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
換掉名字,換掉裝扮,
你要以全新的自己出現。
但這只是又一次簡單的複製,換了顏色。
再造是生出新的血液,長出新的骨骼,
他一定是在千錘百鍊中誕生的。
緬甸的兩個國名:Burma vs. Myanmar
在英文裡,緬甸有兩種叫法,一種是Burma,一種是Myanmar。這兩種稱法背後,除了與緬甸的歷史息息相關外,也和個人的政治立場密不可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究竟Burma和Myanmar差在哪兒?
英國於1824年至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大英國協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之後亦一直沿用這個名字。直到1989年緬甸軍政府頒布《名稱變更法》,把緬甸從Burma變為Myanmar,首都仰光從Rangoon變為Yangon。
軍政府表示,Burma具有種族主義色彩,只代表緬甸境內佔多數的緬族(Burman),並沒有考慮到其他少數民族,改成Myanmar就不會有獨厚緬族的疑慮。此外,軍政府把緬甸國名改成Myanmar也是為了擺脫被英國殖民的歷史。
但英美等國家及翁山蘇姬(緬甸非暴力民主政治家)不管新國名,繼續使用Burma。對軍政府來說,這是一種挑釁行為。政府曾警告素季,要她停止以Burma稱呼緬甸。因此,選用哪個國名成為政治敏感的話題,代表「站哪一邊」。
至於國際上又是怎麼稱呼緬甸的呢?聯合國用的是Myanmar,但聯合國表示成員國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稱呼緬甸;歐盟一開始和美國一樣用Burma,隨後表示兩者皆可。
美國則堅稱緬甸為Burma,這也造成美國駐緬大使館用的是Burma,而不是緬甸的官方名稱Myanmar。但事實是,出於外交需要,這兩個名字都被提起過。
2012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出訪緬甸。不管歐巴馬是不是故意的,當他和當時的緬甸總統吳登盛(Thein Sein)談話時,他用的是Myanmar,和翁山蘇姬說話時則改用Burma。
2013年,換成吳登盛造訪美國,歐巴馬連用了好幾次Myanmar稱呼緬甸。總統發言人表示,歐巴馬這麼做是「出於外交禮儀」,美國官方仍稱呼緬甸為Burma。
更絕的是希拉蕊,201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在出訪緬甸時,絕口不提Burma或是Myanmar,而用「這個國家」來稱呼緬甸,逼得《路透社》頭條只能寫成「希拉蕊稱讚『無名國家』的改變」。
所以,緬甸英文名究竟是「Myanmar」還是「Burma」,到現在都沒有定論。不過,翁山蘇姬在擔任緬甸外長的時候(現任緬甸聯邦共和國國務資政)說了:請隨意選用!
2016年4月22日翁山蘇姬在首都內比都會見多國外交官員時,突然提出要釐清外界應如何稱呼緬甸的疑惑。她強調,國家憲法上沒有明文規定必須使用哪一個國名,因此,外國可隨意選用兩個名字。
她還表示,自己習慣使用「Burma」,但並不代表其他人必須跟隨。為讓他人聽的更舒服,她本人亦會盡力改口使用「Myanmar」。「我想這就是外交,我們要學會包容對方」,她說。
資料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現更多
活動預告
吳文芳老師開講啦!下周,40urs聯合全球首家甲級寫字樓全生態運營商ATLAS寰圖,舉辦「今天我再造我」的講座,為白領精英們帶來一堂乾貨滿滿的職場課。報名方式如下:
|主題|
《今天我再造我》吳文芳講座
|時間|
2018 年 5 月 17 日,星期四
18:30 – 20:30
|地點|
珠江新城華夏路 26號 寰圖 · 廣州雅居樂中心 30樓
ATLAS Workplace寰圖辦公空間
|主講人|
吳文芳
|嘉賓主持|
莫澳欣
|報名|
活動免費,掃二維碼進入報名通道
|直 播|
不能親臨現場?
加入微信社群觀看直播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