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播報】在實踐中體會成長 ——訪團中央《輔導員》雜誌總編李滄海

2021-03-01 寧波小記者

          寧波小記者們在北京參與全國兩會採訪期間,有幸來到團中央辦公大樓,走進《輔導員》編輯部,採訪《輔導員》雜誌總編李滄海老師。


        《輔導員》雜誌是深受廣大輔導員老師及同學們喜愛的一份刊物,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同學們茁壯成長。這回有機會走進《輔導員》編輯部,小記者們心情特別激動。在李老師辦公室裡剛剛坐下,小記者們就開始了正式的採訪工作,有小記者提出《輔導員》雜誌的版面過於平淡,不像有些刊物那樣生動活潑。李滄海老師首先肯定了小記者們認真看課外讀物,仔細觀察的精神,同時告訴小記者們:你們的提議非常好,把雜誌改得生動活潑一點,這樣不僅適合廣大小學生閱讀,而且會更受大眾歡迎。但是《輔導員》雜誌本來就是給輔導員看,是讓全國的輔導員們來學習怎樣組織活動的,所以版面要做得嚴謹一些。現在還有中旬刊,就是給同學們看的,你們看看,中旬刊的版面是不是就活潑多了?

         小記者嚴振豪向李老師提出了這麼一個有趣的問題:有人說,我們這樣出來採訪耽誤了學習,您對此怎麼看?李老師聽了並不著急回答,而是反問了小記者們:你們平時學習好嗎?小記者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好!李老師接著說,對於學習好的同學,出來實踐是學習,而對學習困難的同學們來說,去實踐可能會耽誤學習。


          在李老師的辦公室裡,小記者們發現了一個紀念牌,上面刻著長城上,一個孩子和一隻企鵝正友好的相處。李老師拿起這個紀念牌放在小記者們身邊,給大家講起了這個紀念牌的故事:這是《輔導員》雜誌社組織的一個特別活動,有三位小學生和一位帶隊老師共同參與南極科考,而在南極也有這麼一個一模一樣的紀念牌,用來紀念當年的小學生們登上南極,這三位同學在南極時,將這個紀念牌打掃得乾乾淨淨,為了紀念這次難忘的活動,特意製作了這麼一個紀念牌……

         聽著李老師講故事,時間過得飛快,因李老師工作繁忙,我們不能耽誤她太長時間,雖然採訪結束,但李老師對同學們的鼓勵卻讓小記者們銘記於心。童年要在實踐中成長,思維要在真理中飛揚,我們要把握好每一次實踐機會,讓自己的智慧更上一層樓!(團中央未來網小記者陳高興報導)




