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獨家報導 你能想像彩虹這種只能邂逅的美好有一天也能被預測嗎?6月30日,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應對氣候變化·記錄中國」活動考察團成員來到新疆「彩虹之都」昭蘇縣,親眼見證了彩虹從發出預報到成功被「捕捉」的過程。據悉,彩虹預報將在今年7月當地的天馬節上試運行發布,並將於明年正式推出。
十餘萬網友見證彩虹預報成功
6月30日21時45分,昭蘇縣氣象局副局長王媛站在昭蘇縣軍馬場的空地上,眼睛死死地盯著天邊的一片烏雲,在她身邊,一臺手機正在進行直播拍攝,通過連線,十餘萬網友和考察團一起等待著一道彩虹的出現,這道彩虹早在今天上午11時就已被預報出來,但它真的會如期而至嗎?
21時55分,雨駐雲開,伴著陽光,一道七彩虹出現在天邊,直播間裡的網友沸騰了:「真的出來了!彩虹居然也能預報了!」
直播團隊當天追到的彩虹。
隨著彩虹的出現,王媛緊鎖的眉頭才舒展開,她長出一口氣,忐忑了數個小時的心總算落地了。作為彩虹預報團隊的負責人,王媛的緊張不難理解,這是她和她的團隊近一年來所面對的挑戰:預報彩虹。儘管這次預報很成功,但彩虹預報團隊仍然很謹慎,王媛告訴記者,彩虹預報計劃於今年7月的天馬節試運行發布,內容包括彩虹出現的概率、可能出現的時間及地點。之後,他們會繼續總結經驗,提高預報的準確率,如果一切順利,彩虹預報將於2019年正式對公眾發布。
直播進行中,昭蘇縣氣象局副局長王媛向網友科普彩虹的成因。
他們的謹慎不是沒有道理,彩虹預報是世界性難題,在此之前,不僅是我國,世界其它國家也尚未有將彩虹預報進行業務化發布的先例。
彩虹預報究竟難在哪裡?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張濤表示,首先,彩虹預報最核心的要素是雷陣雨預報,而雷陣雨屬於中小尺度的天氣系統,影響範圍小、時間短、演變快,因此預報難度很大。其次,彩虹的觀賞和人所處的位置有關,只有當太陽、人、雨三點一線,且人在中間時,才能看見彩虹。因此,彩虹預報還需要對雨、觀虹者和太陽三者的位置關係進行精準推算。此外,彩虹預報還涉及空氣潔淨度的預報。因為彩虹的原理就是陽光的折射與反射,當空氣不夠潔淨,陽光所反射的光線會明顯衰減,彩虹也就不容易看清了。
如此之難的一個課題,彩虹預報團隊為什麼還要挑戰?這或許得益於「天時地利」。昭蘇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西南部的天山腹地,三面環山,東邊為狹長的山谷,西邊為開闊的盆地。夏季的昭蘇,雷陣雨頻發,每10天裡就有3至5天能看到彩虹,一天甚至能看到多次。且因空氣純淨,更利於陽光的折射與反射,90%以上均為雙彩虹,甚至曾出現過三彩虹。
但在當地人眼裡,這根本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直到有一天,昭蘇縣的一道雙彩虹登上了中國氣象報上,這道彩虹的意外「走紅」,讓王媛和她的團隊看到了價值:原來外面的人這麼關注彩虹!他們意識到,作為全域旅遊縣的昭蘇,彩虹很可能成為這裡的優勢資源。如果可以預報彩虹,一定能提升旅遊效益。於是,彩虹預報團隊成立了。
全民「追」彩虹 建彩虹基因庫
「預計一小時後將出現彩虹。」這是2017年7月上旬,原昭蘇縣氣象局局長周明偉發在微信工作群裡的一條消息,是彩虹預報團隊的第一次預報試水。
一小時後,彩虹如期而至,微信群裡大家紛紛曬出自己抓拍的彩虹靚照,稱讚這次預報「太準了。」
雖然只是一次偶然的成功,但卻堅定了彩虹預報團隊的信心。同時他們也認識到,彩虹預報的複雜性決定了要發展成熟的預報,必須研究彩虹出現時的各種天氣條件及相關因素,從而探尋其中的規律,而當時,國內還沒有針對彩虹成體系的觀測記錄。
為了彌補彩虹觀測數據的不足,2017年夏季,昭蘇縣氣象局建立了彩虹觀測點,對彩虹出現時的氣象條件等數據進行收集。
但彩虹觀測資料的收集並不容易。一方面彩虹不像降水、氣溫、雷電等可以被觀測儀直接記錄,目前它只能通過人工觀測。另一方面由於彩虹屬於小尺度的氣象景觀,有時候一條彩虹只能在5平方公裡內看到,而存在的時間又很短暫,觀測員即使驅車「追」彩虹,也常常失望而歸。因此,很多時候,即使已經預測出彩虹很有可能出現,如何成功「捕捉」彩虹成為難題。
