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網6月9日消息,近日,在線AI外教美術教育平臺VIPidea宣布完成千萬級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58產業基金領投,創新工場早期基金跟投。
VIPidea相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創業公社·築福抗震園,舊廠房改建的紅色矮樓被綠樹濃蔭所環繞,進入樓內,工廠風格下,藝術風的VIPidea映入眼帘,環繞門口,沙發上躺著一隻貓,旁邊每個會議室分別以達文西,梵谷等藝術大師命名,中間辦公區時不時傳來討論聲。
與裝飾風格相符合的是,VIPidea的打法也很藝術,選擇了「美術+英語」:美術英語雙啟蒙,北美外教本位教學,原創動畫結合AI遊戲互等模式,產品有「北美外教美術」 VIPidea在2019年8月立項,10月測試,11月上線6-7歲年齡段的課程。
疫情期間,VIPidea開始了快節奏的發展,VIPidea創始人兼執行長劉博介紹:「二月份流水突破百萬,並實現盈利,第一批教材轉化率達50%。」六,七月份可能即將到來翻幾個數量級。」劉博說,「未來第一個目標是打造千人千面的AI老師。技術對我們來說沒有難題,但是還需要大體量的用戶,需要大量的實踐。」
在目前約半年的運營時間裡,因後臺保留的十萬餘幅學術作品,VIPidea已經根據外化效果識別優劣的能力,開始了產品的繼承更新。結果,VIPidea將重心放在了打磨產品上標準化上,新課程也在製作之中。
以AI錄播模擬直播體驗的「 1對4小班」
2019年8月立項後,VIPidea經過兩個月的全自主研發與一個月的產品測試,於11月正式上線。
內測之所以複雜,不光因為從系統到內容都是短期內自研,更主要是由於VIPidea的教學形式設置。
VIPidea的課程看起來是1對4直播小班,課堂畫面上有老師和4名學者的窗戶,但實際上是利用AI技術模擬直播體驗的錄播課。同時上課的上千本書的畫面被實時進入,每個學者都認為自己正與另外3個孩子共享實時課堂,在開課前還可以進行交流。課程中,AI識別被使用語音和遊戲形式的師生互動,讓直播體驗更加逼真。
課程內容的測試在線下完成,用傳統的一對一方式,把課程中的各種時間計數器都記下來:孩子在哪裡會遇到困難,孩子會如何回答老師的問題,回答多重複……通過反覆的復盤與優化,可以插入地把握孩子的興趣曲線與適當的課程節奏,設置互動轉換,最終移到線上,錄製視頻。
「課程本質上是'演'出來的,而老師是'演員'。」劉博解釋道。
由於並非真正的1對1、1對4,利用AI錄播,VIPidea一天能夠容納大量的書籍,預期達到了4000人。在劉博看來,如果將來教材體量增至萬人,甚至十萬人,VIPidea也只需要解決伺服器的壓力,並且能夠將有限的利益相關者全部投入到教學研發上。
他認為,這種形式「是真正的在線教育,是網際網路化的,而不只是把教室放到線上」。師資供給稀缺,獲客成本高昂,這是教育行業的長期痛點,而AI技術的使用則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從而擁有更多市場競爭力的低客單價,也更有利於市場下沉。
目前,VIPidea有專業團隊作為AI技術供應商,在未來,替換上線師生直接溝通的特定語音識別功能,根據孩子回答的不同,老師會提供不同答案,「實現真正的AI老師狀態」。
VIPidea的課程體系分為三個部分:K-小夢想家(3.5-5歲),G1-小創想家(6-7歲),G2-小藝術家(8-9歲)。
11月16日,第一批正式課上線,VIPidea選擇了先完成能夠上下兼容的G1課程。而K和G2課程目前正在製作中,「邊做邊跑邊優化」。
在課程內容安排上,美術方面,課程體系的大綱和教學內容類似,但深度與難易程度有所區別。而英語方面,由於本質是美術機構,英語只是一個表達的工具為外部語言環境,因此沒有區別。每節課有3個單詞,1個句子,都是與課程相關的藝術專業術語,因此和孩子的英語基礎沒有什麼關係,也就不需要擔心水平差距的問題。
課程的主要區別在於英語和美術的佔比不同。越是低齡段,英語的佔比就在於,這是由於低齡階段,孩子的身體發育還屬於塗鴉階段;越是高齡,課程就越顯示出美術教學的本質,英語佔比較低。
最初,劉博與家長們有同樣的權限:全英文,孩子聽不懂,能行嗎?