相關焦點

  • 團中央書記處同志參加「爭做新時代好隊員」主題實踐活動
    隨後,賀軍科、吳剛觀摩了四年級聯合中隊「我是小小追夢人」紅領巾實踐體驗分享匯,傾聽隊員們分享學習習爺爺教導的感悟和到李大釗烈士陵園、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等地實踐體驗的體會。來源:中國教育在線5月31日上午,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在北京市明遠教育書院實驗小學知語城校區,參加朝陽區「我與祖國共成長 爭做新時代好隊員」活動,參加新隊員入隊儀式並為新建少先隊中隊授旗,觀摩實踐體驗和藝術作品展。
  • 團中央:90個檢視問題背後的決心與勇氣
    團中央書記處認為,檢視問題要抓深抓細抓實,防止大而化之、隔靴搔癢,要透過「小問題」看到大政治,對照清單的內容越具體,黨員幹部對照檢查出的問題就越精準,整改成效就越明顯。同時,結合部門主要工作,少年部通過網絡開展少先隊輔導員隊伍現狀和需求專項調研,先後有31個省份1762名少先隊總輔導員、20989名大隊輔導員、90497名中隊輔導員參加,並聯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各省級教育廳
  • 新華網專訪曹健:從新華社記者到《IT時代周刊》總編
    主持人:我注意到《IT時代周刊》前面扉頁總編隨筆,每一期都有你的文章,作為一個總編工作平時很繁忙,您能堅持每期都一篇文章真是不容易。《IT時代周刊》八年來一直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所以這本雜誌成為業界好評的雜誌。再有,IT時代周刊始終遵循的最基本的東西就是把自己的雜誌當成自己的產品來對待,這個產品質量好不好,這個產品能否賣得掉,這是我們衡量每一期雜誌好壞的標準。此外,《IT時代周刊》可能是最早誕生於網絡的傳統媒體,IT時代周刊是大面積使用漫畫的雜誌。下一步我們計劃要進行視頻的創新嘗試。其實真正能夠勝出的就是原創新聞。
  • 少先隊輔導員|上海市少先隊總輔導員趙國強:創新,讓紅領巾更...
    2020年6月12日上午,共青團十八屆中央書記處舉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賀軍科主持集體學習。上海市少先隊總輔導員趙國強以「學習少先隊的光榮歷史做好新時代黨的少年兒童工作」為主題,圍繞少先隊的思想發展史、工作推進史、自身建設史作了專題報告。
  • 記者調查:《讀書》被傳停刊 無法收到雜誌誰之過
    王蒙這句話一度眾口流傳,但是前天爆出了一條驚人的消息:《讀書》雜誌停刊了!這則消息最早在微博上流傳,但是很快又在微博上被闢謠。昨天,《讀書》雜誌的總編輯也在媒體上公開闢謠。不過,對於謠言的產生的原因,記者卻深感蹊蹺,並對此展開了調查。在《讀書》停刊闢謠的報導上,總編賈寶蘭說:《讀書》一切正常,運轉正常;《讀書》被傳停刊,原因是郵局和小紅帽兩家發行單位互相掐架,造成無法投遞。
  • 年輕幹部調研記——團中央直屬機關2020年春節回鄉調研報告
    她介紹,問卷調查以《知心姐姐》雜誌的小讀者為主要調查對象,在1月28日至2月12日,共回收問卷622份,覆蓋北京、廣州、武漢等一線城市,同時,針對部分二三線城市也進行了調研。通過分析,調研組成員意識到,在面對疫情時,大部分少年兒童的心理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
  • 奧體「小腳丫」訪遍美麗杭城
    暑期社會實踐暑期是孩子接觸社會的重要時刻,也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小腳丫」訪蝸牛讀書館二(1)中隊的孩子們在班級發布的「悅」讀倡議下分小隊有序地推進著精彩紛呈的「悅」讀行動。」大街小巷送清涼二(2)中隊的乘風小隊在輔導員老師的指導下,策劃了一次為「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送清涼的活動。
  • 中山醫學院輔導員不只是優秀
    黨政專職輔導員主要做基礎:黨政專職輔導員負責學生工作日常事務、學生黨建工作、資助工作等。通過夯實基礎、固本提效,才能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在中山醫學院,很多輔導員從一畢業就開始從事專職輔導員工作,何瑩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員,她曾在採訪中提到:「學生的成長、成才就是我最大的成就」。陳昌齡相信這也是所有輔導員的心聲。
  • 歷屆團中央第一書記如何治團?
    據《財經界》雜誌《前門東大街10號的李克強》一文報導,也是在1983年,時年20歲的胡春華(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自北大中文系畢業後,主動申請去西藏工作。  接替胡錦濤擔任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是宋德福,宋德福後任福建省委書記,2007年9月逝世,享年61歲。其履新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後,正逢1986年「工作到支部,全團抓落實」工作年,曾帶隊到甘肅武威調研。身邊工作人員撰文講述了調研中的如下小故事。  一位基層團幹部說:「宋書記,我現在給您匯報工作。」  「叫德福。」宋德福說。
  • 【輔導員】張先翱:我幹了一輩子小孩子的工作
    張先翱興致勃勃地考起了記者。「一、二、三、曰、七……」年過八旬的張先翱挨個數出了24個漢字。然後又給記者出了一道題:「雙手不能離開手絹的兩端,如何給手絹中間打結?」然後他站起來,從兜裡掏出一條手絹,熟練地兩手交叉,手絹正好打了個結。      這只是張先翱在少先隊活動理論中提出的「玩中學」和「讓孩子動手」的兩個小小案例。
  • 華理輔導員首獲全國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二等獎