於是,彩虹預報團隊發動了家人和朋友,號召他們一起「追」彩虹,彩虹一旦出現,這些「追虹人」便會拍照回傳,並報告彩虹出現的時間、地點、方位等信息,氣象局的工作人員再就此尋找距離彩虹出現地最近的一個氣象觀測站,補充記錄相關的氣象數據。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一起觀測彩虹,昭蘇縣氣象局去年發起了「追」彩虹攝影比賽,號召網友一起「追」彩虹,並在氣象局設立了彩虹牆,評比最美彩虹攝影作品,同時「重金」懸賞能拍到三彩虹的網友。通過彩虹攝影比賽,昭蘇縣氣象局收到了網友上傳的一百餘張彩虹照片。
社會觀測力量的加入豐富了彩虹觀測數據,經過一年時間的積累,彩虹預報團隊建立了全國首個彩虹基因庫,詳細記錄了過往一年彩虹出現並被捕捉時的氣象及相關數據。
彩虹觀測數據的積累奠定了探尋彩虹出現規律的基礎,依據過去一年的觀測記錄,彩虹預報團隊發現昭蘇彩虹集中出現在6至8月,佔全年的90%,其中7月最多,時間一般在傍晚21時以後,而最常出現彩虹的地點集中在夏塔、75團、軍馬場、燈塔牧場、昭蘇縣城、喀夏加爾鎮等地,基本沿著降雨雲團的移動連成西南到東北的一條線。
彩虹預報有價值嗎?可以推廣嗎?
彩虹如此引人關注,那為何氣象部門一直沒有發布過彩虹預報呢?
張濤認為,拋開彩虹預報的難度,這與我國氣象服務的特殊性有關。由於中國是農業大國,因此,建國之初氣象部門最重要的任務是服務農業以及保障重大活動。到了80年代,隨著電視天氣預報的推出,氣象開始對公眾服務,其主要目的是防災減災。相較而言,彩虹是否出現不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天氣,不會給公眾造成實際影響,因此,過去氣象部門一直沒有做彩虹預報。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氣象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像彩虹預報,可能會對提升旅遊經濟效益產生積極作用,因此也可以歸在專業氣象服務中。
張濤的觀點和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慕建利不謀而合,慕建利認為,彩虹預報的價值體現在有助於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她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的需求早已不只停留在溫飽階段,對像彩虹這樣的氣象景觀有了更旺盛的觀賞需求,相關的預報服務有助於提高公眾的觀賞體驗。
儘管彩虹預報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想在全國進行大範圍推廣卻並非易事。張濤認為,由於彩虹預報依賴於雷陣雨預報,因此,在雷陣雨發生頻次高且較規律的地區,雷雨預報會更容易些,而且由於做得多,準確率也會比較高,這樣的地方做彩虹預報也會相對容易。而以華南地區為例,在4到6月的前汛期裡,雖然雷陣雨天氣也很多,但因為受季風引導,降雨雲團的生消演變高度複雜,且雷雨雲系之間還會相互影響作用,這樣的地方做精確的雷陣雨預報難度已經很大,就更別說做彩虹預報了。因此,彩虹預報作為一種創新型預報,是否推廣還需因地制宜。
「高顏值」氣象服務助力美好生活
其實不只是彩虹預報,近幾年,氣象部門陸續推出了多種預測「高顏值」天氣的氣象服務,比如2016年,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天氣網打造的藍天預報,融合了天氣現象、風力、溼度、能見度、空氣品質等因子,以蔚藍、淡藍、陰沉、灰霾四個等級來預測未來一周的天空狀況,讓用戶可以選擇天空「顏值」最高的時候出遊。2018年開始,中國天氣網又聯合北京、湖北、江蘇、江西、福建、新疆6省區市氣象局開展了花期預報服務,對包括櫻花、杏花、油菜花、荷花等在內的7種觀賞性花卉的花期進行精準預測,立足於解決賞花不知何時有、不知何處去的用戶痛點,受到媒體和公眾的熱捧。
中國天氣網聯合湖北省氣象局發布的櫻花預報
未來,創新性氣象服務將向更精細的方向發展,以賞花氣象服務為例,將不局限於對花期的預測,還將根據對氣候、天氣、物候等多要素的綜合預判,指導觀賞性花卉樹木的播種時間及地點,讓花朵有計劃的次第開放,從而延長整體的觀賞時間。
慕建利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溫度、溼度、風力風向、氣壓這些基礎的數據層面,而是期待更能夠有效幫助人們享受天氣,提高生活質量的氣象服務。而氣象部門正在嘗試的創新性預報則體現了服務思路的突破:氣象服務不再僅僅局限於防災減災,還要助力美好生活。(文/潘煜 朱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