本課程精品化、品牌化實施;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課程需求,使每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緯五路一小基於學校實際情況、學生需求等因素,設計了「課程建設規劃」,確定了學校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指導思想、實施原則、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評估機制、保障措施等內容。重視「以校為本」,針對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以利用和開發的資源作了詳細的歸納和分析。立足學校文化體系,將「鮮活教育理念」貫徹到學校課程開發、實施、評價等環節,「構建豐富多彩的鮮活課程」。一方面,加強教師課程方面的專業培訓,另一方面組織成立了「五一教室課程中心」。「五一」首先與學校的簡稱「緯五一」相一致,同時賦予其具有實踐操作層面的內涵,即每個教師應該:尋找一個夥伴、開發一門課程、寫好一個案例、立好一個課題、實現一個目標。
啦啦操隊參加全國比賽
學校強化三級課程管理,提升課程品質。以「金水區義務教育課程設置」為課程藍本,開足開齊國家課程,推行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開足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校本課程五大門類:閱讀與實踐、數字與創新、藝術與審美、體育與健康、科技與生活。開發了必修校本課程6門,選修課程48門,特色及活動課程29門,分領域實現課程的整合與延伸。
該校結合育人理念:讓教育成就鮮活生命,讓學生擁有七彩童年,致力於通過一校一品建設,發展學生特長、彰顯學校特色。緯五路一小根植於本地區地域傳統文化底蘊,立足學校人文素養,綜合學校環境條件,構建自我品牌或鮮明特色發展。結合金水區開展校園體育藝術教育活動,促進體育藝術教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使學生在學業周期內實現「體育、藝術2+1項目」的目標,從合唱素養、扇面畫、武術三個方面,通過社團活動、校本課程、活動課程等途徑給予學生成長的空間。
合唱是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教學形式,在小學開展合唱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展審美想像、深化審美理解和提高審美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緯五路一小將合唱素養課程進行歸納整理作為必修課程,形成一至六年級校本課程,低年級以合唱素養基礎知識和基本歌唱能力的教學為主,中年級以提高合唱表演能力和樂理知識及相關文化、心理等人文課程的教學為主,高年級以加強合唱綜合能力的拓展型教學為主,以微課程形式融入學校課程體系,在音樂課前進行五分鐘合唱素養的教學,形成完備的梯級校本教材。
金鶯合唱團赴俄羅斯索契參加世界合唱節獲金獎,圖為比賽現場
學校成立苗苗合唱素養班和金鶯合唱表演團。在全校範圍內吸收素質和能力高的學生加入社團進行梯級特長培養。學校社團通過知識與技能、心理素質、藝術修養、社會實踐四個方面的課程,在系統的社團課程中,訓練培養學生了解並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技巧、讀譜識譜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心理素質及藝術表演能力,最終形成歌唱表演良好的自信心和合作協調能力,使學生的情操得到淨化,情感得以升華。合唱課程以金字塔形式進行發展,已經成為該校的一大品牌。
2010年4月學校獲得全國第三屆教育藝術節小學合唱一等獎;2010年7月參加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中國紹興)獲得銀獎;2012年7月赴美國參加世界合唱節獲銀獎;2013年2月獲得教育部全國第四屆中小學合唱比賽二等獎;2016年7月赴俄羅斯參加世界合唱節獲金獎。
緯五路一小開設「扇面畫」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引領學生了解扇面文化的獨特之處,感受扇面畫獨有的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了解祖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藝術。
課程內容經活動推廣,帶來了同學們學習熱情空前的高漲。課程經過多年的嘗試探索,使形式和表現手法更加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其做法是:將兒童畫、線描、剪紙等課堂學習的內容融入「扇面畫」的教學中,使扇文化得以傳承。扇面畫校本課程不僅喚醒了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喜愛,更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吸引著該校眾多學生積極參與。並堅持與課程實施、美術活動、課外活動、學生綜合評價相結合。根據「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則,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以「緯武經文·知行合一」的體育教育理念為指導,大力推進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以「武術進校園」為主要內容,發展武術特色,弘揚民族精神,培養才學與體力兼備,即既有廣博的知識,又有強健體魄、陽光自信的「鮮活」學生。學校以「武」動校園為主題的大課間活動,自主開發了活力熱身、少林武術、扇「武」齊鳴、技體合一、扇韻悠長五個各具武術特色的活動環節,科學設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下來,學生滿頭大汗、心率達標,真正達到了鍛鍊效果;扇韻悠長是放鬆操環節,結合了瑜伽的拉伸、太極的綿延,修身、養性,在優美舒緩的輕音樂中學生的身心得以最大限度地放鬆,肢體得到舒展。目前,該校將「一校一品」建設納入課程範疇,通過體育課、校本課、大課間等形式進行,制定科學的學生體質發展機制,通過品牌項目的訓練,形成金字塔模式的發展層次。
武韻紅扇功夫扇課程
一所學校的品牌特色代表著一所學校的辦學品位。它引領學校各項建設,賦予學校文化內涵,提升其品牌影響力,推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