    圖:吳婷在全國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頒獎現場全國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是高校輔導員系統最高層次的素質能力競賽平臺,設基礎知識測試、案例研討、談心談話環節,注重理論性和實戰性相結合,著重考察輔導員對學生特徵、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了解把握程度。
  • 團中央青年發展部負責同志就開展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答...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8日電(記者劉喆)6月11日,共青團中央發出通知,對全國大學生常態化組織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進行部署安排。日前,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主要負責同志就此項活動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問:請介紹一下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情況。
  • 石家莊市少先隊輔導員當選第八屆全國少工委委員
    石家莊市槐北路小學少先大隊作為集體代表,合作路小學大隊輔導員樊李娟作為成人代表參加了本次少代會,樊李娟當選為第八屆全國少工委委員。「手拉手」活動讓不同地域、不同成長環境的小夥伴交朋友,不僅使孩子進行學習上的交流,更使他們的心靈得到碰撞,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石市與新疆、西藏各族少年兒童手拉手15800餘對,將民族團結的種子厚植於少先隊員心中。合作路小學是「手拉手」活動最早的發起校之一。2016年建立了全國首個「手拉手」展示館,受到了團中央的肯定。
  • 3名團中央書記處掛職書記都是誰?
    6月29日,共青團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團中央領導機構:賀軍科當選為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汪鴻雁、徐曉、傅振邦、尹冬梅(掛職)、奇巴圖(掛職)、李柯勇(掛職)當選為書記處書記。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2016年8月印發的《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要求,「不拘一格從黨員、團員中選拔優秀人才,建設專職、掛職、兼職幹部相結合,符合群團組織特點、充滿生機活力的團中央機關幹部隊伍……掛職、兼職幹部在機關所任職務從工作需要出發,不完全對應行政級別。」作為團中央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選舉產生的新一屆團中央書記處中,3名掛職書記的身份引人關注。
  • 2019年「最美高校輔導員」事跡掃描
    如何在「高水平、一對多」的基礎上取其精華而又「寸土不讓」、堅持「以我為主」掌握思政工作話語權?她反覆調研,努力破解這個難題。前後500多天,她調研走訪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0餘家,並就學生管理制度的建設、育人體系的完善等與合作夥伴相關負責人探討了20餘次,探索出思政工作新模式。
  • 新任輔導員如何與新生共同成長
    相對於有工作經驗的輔導員,新任輔導員不管是在自身適應情況、角色轉換還是管理新生、接手新工作等方面存在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新任輔導員不僅要自己適應新環境,投入到新工作中去,而且還要幫助新生儘快適應環境,順利開展學習活動。新任輔導員如何做好與新生共同成長?這是每一位剛走上輔導員工作崗位的輔導員應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懷揣各種理想的大一新生,對剛開始的大學生活充滿好奇,對大學學習、工作都充滿激情。
  • 海內外廣泛轉發:白巖松專訪《柳葉刀》總編霍頓
    報導稱,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雜誌負責人說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共同努力消除病毒威脅。澳大利亞SBS電視臺:《柳葉刀》總編稱「遺憾病毒之爭變成政治鬥爭」  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負責人稱他感到遺憾的是中國和美國等國家正在就冠狀病毒進行地緣政治討論
  • 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路徑選擇--夏睿(蘭州大學)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007,白加黑調侃道出了輔導員 工作的複雜性,從夏老師的分享中深刻體會到矛盾的對立統一性,輔導員工作中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紮實,從中都可以碰撞出火花,形成滋養自身成長的養分,帶著對輔導員的敬畏感,多做意義感的事,成為一名專業化職業化輔導員。
  • 11.16LOCO職業專列:探秘廣報中心中央編輯部,學英文寫作技巧播報英文新聞稿做全能小記者 | LOCO親子營
    曾經在幕後的編輯記者走向臺前介紹廣州日報的前世今生,學習目前最先進的新聞採編流程,英孚老師教孩子們新聞寫作的技巧和精髓,站在大洋網模擬演播臺前播報自己採寫的英文新聞稿。一個能採能寫能編能播的全能小記者就這樣煉成了。