10月,VIPidea在某電商平臺賣了2000份課程,當時的課程設置為2節中文,1節英語。在服務這兩位家長時,VIPidea做一次用戶發現:家長很喜歡英語課程,希望全部替換英文授課。據劉博介紹,在現有已經報名的學生家長裡,有50%因為美術,另外50%因為英語。這說明「英語+」的元素是成功的。
截至目前的數據,VIPidea到課率約為90%,第一批圖書轉化率達到50%。上線第一個月流水達到近40萬,第四個月突發疫情,突破百萬。
能夠取得這樣的發展速度,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親民的單價,VIPidea產品包含1999元的72節大課+6節體驗課,以及三節9.9元,贈送畫材包的體驗課,正課單價不到20元。
二是新品紅利,目前市場上很難找到與VIPidea相似的美術+英語產品。
三是美術類教育較其他素質教育類科目更易效果外化,同時,相較美術而言,英語具有規模的市場規模,美術+英語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突破美術的市場規模限制。
由成人職教向少兒美術的轉型
能夠實現這種快速的增長,VIPidea的創業團隊與經歷突破了關鍵的作用。
在2017年開始創業前,劉博曾在火星時代任職10年,從市場專員做到副總裁,全面負責市場,銷售,產品,校區等線下業務,在線下設計教育行業沉澱了10餘年。
創業初期,團隊原本做在線化數字藝術職業培訓,包含四個方向:室內設計,遊戲美術,影視後期,UI。因為團隊比較成熟,還獲得了創新工場的種子輪投資。但這個賽道的短板也比較明顯:技能類的職業培訓轉變線上嚴峻,太大,缺乏有效的標準,前景有限。
2019年8月,團隊毅然轉型,對準了少兒方向。在轉換過程中,核心團隊沒有一個人流失,這些人在動畫,遊戲等方面有多年的積累,這為後續高效的技術研發彌補了基礎。
選擇少兒美術賽道,一是有涉及相關的經歷與經驗,二是受到6歲和8歲的兩個女兒的啟發。劉博女兒不愛上1對1英語,擔心她們牴觸這個學科。
正好劉博在女兒上某在線外外教1對1課堂時觀察到,本來要學習「 Hamburger」這個單詞,但這個外教沒有按規定流程上課,甚至讓孩子拿出筆在紙上畫,並塗上顏色,劉博女兒很開心地完成了這幅畫,最終掌握了「 Hamburger」這個單詞,其他諸如紅色,黃色等單詞也得到了複習與鞏固。
不像別的家長可能會投訴外教,這個學習過程讓劉博很興奮,他認為「這是老師有效的引導,孩子由興趣驅動學習很重要」。很快,劉博萌生了想要做英語結合其他科目的想法。關於有多年設計領域經驗的劉博而言,美術確實是一個容易的事實。
在課研過程中,VIPidea加入了歐洲CLIL教學方法與美國的K12教學體系,即不做專門的語言學科培訓,又以創造語言環境的方式,讓學生以表達需求為驅動力進行學習;同時,在美術教學上,關注審美,欣賞,表達和創作,培養孩子敢於解放天性去創作。
「我們針對的是3.5-8歲的小朋友,在這個年齡段要做的是引導和激發,不是培訓。」在劉博看來,尤其是低齡段的孩子,完全不需要教授技巧,關鍵還是創造力和想像力,且敢於,懂得用藝術的方式進行表達。
這樣的認知同樣與成人培訓的經歷有關。在職前培訓的過程中,他見到大量藝術畢業生進行技能培訓,在藝術領域尋找工作。他發現一個學生能夠在真正的藝術道路上走多遠,而非絕對培訓的每月,甚至也不等於大學的四年,甚至還有孩子從小在藝術素養上得到怎樣的培養。
當然,能否將這樣的理念成功產品化,最終還要繼續逐年的實踐與優化。
劉博表示,對於VIPidea說,目前最重要的是打磨現有的產品和系統,使之標準化,從而實現對人的賦能。「標準化系統,主要目的還是規模。」
從教育在線化的發展來看,年齡段發展從成人,青年,少兒到幼兒;課程形式從1v1直播,直播小班到AI互動課;品類從應試類學科,到素質教育,可以看到,素質教育中的AI互動課在未來紅利期來了。
目前,作為一家初創公司,VIPidea體量還比較小,劉博大膽預測,未來兩個月「可能會翻幾個量級」。對於這一家初創公司而言,這一切都需要時間的驗證。(多知網張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